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鐘,看一則時事、長一個知識。
9月23日,英國當局緊急啟動「馬特峰行動」,任務是疏運被旅行社「放生」的15萬公民回家,是英國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Thomas Cook集團創立178年,可說是旅行業的祖師爺,但因2億英鎊的債務融資談判破局,正式宣告破產,導致全球60萬名旅客被滯留當地。
年銷售額90億英鎊、每年經手1900萬客戶,Thomas Cook雖然建立起龐雜的一條龍旅遊服務,但近年廉航與自由行風氣漸盛,根據英國旅行社協會(ABTA),現在每7個遊客只有1個會光顧旅行社門市。當傳統的錢不再好賺,「適應不良」的Thomas Cook終究輸了。從感性層面來說,英國人的共同記憶落得破產下場,不免令人唏噓。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商業巨人倒下,這些故事背後都標誌著當時全球商業趨勢的改變,與對政治經濟的衝擊。
不只Thomas Cook,《Business Insider》盤點過去全球最嚴重的8宗公司倒閉事件,讓人看到不同時代的巨變。
雷曼兄弟破產:掀起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是當時第四大投資銀行,捲入次級房貸危機後,2008年裁員千人、股價下跌至不到1美元,最後申請破產保護,負債高達6130億美元,創下美國史上最大金額的破產案。按資產價值與跌幅計算,仍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破產案。
安隆倒台:自欺欺人的企業倫理災難
商學院教案裡著名的「安隆案」,幾乎成為企業醜聞的代名詞,甚至被拍成紀錄片《安隆風暴》(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安隆曾是美國最大能源供應商、美國第七大公司,但高層通過財務造假、內線交易等手法舞弊掏空,害成千上萬的員工保不住飯碗和退休金,成為當時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倒閉案。
百元商店始祖Woolworths陷敗局:零售業改朝換代的縮影
日本流行的「百元商店」,其實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在美國起家的Woolworths。創辦人看準「銅板價」商機,成功帶起5美分和10美分的折扣店熱潮。1920年代,版圖跨越大西洋,在英國平均每17天能開一家店。
但擴張速度過快,加上商業模式容易被模仿,未能扭轉經營頹勢之下,1997年第一季就虧損達2400萬美元。那年,Woolworths陸續關店,脫手英國業務後,不敵沃爾瑪等競爭對手,最終選擇關閉美國的400家商店。
泛美航空倒閉:百年航空史唯一帝國的隕落
泛美航空(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曾是全球最大的國際航空公司,也是指標性的美國品牌,但當時景氣疲弱,旅客減少出行、波灣危機後燃油成本上升,以及倒閉前兩年在蘇格蘭發生的恐怖攻擊造成270人喪生,最終在1991年壓垮泛美,波及國內7500個工作崗位。
《洛杉磯時報》評論稱,「帶領美國進入1950年代噴射客機時代的航空公司倒閉,代表美國商業象徵的潰敗。」
佳寧神話的幻滅:香港史上最大破產案
1983年的「佳寧案」創下許多香港司法史上之最,保釋期、保釋金與政府訴訟規模都是最高,涉案問題貸款也多達66億港幣。
佳寧集團(Carrian Group)前董事長陳松青短短兩年內打造出10億美元的商業版圖,卻是透過詐騙、貪污假造盈利泡沫,從崛起到幻滅,只花了4年。大批股民損失嚴重,也留給80年代的香港一堂慘痛教訓。
標準石油「被肢解」:反托拉斯的重要里程碑
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後,掌控了美國90%的石油命脈,洛克菲勒更因此成為美國第一位億萬富翁。
最高法院1911年裁定,標準石油為「非法壟斷」,並將其拆分為34家公司。40歲的石油帝國轟然倒臺,也終結了美國的鍍金時代(Gilded Age)(編按:出自馬克吐溫,後指美國1870至1890年代,南北戰爭後資本主義高速發展,政商腐敗也進入高峰)。
英國南海泡沫:18世紀最大股災,連牛頓都是受害人
18世紀初,英國接連出征海外,陷入戰爭債的泥淖,這就是1711年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想賺危機財的構想。用協助政府融資,交換西班牙殖民地南美的特許貿易經營。然而後來戰爭情勢緊繃,做貿易更不賺錢,於是南海公司開始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
由於表面上壟斷南美貿易,政府又是最大股東,促使全民瘋狂追捧南海股票,最終迎來1853年的「南海泡沫」(編按:與同年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1637年的鬱金香狂熱,並稱歐洲早期三大經濟泡沫)。影響範圍之廣,連牛頓都是受災戶,還因此誕生了那句名言:「我可以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計算不出人內心的瘋狂。」
義大利麥第奇銀行覆滅:文藝復興時期的政經興衰縮影
你或許對歷史課本裡的義大利麥第奇家族有印象,而1397年成立的麥第奇銀行(Medici Bank),就曾經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強大的金融機構之一。
麥第奇家族從羊毛紡織業起家,但金融業務才真正讓它擴大影響力。直到1434年,銀行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教皇,讓麥第奇家族逐步躋身佛羅倫斯、乃至歐洲的上流社會。
但隨著後期接班人領導無方,麥第奇銀行開始走下坡,甚至把手伸進國庫,詐領慈善基金等。而成也政治,敗也政治,由於法國軍隊攻佔佛羅倫斯,加上現金儲備不足,麥第奇銀行最終在1494年倒閉。
核稿編輯:陳慶徽
延伸閱讀:
J 不錯,用心的記者不多了,大大鼓勵!!!
2019年09月27日02:38
張可樂☞Jacob 知識好文!大推!👍
2019年09月27日02:22
Liz Lai 大多都是金融市場、股市詐騙炒作,所以,沒事不要壓大額資金、退休金進場,會賠很慘,市場誘騙千萬別上當!
2019年09月27日02:05
美國只有美國利益。很正常。打擊所有擋住美國利益的。當然華為等都不例外。聽說之前也把日本台灣等打趴下。其他國家企業個人都只能是聽命美國,不然就如阿富汗,伊拉克等著被吊打。
聽說Yahoo,Google ,Microsoft,iPhone, Facebook,Instagram ,Line,YouTube,Amazon 等都有後門提供給美國。也聽說台灣綠營在中華電信,,三立,民視,自由,中央社,大紀元,新頭殼,新唐人,上報,鏡周刊, now news, 放言,匯流等媒體偵查搜尋台灣住民的網路通訊。這世界應該是美國日本的間諜才是最厲害的。
2019年09月27日05:05
ladiosliu 由此也可看出美國人是多麼的厚黑無下限
2019年09月27日02:1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