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M計畫是一個跨域的合作,我們工研院懂材料、懂化工,掌握技術底層,而商業發展研究院他們具備數據蒐集的能耐,透過跨域合作把系統業者、織襪業者串聯一起,再把數據分析結果運用到産業界,把資源帶到臺灣織襪大本營彰化,幫助更多業者能夠升級轉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組長羅立清博士,在C2M數位轉型標竿案例成果分享會中表示。
所謂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模式,也就是顛覆過去先生產再銷售的傳統供銷流程,製造業者知道市場要什麼、工廠再生產相關產品。但是,如何掌握終端消費者的想法及數據是相對困難,因此透過本次C2M計畫,透過數位科技的力量,蒐集北美區電商Amazon及社群YouTube的消費者輪廓、產品規格、消費者意見,幫助臺灣紡織業者開拓藍海、尋找新商機。
工研院身為輔導顧問團隊,如何從零開始,手把手帶著業者找尋C2M的路徑?羅立清回應,「確實我們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在技術方面,幫助紡織業者開發保暖衣、發熱衣,這是我們過去團隊輔導的成果;但針對這次C2M計畫,我們知道數位轉型,數位是輔助角色,它是一個手段、一個工具,最後真正要達成的目標,是要幫助中小企業製造業者升級轉型,所以首先要先找到與國際市場鏈結的業者。」
正因為臺灣多數中小企業擁有快速、彈性反應能力,同時紡織行業多以OEM代工爲主,在設計輔導機制的時候,羅立清舉例他們找到臺灣紡織老牌業者「福助針織」,運用旗下自有品牌華貴作為輔導對象,運用以大帶小模式,也就是身為二代掌舵手的福助針織董事長魏平祺,願意肩負起推動轉型的先鋒,帶著企業由上到下接受數位思維,嘗試透過C2M系統跳脫以往生產模式。
至於C2M計畫的實際執行流程,羅立清提到他們需要找到互補團隊,透過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後勤資源,搭配系統業者提供的工具能量,組成跨領域的輔導團隊。首先是系統廠商導入爬蟲小機器人,24小時在Amazon網站以每五分鐘頻率抓取網頁上的數據,隨著數據蒐集的積累,再依照產品連結、評價、產品款式、產品內容、顏色、纖造材料等要素,進行標籤化分類再導入到系統內儲存。
這些重要的數據資料拋入到精準研發系統之後,接著就需要透過福助針織加上工研院組成的專業團隊,透過專業的人力根據流行取向的分析指標進行判讀,鎖定紡織品款式、流行顏色、時尚圖案、織造纖維材料、及機能性等五大特色的產品,製作成BOM表,下一步才是提供資料給研發端,讓研發成員獲得具體的開發建議。
當新一代產品開發出來之後,對於外銷環節,羅立清也提到他們有協助福助針織導入3D數位設計及VR技術,有助於為品牌客戶的提案、來回打樣時間有效縮短;另一方面,也因為透過C2M的數據找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有效提升ODM 的比率,進而讓產品毛利率也同步受惠,幫助業者在外銷營收占比有所增長。等於在數位轉型過程,不僅擁抱數位流程思維,也讓營收、毛利提升,達成一箭雙鵰。
由此觀之,羅立清強調,為什麼像維多利亞的秘密這類國際品牌,願意把訂單交給臺灣的廠商代工?第一是臺灣的紡織産業鏈非常完整,擁有產業聚落;二來是業者具備快速反應能力來承接國際訂單。設想,如果代工業者還能精準抓到國際流行的趨勢,事實上對臺灣製造廠商,肯定就是如虎添翼。
不過掌握流行趨勢,進而在開發源頭洞察先機,還不能算是真正做到升級轉型。羅立清提到重要的觀念,對於業者而言,目前把數位系統工具導入之後,隨著顧問輔導團隊的退場,業者內部員工必須要具備「內化」的能力。簡單來說,也就是要培養解讀數據,進而主動設計出能接軌國際流行的實際Know-How,因此業者也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
因此輔導顧問能幫助業者導入生産管理系統,協助他們開發出第一代亮眼產品,不過後續如何能持續把標竿產品做到複製、擴散,才是真正要持續努力的目標。最後羅立清也分享他們協助福助針織在尋找具國際商機的爆品歷程,最後開發出一款型感內衣,當時團隊成員對「性感」的概念想法意見紛歧,這時候該怎麼定義何謂性感元素?
羅立清接著表示,最後他們的解法,就是當透過小機器人在蒐集數據的過程,針對流行元素進行分級,像是針對布料材質、款式、染色、織法…等指標,進行分數的排名。等於把抽象的概念加以數據化,並且搭配全球四大時尚周的流行元素,抓取後進行判讀,掌握未來流行的幾個趨勢,再透過系統的分析並轉化成實際建議,讓開發部門的成員能夠掌握這些要素,再排列組合出具有市場差異化的商品型態。
從羅立清分享的案例,可以發現臺灣的OEM業者轉型成ODM不再是高門檻,除了培養起主動設計提案的能力,同時也運用數位工具讓傳統打樣來回確認的環節,縮短代工廠與品牌主的溝通時間,加速打樣及生產製造的週期。羅立清最後也強調,「我覺得下一階段也就是放眼未來,當業者能夠抓住流行元素,這是能持續再去深化跟擴散的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