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開辦30年,保障國人醫療,困境也逐漸顯露。賴清德總統恩師、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召集人陳志鴻今(2/22)表示,現在醫療高滿意度雖高,但是台大、成大、長庚等9家醫學中心院長聯合反對分級醫療,衛生署在壓力下取消,使得急診癱瘓、醫護出走。奇美醫學中心院長林宏榮也說,對醫院而言競爭成為醫學中心可以「分錢、分總額、分病人」,但建構「區域醫療網」才能把病人照顧好。
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TSEF)、台灣研究基金會、台灣健康保險學會(THIA)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連續兩日舉辦「健保30永續研討會」。陳志鴻今致詞表示,實施全民健保最開始是有延續公保的轉診制度,但分級醫療與轉診制度取消,民眾自由就醫,導致集中到醫學中心、急診壅塞癱瘓,也造成醫療人員離開,沒有推動轉診制度、分級醫療是原因之一,若當年堅持堅持分級醫療轉診制度,可能就有不同面貌。
林宏榮表示,知名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曾說,「50公里以外的醫院,跟民眾沒關係」,在地方上,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形成轉診體系,照顧好病人。他說,醫院分成三個層級,病人接受到的照顧反而破碎化、不連續。台灣目前各級醫療院所分為基層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應分為醫院、診所二層級即可,由醫學中心領導,強化區域內上轉、下轉機制,也要透過論人計酬支付方式給予一定點數,讓醫院負擔病人整體醫療照護,分級醫療要有完整的區域醫療網,病人才能獲得連續性照護。
衛福部長邱泰源指出,區域醫療照護的確是民眾所需。社區醫療群由基層醫師形成第一道防線,家庭醫師進行整體性照顧,中小型醫院執行長照、療養等需求,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扮演急救責任醫院角色。未來若讓區域醫療網自我管理健保財務,醫院就會強化健康促進,形成自然的雙向轉診,漸少醫療資源消耗。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灣目前面臨「人口老化、出生率低」雙刀,人口結構影響醫療的情況下,人力一定短缺,分布又不均,加上醫療成長需使用新藥新科技很貴,「整體就會很慘」。
吳明賢指出,分級醫療的目的是要讓醫療體系可以永續,最重要是要提升慢病照護品質、深化急重難醫療量能。大醫院要照顧急診、重症、難病,但給付偏低,只能靠門診、業外和自費收入維持。社會高齡化及新醫療科技導致醫療花費成長,健保總額制卻以最少的錢要求做最多的事,並不符合人性。
前監委、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向賴清德總統喊話,健保要永續,需要領導者的政治意志與決心進行改革,躬逢健保30週年,這樣的機會比任何人都好,應把握機會,為健保永續下一個30年的里程碑上,留下重要的歷史腳印。
Justin H 含地方醫院以上等級醫院附設急診收費門檻,一定要比照眾多醫療能力層次比台灣差的國家提高到萬元以上等級,當急診壅塞到一定程度,開放醫院收費門檻作必要性啟動,讓醫療分級制度能夠再度落實執行,讓醫護體系生態能夠平均承擔,不至於醫療佛心遭濫用。
原來人口密度不高、國土廣闊、人口上億歐美民主國家與俄歐支那共產國家的醫療體系收費如此高昂的前因後果,是有其必要性的原因! 難怪普眾的許多人口眾多國家不願意將國家國稅資金大筆支援醫療體系的佛心濫用,也難怪國民平均所得排行不算高但人口嚴重負成長國家,透過醫療治療療養體系佛心收費,想方設法提高人口平均壽命的難處,支持醫療體系收費提高方式再次大力變革是非常有必要性的,讓整體醫護體系能從收入的資金中再擴建病房大樓,讓醫療體系有能力加大力度改善體系目前感慨的根本原因,也改善體系無力照顧到做到常年處在心累體累過勞死醫護基層的根本問題。
11小時前
妡 原來都是管理階層的‘’搶錢‘’策略+外籍人士共享健保,,,,累死基層,,,還要大衆背鍋,,,
14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