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是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議題,但對許多非英語系國家的人們來說,直接翻譯的氣候相關專業術語並不容易了解。為了不在翻譯中迷失方向,氣候專家正致力於打破語言的障礙。
氣候專業術語
全球高溫接連打破紀錄,科學家警告,這可能是地球「至少10萬年內」的最高溫,顯見氣候變遷危機已經迫在眉睫。然而,對於氣候政策與理念的推行,卻有可能陷入語言的迷團中。這是因為許多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最巨大的人們,他們的母語並非英語,許多直譯的詞彙並不好理解,更別說是那些即使在英文中都很難搞懂的專業術語。
以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2年的報告為例,全球空汙最嚴重的城市有九成位於南亞,其中包括印度和孟加拉在內。根據印度國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India)2021年的報告,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的煤炭生產國,至少有1,300萬人仰賴這個產業為生。隨著印度打造可再生能源產能,許多人將面臨失去工作和收入的風險。
何謂公正轉型
然而,有關印度未來擺脫化石燃料、並將致力於「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訊息,尚未傳達給那些最需要的人們,甚至連「公正轉型」一詞,都難以透過直譯來理解。畢竟,即使在英語中,「公正轉型」的概念也很複雜。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的定義,「公正轉型」是以對所有相關人員儘可能公平且包容的方式實現綠色經濟,打造正派的工作機會,並且不要遺漏任何人。
印度專家艾哈邁德(Sabir Ahamed)的研究,正是為了向那些生活將受到最大影響的基層百姓,提供大量專業術語的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對話。他針對印度西孟加拉省(West Bengal)煤炭社區的目標受眾,向語言學家查詢他們所能理解的短語,最後把「公正轉型」這個攸關礦區關閉對生活衝擊的術語,翻譯成帶有詩意的孟加拉語「kalo theke aalo」,字面意義是「從黑暗到希望」。
地方語言解釋
艾哈邁德說,孟加拉語中並不存在「公正轉型」、甚至是「氣候變遷」的同義語,因此他沒有直譯,不過由於人們會把「kalo」和煤炭連結在一起,所以他在翻譯中表達出「可以走出煤炭、希望仍存在」的意思。他強調,必須以最能夠理解的方式,把研究結果傳達給社區或相關的人。
印度諮詢公司「氣候趨勢」(Climate Trends)專家阿加爾瓦(Mayank Aggarwal)表示,圍繞著公正轉型的對話僅限於同溫層。他在今年推出一個印地語(Hindi)的公正轉型播客(podcast),並利用過去稱為推特的社群媒體平台X,以印度礦區廣泛使用和可理解的語言,主持有關這項議題的辯論。他說,「我們希望接觸那些真正利害關係者,他們不知道公正轉型是什麼」。
然而,這個語言翻譯造成的迷團問題絕非南亞僅有。在科學家批評,專業術語已經成為一種障礙之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近年來也開始努力,試圖讓全球調查結果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
專家表示,除了更廣泛地傳播氣候變遷引發熱浪、乾旱和颶風等極端天氣的知識外,使用地方語言還能鼓勵人們要求當局採取政治行動。
貼近人群才見效
印度和孟加拉的氣候非政府組織(NGO)人員,除了以當地語言進行社區活動,也正努力翻譯專業術語。例如,被視為最容易受到氣候影響國家之一的孟加拉,活動團體「氣候正義青年網」(YouthNet for Climate Justice),已開始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對IPCC報告的孟加拉語評論。他們表示,和氣候相關的訊息幾乎從未滲透到社區中,有必要努力讓訊息更貼近人群。
在印度東部煤礦中心加里亞(Jharia)教書的羅伊(Pinaki Roy)表示,官員們討論著印度的淨零排放(net-zero)目標,但人們不清楚這些事,所以他們甚至沒有培養自己未來在煤炭之外的所需技能。
位於孟加拉的「阿瓦吉基金會」(Awaj Foundation)表示,孟加拉的時裝業正在變得更加環保和永續,但要求提高工資的勞工們,並沒有意識到這項轉變將產生的影響。「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能夠看到氣候與切身權利之間的關連,我們正努力用他們理解的語言來傳達這項訊息」。
專家認為,對印度和孟加拉的這些社區來說,氣候變遷和公正轉型感覺上是遙遠而且不相干的問題,因為它們主要是以英語來呈現和討論。如果只是把術語從英語直譯為當地語言,沒有真正的融入當地用語、讓他們能夠了解,將無法傳達出威脅的迫切性、或說服人們積極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