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玉婷
因應高齡化社會,追求健康的趨勢在近年早已持續成長,而跨越國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更使得消費者對於保健需求更加迫切。凱度台灣商務策略部資深經理廖俊琮指出,疫情之後的保健食品新進購買者比例增加,年平均消費5000元,而既有購買者約7000元,此外網購已成為保健食品購買主要通路,普及率從2020年10%成長到2022年的18%。
保健營養食品產值破千億 疫情再增助力
除了基礎保健,為滿足不同年齡的需求,使得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且多樣化發展,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針對保健營養食品產業業者(包括機能性食品、膳食補充食品、特殊營養食品以及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認證之健康食品)自2003年起開始進行產業調查,技術服務組許瑞瑱組長說明2003年整體保健營養食品產值僅200億元,直至2021年已達951億元、較2020年成長約4.9%。
而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簡稱食品所)ITIS團隊擴大估算整體產業鏈的產值,將保健食品的分類包含「添加機能素材的傳統食品」和「錠劑膠囊類的膳食補充劑」合計,2021年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已達新台幣1608億元、2022年預估可達1708億元,相較於疫情前2019年的1435億元成長了19%。
膳食補充劑新品發佈速度高速成長
食品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表示,從全球各國來看,保健營養食品市場的成長率都比一般食品來得好,雖然強調機能的傳統食品和膳食補充劑兩者都呈成長態式,但長期來看,因為消費者對於食用後的體感越來越在意,在希望能精準補充的需求下,膳食補充劑的成長仍較為強勢,且預估不同素材運用和產品型態(如膠囊、錠劑、粉狀、凍狀等)的表現差異將拉大。
國際市場諮詢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分析近5年(2017年10月至2022年9月)的全球膳食補充劑新品,「免疫健康」是應用最廣泛的產品宣稱,佔2022年該品類新品的3分之1。此外近年的產品宣稱越來越多元化,「精神敏銳度」、「睡眠健康」、「肺部健康」、「精力和耐力」、「皮膚健康」等宣稱的增長顯著,表示隨著消費者對日常營養的需求越來越精細化,膳食補充劑的細分市場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產業鏈漸趨成熟促使品牌百花齊放
台灣保健產業榮景並非一蹴可幾,許瑞瑱說明,從2002年政府將生技產業列入「兩兆雙星」計畫後,前10年是紮馬步、從深耕研發國內素材開始,以提升國產保健品品質為先。保健原料進口商遠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彥安也表示,經過早年大舉掃蕩地下電台劣質產品、塑化劑食安風暴等使得廠商自主管理強化,政府也通過《健康食品管理法》、實施健康食品管理制度,爾後產業鏈從素材研發、製錠生產代工、品牌發展、拓展通路等健全發展,各種劑型測試完善,直至2018年整個產業鏈才算成熟,近年電商、品牌行銷、手機購物習慣養成等變化,及疫情推動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使產業發展前景看好。
陳麗婷說明,因為市場前景佳,有越來越多廠商加入,使得保健食品產業發展的活潑性更大於一般食品產業。根據ITIS調查,2021年台灣廠商有半數投入上游原料及素材端的深化,有8成經營成品生產或代工,近4成透過自有網站或電商平台強化銷售。
台灣品牌憑藉行銷靈活度搶占市場
相較於早年國際保健品牌獨大,隨著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上市,全球市場諮詢公司歐睿國際在2023年出版的《Dietary Supplements in Taiwan》報告中也指出,消費者近年對於國產品牌的關注度提升,源自於國產品牌善用本土化優勢,強調本地研發、檢驗把關,且線上行銷策略的操作靈活、善用名人和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的口碑傳播,除了在品牌官網揭露詳細品牌理念與產品訊息、檢驗報告等,還與第三方電商平台配合促銷。歐睿國際預測,比起國際品牌,消費者將更願意接受能直接互動的國產品牌,使得市場份額較小的新進品牌有發展空間。
當產業鏈成熟,國產品牌在國內市場將更有底氣與國際品牌競爭,也冀望素材研發、代工生產等能更有國際競爭力,才能帶動整體保健食品產業在健康趨勢下能加速升級、並在保健紅海中搶得健康紅利。
審稿編輯:童儀展
【更多保健產業精彩分析,請詳閱食力Vol.30季刊《販賣健康是門好生意!1600億的保健營養商機大餅 網紅、媒體、營養師都搶著賣》】
延伸閱讀
▶【產業先鋒】2022年營收破百億創新高!葡萄王如何透過直銷、研發與代工廠自建產業一條龍?
▶【代工龍頭】年產上億顆膠囊、產品行銷63國!大江生醫如何靠生物挖礦平台擴大國際競爭力?
▶【網路流量變現】3天募資突破3000萬打出品牌聲量第一步!理科太太:用時間證明我不只是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