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腎臟透析到底要選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

Heho健康
更新於 2018年11月01日04:13 • 發布於 2018年10月31日23:00 • 盧映慈

當面臨到腎臟功能損壞、必須要洗腎的時候,許多人的心情除了低落,也會困惑「到底要選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雖然腹膜透析可以不用像血液透析一樣,每週要到醫院去躺一天、在自己家裡就可以做,但卻也有感染的風險。台灣腎臟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則建議,如果不是可以自理腹膜透析的患者,還是選擇血液透析比較好。

血液透析跟腹膜透析有什麼差?

血液透析也就是俗稱的「洗血」、「洗腎」,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機器、人工腎臟,將病人血液中多餘的水分、代謝廢物移除;進行的時候,病人得先在身上放置動靜賣的瘻管,便於透析治療的時候扎針、導引血液進入機器中,再將乾淨的血送回體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但是液透析每週必須到血液透析室進行3次療程,一次就是4~5小時,不但耗費時間、也影響正常的社交活動,而且2次的血液透析中間,因為身體會逐漸累積廢物,所以飲食、水分的攝取會有特別限制;透析完,也會因為全身的血液同時也移除了營養素,感到疲倦。

而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透過腹膜透析機器或是自己執行的腹膜透析,利用滿布血管的腹膜過濾血液,因為腹膜是一層薄膜、又能有延展性,將透析液經由導管灌入肚子,可以過濾體內過多的水分、代謝廢物。

腹膜透析的好處是不用到血液透析室,只要自己在適當的地方進行就好,每次換透析液大約20~30分鐘,一天3~5次,時間比較短,身體累積的廢物也不會那麼多,病人不用特別限制飲食、水分,也可以上班上學等;但腹膜本來就不是用來做過濾的,所以很可能會造成腹膜本身的負擔跟感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什麼台灣患者選擇腹膜透析的這麼少?

雖然台灣腎臟的透析技術是數一數二的,健保也提供2種不同的透析選擇給民眾,但根據衛福部資料,卻有9成的人選擇血液透析,只有1成的人選擇腹膜透析。盧國城說,其實就是因為台灣的環境太好,所以才讓大家都選擇血液透析。

「美國這麼幅員廣大的地方,開車到醫院都要幾小時,但是有92.7%的人都會選擇血液透析,日本更高,有96.6~96.7%的人選擇血液透析,他們跟台灣的共通點是,都是政府出錢來做腎臟透析。而香港有80%的人都做腹膜透析,不是他們想,是政府經費不夠,強迫他們選擇腹膜透析。」

盧國城說,香港政府規定,如果要使用血液透析,一週只能2次,根本不夠,而一天的腹膜透析只能用3罐藥水,也洗不乾淨,所以死亡率比台灣高許多;「其實有句話說,腹膜透析越少是越先進的,當然這句話還是有爭議,不過腹膜透析跟血液透析比起來,2個的優缺點真的差不多,沒有比較好。」

而腹膜透析「看起來是自由的,其實或許是另一種束縛」,盧國城說,它是用高濃度的葡萄糖做液體交換,把腹膜當成透膜,讓身體中的體液流往葡萄糖液,達成毒素的清洗;但自己操作的時候,其實也要耗費時間、精神,等於是花幾個小時折磨自己,而且去醫院回診,也可能被醫師罵「怎麼做成這樣?」

再來,如果自己不能自理,還要依靠家人,或是請看護,其實造成的社會成本更大,盧國城說,全球使用腹膜透析的人,平均存活時間只有3.5年,而且後期發生感染還是要回到血液透析,所以並不是想使用腹膜透析就可以使用。

到底應該怎麼選透析方式?

盧國城建議年輕、有工作、沒有糖尿病、女性進行腹膜透析,「我們有個口訣是『無糖小女子』,因為糖尿病患者不適合在腹膜使用高濃度葡萄糖,年紀輕的患者比較能夠自理,女性患者則因為體型較小,比較容易操作。」而50歲以下再使用腹膜透析的效果比較好,但他認為,其實有些人60歲還像40歲的身體,也有人40歲已經像70歲的身體,所以還是要經過醫師評估。

「血液透析可以躺在透析室的床上,不用花精神,可以看股票、看連續劇、打電動,甚至跟護理師聊天,對他們來說,這才是擁有社交活動、日常生活的選擇。」盧國城說,如果醫師評估可以使用腹膜透析,可以嘗試,但不要覺得腹膜透析是比較好的選擇。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血液透析常見的併發症,原因和治療一次告訴你

洗腎病患這樣吃就對了!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