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目前是一家台灣綠色保養品牌的專櫃人員,從金融業轉職到保養品界的她,跨足了完全不同的領域。面對這樣的轉折,是什麼樣的履歷,抓住保養品公司的目光,讓原本不符合實習生資格的她得到轉介履歷至門市的機會,並通過面試得到這份工作?
最初Vivian辭去金融業的職務,一方面是因為發現金融業沒有想像中適合自己,二方面是為了國外研究所做準備。但在這個空窗期,她看見了該公司的實習生招募資訊,除了對這個品牌的好印象之外,招募資訊也喚起Vivian大學時期因為接觸保養品相關企業,並從中得到樂趣的記憶。
面試前的徹底研究
Vivian在準備實習生的履歷時,不只是單純翻遍企業的網站與部落格而已,她也訂閱了電子報、更積極地申請產品試用包來試用,只求更加了解這間企業。在做這些功課的同時,中文系出身的她展現了對於文字的敏感度:她發現每間企業都有著一套代表著他們企業形象的說話方式,「用一樣的語言溝通是很重要的」。
熟悉了想應徵企業的溝通主軸與模式後,Vivian嘗試以該模式去撰寫自己的cover letter:「我要先向貴公司地說聲對不起,其實我是一位已有兩年工作經歷的人,雖然不符合實習生的資格,但我仍想爭取這份難得的機會…….」,開頭直接了當地點出自己的困境,或許就是成功在上千份履歷海中抓住企業主目光的關鍵。再加上Vivian不但以實際行動展現自己對於該企業的了解,使用企業平常熟悉的溝通模式跟語言,更能加深別人對於這份履歷的印象。
Vivian的另一個機會,來自於公司對於實習生的招募要求:「附上能讓我們對你印象深刻的資料」。Vivian使用了她的社群媒體,在Facebook上發布了一項針對保養品的問卷,並使用這份問卷回收的內容,製作一份分析報告。分析這份問卷所觸及到的人們,對於保養的看法為何,又最在意保養過程中的哪一個步驟,進一步針對這個結果使用Prezi(簡報設計服務)做出提案,提出自己對於該企業在門市活動、與其他的層面上還能有哪些改善與創新的建議。
找出問題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
在準備履歷時,怎麼想到要發問卷的?這個問題在Vivian提及他自己的社團經歷的時候,似乎可以看見一點呼應。
大學時Vivian曾經擔任金融類社團的文宣長,由於社團性質比較專業,很多人往往會因為不了解該領域,或者害怕自己能力不符,因此對加入社團有些卻步。為了要挽救社團人數稀少的頹勢,Vivian先是訪問了身邊非金融專業的親友對於社團的想法,詢問參與這類專業社團的意願多寡、想得到什麼、碰到了什麼困難所以猶豫等⋯⋯並將這些回饋整理,最後寫出一篇問答集,並將它放上校園交流版,並得到熱烈的回饋。
藉由這樣的方式,Vivian所屬的,只有六個社員的小社,在說明會那天迎接了四十多位來了解的同學,並成功留下了其中三十多位。從這一次的經歷,Vivian看見自己的能力,發覺自己有辦法透過講出一個好的故事,吸引對故事有興趣的人參與。
透過問卷,Vivian能更深入的了解她面對的客群,他們的疑慮、需求是什麼。
「文案一定要打中。」
透過訴說一個故事、解決一個問題,Vivian克服了文字相對不生動的缺點,讓她的文字可瞬間打中對方心裡所想的內容,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深入走進人心裡的服務業
從高強度、效率的金融業,轉換至直接面對客人的門市人員,搭配上該公司強調溝通的企業文化,Vivian在轉職的路上當然也經歷了一段適應期。
她舉例,初當門市人員的時候,如果碰上首次接觸公司產品的客人,她會在講解之後給對方試用包,希望對方可以使用過他們的產品,確定適合之後,再回來購買。之後分享這個故事時,門市夥伴卻提醒了她,每一個客人的狀況並不相同,說不定對方已經被自己的膚況、頭皮問題困擾許久,如果這時候還堅持要給對方試用包的話,其實反而讓客人付出更多成本。Vivian那時候才發現,原來「體諒」要求的是要更深刻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不再只談「效率」跟「結果」,而必須體諒到每個「人」的獨特性,不論是在面對客人亦或者夥伴,調整自己的語氣,「真正地」顧慮到別人的心情,而不只是將「體貼」建立在自己的推測上,是Vivian成為企業的一份子之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最大改變。
比起「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Vivian說她自己在面對客戶時,更接近一名引導者與旁觀者,她「分享」資訊,但不強迫對方接受或改變,配合對方的步調,提供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