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三總婦幼天地】孩子肚子痛怎麼辦?原因很多,需父母細心觀察,提供線索供醫師診斷

媽媽寶寶
發布於 2023年08月18日14:05
嬰兒哭鬧│腸絞痛│便祕│腸套疊│急性腸胃炎│急性闌尾炎

(寶寶長時間哭鬧難以安撫,卻沒有發燒、肚子餓或是其他病況,為腸絞痛的常見表現。圖/shutterstock)

每當聽到小孩哭鬧或說「肚子痛」時,家長可能會為此擔心,針對這個主訴,本文依各年齡層提出兒童腹痛的常見原因,希望給予家長們基本的衛教建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腸絞痛

寶寶長時間哭鬧難以安撫,卻沒有發燒、肚子餓或是其他病況,為腸絞痛的常見表現,詢問病史及身體檢查就可診斷。嬰兒腸絞痛最晚至五個月大會改善,但確切原因,醫學上仍沒有明確共識,可能因腸道神經較為敏感、對牛乳蛋白不適,或情緒無法得到安撫,都可能造成小嬰兒反覆啼哭。

哈維.卡爾普醫師發明的5S口訣:包(用包裹巾包住)、側(側躺在父母懷裡)、吸(親餵或吸吮奶嘴)、搖(緩慢搖晃)及聲(開啟白噪音或其他雜音),可用來緩解腸絞痛的不適感。母乳哺餵的寶寶,不需更改配方。部分嬰兒可能因牛乳蛋白過敏,可嘗試換成水解蛋白配方。也有研究指出,益生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有助於改善腸絞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便祕

兒童便秘好發於轉換成吃副食品為主、訓練自行如廁或開始上學後的時期。臨床上排除器質性問題,若符合下列兩項症狀且持續一個月以上:每週排便兩次以下、曾有解便困難或疼痛、大便過粗、每週有至少一次滲便,即可診斷為便祕。

對兒童而言,當粗硬的大便持續滯留於腸道,造成排便不順、疼痛或出血,會讓小孩更害怕解便,進而產生慢性便祕。

除了鼓勵孩童補充水分、纖維質及養成良好如廁習慣外,藥物的使用,首重於清除原本阻塞的大便,再輔以軟便劑使大便鬆軟,讓孩子不排斥解便。至於是否需服用益生菌呢?目前仍尚未有實證的基礎。

另外,小寶寶排便很用力,甚至臉部脹紅、大哭,然而,大便本身偏軟,這樣是便祕嗎?這其實是嬰兒排便困難,寶寶透過哭泣而出力,逐步學習以增加腹內壓力來解便,此狀況不需藥物治療。

嬰兒哭鬧│腸絞痛│便祕│腸套疊│急性腸胃炎│急性闌尾炎

(面對兒童腹痛,需仰賴照顧者細心觀察,並輔助闡明病徵,提供醫師參考。圖/shutterstock)

腸套疊

腸套疊好發於六個月到三歲的兒童,症狀為間歇性腹痛、反覆嘔吐,甚至解草莓果醬色大便。可能發生於腸胃或呼吸道感染後、腹腔淋巴增生,或患有梅克爾憩室等疾病所誘發。

有些患者觸診時可摸到右上腹硬塊,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若有甜甜圈或靶子狀的影像,就可診斷為腸套疊。治療以逆流灌注復位術(鋇劑或食鹽水灌腸)為主,但若腸子套住時間較久或灌腸失敗,須會診外科醫師評估開刀治療。

急性腸胃炎

胃腸炎常見為病毒感染,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等;而細菌性感染常見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其中,輪狀病毒是幼兒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接觸到汙染的環境、食物或水,經口感染後產生腹瀉、嘔吐或發燒等症狀。新生兒服用自費輪狀病毒疫苗後,可減少感染後住院或脫水的風險。

至於腸胃炎期間可吃什麼呢?哺餵母乳的嬰兒,建議持續哺育母乳;喝配方奶的嬰兒,建議不必稀釋。若腹瀉時間較久,可由醫師評估是否短期使用無乳糖奶粉。急性期可使用口服補充液、進食白稀飯、饅頭、吐司及米湯,但需避免高糖及高脂肪製品。

若兒童出現精神變差、哭鬧無眼淚、心跳加快等中重度脫水症狀,可能需給予靜脈輸液。止吐藥物可助症狀緩解,但若過度使用,會引起錐體外神經症狀。止瀉劑應儘量避免使用loperamide(抑制腸道蠕動劑),其延緩腸道物質運送的機轉,反而提高毒性巨結腸症的風險。

急性闌尾炎

急性闌尾炎少見於六歲以下。初期症狀不典型,包含腹痛、嘔吐或發燒等,和其他病症相似,如:胃腸炎,腸系膜淋巴腺炎,骨盆腔炎,泌尿道結石等,所以不易診斷。但闌尾炎症狀是漸進性的,疼痛的區域可能從上腹部,在數小時後轉移至右下腹。

臨床若有闌尾炎的疑慮,會安排抽血檢驗、影像檢查(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亦會徵詢外科醫師,評估是否安排手術。治療多數採手術切除(剖腹或是腹腔鏡輔助手術),若闌尾已穿孔而造成腹內膿瘍,可能先注射抗生素及經皮膚膿瘍引流術後,再擇期手術。

除了上述常見腹部疾病外,其他疾病如慢性咳嗽、泌尿道感染、換氣過度或酮酸中毒等也會有腹痛的表現。面對兒童腹痛,需仰賴照顧者細心觀察,並輔助孩童闡明病徵,可讓醫師給予適當診斷和治療。

江哲銘醫師

江哲銘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小兒部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經歷/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腸胃科研修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寶寶肚子大=脹氣?常見5原因&解決方法
別讓寶寶不開心,照護腸絞痛方式大解析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