科技

突破第七個行星邊界,科學家:海洋酸化成定局

科技新報
更新於 13小時前 • 發布於 14小時前

海洋變酸,會破壞珊瑚、貝類結構,浮游植物也會減少,威脅海洋生態系統並破壞海洋食物網,海洋變酸,也會影響吸碳能力,加劇氣候變遷。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2024 年報告警告,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海洋酸化,已近臨界閾值。

德國科學家表示,海洋一直在吸收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導致越來越酸,現在海洋酸化接近臨界閾值,即使快速減排,二氧化碳已排放且海洋系統需要時間反應,一定程度持續酸化不可避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海洋酸化對海洋生物造成可怕的後果,酸性水域會損害珊瑚、貝類和浮游植物,例如,珊瑚在酸性條件下難以建構碳酸鈣骨骼,導致珊瑚礁結構減弱。蛤和牡蠣等貝類在形成殼時也面臨困難,更容易受捕食者和環境壓力影響。

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鏈的基礎,也受到酸化的影響。這些微生物在固碳和產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數量減少可能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影響以浮游植物為食物的物種,包括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酸化的影響不限海洋生物。海洋吸收約25% 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捕獲二氧化碳產生的90% 熱量。如果海洋太酸,散熱功能就會減弱,加劇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九個行星邊界六個已突破

這份報告檢視維持地球穩定的九個行星邊界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六個界限已突破,為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流失、生物地球氮磷循環、淡水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化學污染。海洋酸化將是第七個突破邊界,科學家認為,幾年內越過海洋酸化界線不可避免。

唯一尚未突破的界限是地球保護臭氧層,人造化學物質損壞防護罩,造成酸雨,但1987 年禁止使用某些化學物質後逐漸復原。

第九個邊界是空氣品質,大氣可能導致心臟和肺部疾病的微粒濃度雖近危險極限,但研究員表示,某些國家為改善空氣品質非常努力,如禁止污染最嚴重的汽油和柴油汽車,故略有降低跡象。

研究強調九個行星邊界的關聯性及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的迫切性,以防止對海洋生態系統及更廣泛氣候系統造成無法逆轉的傷害。

(首圖來源:Unsplash)

立刻加入《科技新報》LINE 官方帳號,全方位科技產業新知一手掌握!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4
  • Cary
    笑死,臺灣人現在都用肺發電,算不算突破第九個邊界了~
    3小時前
  • 唐文海
    歐美製造還是放在亞洲,不可能海洋乾淨,去問亞洲南亞區塊人民心聲。
    7分鐘前
  • Acker Wang(棒棒腿)
    還好台灣有世界最強AI伺服器最多國家,這種小問題靠AI就能輕鬆解決
    44分鐘前
  • 陳炯緯
    試問,一個中等程度噴發的火山,一天能不能酸化地球?持續噴發呢?若是有大範圍噴發,且又持續噴發,人類要製造多少年的污染才能趕上一次地殼運動的能量,又在假藉人定勝天的理論,行堂而皇之的知識掠奪財富。
    4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