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戀花》為台灣戰後時期的一首台語流行音樂作品,由楊三郎作曲、周添旺作詞、紀露霞主唱。《孤戀花》在1970年代改詞為國語版《我在等你》,由莊奴作詞,鳳飛飛演唱。
《孤戀花》歌詞主要描述失戀少女的心境轉移,藉由象徵與借喻的手法,以花景喻人情,並且從「唱出斷腸詩」到「期待陽春花再開」,描寫少女自我調適以及正面思維的結尾,有給人勉勵與鼓舞的意涵,也表達出台灣傳統女性對愛情的嚮往與壓抑,與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的《雨夜花》齊名。
後來由作家白先勇將之改寫成短篇小說《孤戀花》,收錄於其個人的小說集《臺北人》之中。《孤戀花》也是一部台灣時代劇,本劇把一個時代、一個人的生命情調在這個故事裡完整的呈現,讓人體會到生命裡面是有脆弱的,人在動盪的時局裡頭是渺小的,面對生命,我們應該學會謙卑與感恩。
1985年,小說故事被翻拍成同名電影;2005年由華視翻拍成同名電視劇,並獲得第40屆金鐘獎的六項提名以及五座獎項的好評;2013年再由三立電視重新推出同名電視劇,也深獲各界好評。
有《寶島歌后》之稱的紀露霞,本名叫邱秋英,1936年生於是台北艋舺(即今台北萬華區),在兄弟姊妹6人中,她排行老么,經由鄰居介紹,其父母將她送給住在艋舺剝皮寮的邱姓夫婦當養女。1956年她20歲,灌製的第一首台語歌是《河邊春夢》,藝名取為紀露霞,其經典歌為《孤戀花》、《黃昏嶺》與《望你早歸》。1961年她與外省老公(空軍飛行官)結婚後決定隱退,並從養父的姓改名為紀秋英,從此專心經營家庭,一直到1991年才以歌唱老師身分重出歌壇,在2017年獲得第28屆金曲獎榮譽獎項「特別貢獻獎」,可謂實至名歸。
紀露霞會唱國、台、英、日語的歌曲,每一首都十分動聽,內容大都充滿親情與愛情,可能與他從小被人當養女有關,因為那時候重男輕女的氛圍很濃厚,家長對女姓的學歷大都不重視,男女交往也很封閉,加上日本與中國以殖民者心態統治台灣,一般民眾要找到好工作不容易,以致社會上普遍充滿悲情,所以有人會創作那些歌曲以反映那時代的氛圍。
筆者小時候對紀露霞、文夏與洪一峰等「二王一后」的大名耳熟能詳,他們優美的歌聲透過收音機或唱片,陪伴我度過那一段青澀的歲月,午夜夢迴,常常不能自已。從1950年代美軍所拍的影片中,可以看到當時台灣社會的純樸樣貌:有用竹竿到河邊挑水或挑著兩大擔廢棄甘蔗葉帶回家當柴燒的農村婦女,有在看捏麵人捏麵團、眼睛充滿好奇的孩童們,有左手抱女兒、右手牽兒子的城市婦女,有玩彈珠與學騎腳踏車的兒童們,彷彿讓我看到自己與母親當年的影子。
紀露霞第一首有名的台語歌是《孤戀花》:
風微微,風微微,狐單悶悶在池邊;
水蓮花,滿滿是,靜靜等待露水滴。
啊~~,啊~~,阮是思念郎君伊;
暗相思,無講起,欲講驚兄心懷疑。
月光暝,月光暝,夜夜思君到深更;
人消瘦,無元氣,為君唱出斷腸詩。
啊~~,啊~~,蝴蝶弄花也有時;
孤單阮,薄命花,親像瓊花無一暝。
月斜西,月斜西,真情想君君毋知;
青春欉,啥人害,變成落葉相思栽。
啊~~,啊~~,追想郎君的情愛;
現笑容,暗悲哀,期待陽春花再開。
網友紛紛留言:「真是好聽!紀露霞的《孤戀花》這首歌真是令人百聽不厭」「還是這版本最有那時代的韻味」「歌聲非常優美,整個歌曲不管是曲子、歌辭或感情等,都非常動聽,令人陶醉!」「這歌的詞曲都太棒了!詞如此的優美,聽得我都醉了!」「這聲音好棒,很有那年代的感覺」「真是令人百聽不厭」「整個歌曲的伴奏和唱腔都是一級棒,太好聽了!」
這首歌曾經被蔡琴、金珮珊、鳳飛飛與江蕙等人翻唱過,卻只有紀露霞所唱的最好聽,因為只有她那哀怨又溫柔的歌聲,最能詮釋當年台灣社會與台灣人的心情。
可見許多台灣早期的歌都非常優美,也真實反映當時許多台灣人的心聲,至今猶感人肺腑,歷久不衰,這才是台灣的文化啊!遺憾的是,當年卻紛紛被國民黨查禁、打壓,比日本統治時期還不如,因為當時連日本人都唱這樣的歌,又怎麼會查禁、打壓呢?自認有中華五千年孔孟文化涵養的國民黨官員,藝術眼光與品味怎麼會差日本人這麼多?
當年紀露霞與文夏、洪一峰兩位寶島歌王齊名,1956年時因為其歌聲動聽,被發掘後靠著廣播電台等媒體迅速爆紅,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台語歌手,曾經錄製將近2000首歌曲而轟動一時,並獲得第二屆台語片影展最佳歌唱獎,雖然金馬獎沒有個人歌唱歌唱獎項,但她卻成為台灣唯一一位電影歌唱獎得主,稱霸樂壇多年,被大家譽為「寶島歌后」。
紀露霞與丈夫高必達結婚長達46年,鶼鰈情深,從來沒有吵過架。她說老公非常照顧她,從來不會對她動手動腳,甚至在生活大小事上都細心呵護她,讓她非常感動。但令她最難過的是,老公晚年患了失智症,於2004年時在新店中正路走失,讓她著急萬分,到處尋找,當時許多藝人包括余天等人,聽聞此事都立刻出動協尋,無奈一直沒有她丈夫的消息,直到隔年終於被尋獲,但已經離開人世!兒子告訴她:「媽媽你要勇敢,我們已經失去爸爸了,不能再失去您!」經過一年後她才從低谷中走出來。
紀露霞第二首有名的台語歌是《黃昏嶺》:
阮是十八薄命農村女 離開家鄉出外來求利
想著歹命有時目屎滴 也是-不-得-已
離開阿母的-身-邊 阿母啊妳現時像阮心內悲
西爿日頭照著黃昏嶺 有時聽著可愛的鳥聲
自恨自己生成歹命子 艱苦-過-日-子
阿母妳也毋-知-影 阿母啊這也是母子的運命
黃昏太陽將近欲落山 秋風吹來有時也會寒
目睭向著故鄉彼爿看 坐在-榕-樹-下
感覺稀微又-無-伴 阿母啊妳毋通為子嘈心肝
網友紛紛留言:「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因為想念天國的母親,不由得淚流滿面的感動」「這麼感人的作品,也只有苦難的台灣人,才會寫得出來!」「有夠好聽~還是老歌好聽又有人情味~有感情」「聽這首歌像坐時光機回到那50年代的童年與感動!」「聽到這一首歌就想到我媽媽躺在醫療床快十年了,想到媽媽那年代的辛苦,太懷念的老歌」「我是年輕人,可是我卻很喜歡這種味道的老歌,旋律簡單,歌詞很有外出人打拼、想家的心情」「對我們這些三、四年級生而言,還是老歌比較動聽。」
紀露霞第三首有名的台語歌是《望你早歸》,在五O年代紅遍大街小巷,當年為了能照顧養父,所以才嫁給隻身來台的外省軍官高必達,更為了丈夫的工作放下明星光環,淡出歌壇成為丈夫背後的女人、鄰居口中的「高媽媽」,只因高必達是隻身來台,承諾可以一起照顧其養父。後來丈夫失智走失、死亡,她怕傷心所以不敢再唱這首歌,直到晚年才走出陰霾。
《望你早歸》的歌詞如下:
每日思念你一人 未能得相見
親像鴛鴦水鴨不時相隨 無疑會來拆分離
牛郎織女伊兩人 年年有相會
怎樣你若一去全然無回 放棄阮孤單一個
若是黃昏月亮欲出來的時 加添阮心內悲哀
你要和阮離開那一日 也是月要出來的時
阮只好來拜託月亮 替阮講乎伊知
講阮暝日悲傷流目屎 希望你早一日回來
網友留言:「好感人的歌聲」「唱出悲傷孤獨思念之痛,年輕後輩之翻唱無以超越」「滄桑的歌詞以及歌曲,夜瀾人靜聽起來更是扣人心弦」。
即使是老年後的紀露霞,一樣寶刀未老,中氣十足,令後輩望塵莫及,真是台灣文化的國寶啊!
這麼好聽的台語歌,卻在戒嚴時期被查禁,只因當時國府認為這些都是「靡靡之音」,有礙民心士氣的團結,所以許多台語歌曲、漫畫玉布袋戲等,包括文夏的《媽媽我也真勇健》、葉宏甲的《四郎與真平》與黃俊雄的《史艷文布袋戲》等這麼健康的歌曲、優質的漫畫與有趣的布袋戲等都被國府查禁,由此可見當年新聞局與警總之惡質,那些負責審查的人都是一些不學無術、心中有病的公務員。
反之,當年劉家昌的許多所謂「愛國歌曲」如《梅花》、《中國一定強》、《八百壯士》與《中華民國頌》等八股歌曲則大行其道,即使有些歌詞內容很荒謬,只因符合當時國府的國策與大中國意識形態,所以新聞局大力推廣。大家礙於蔣家與國民黨的威權統治,不得已也只能默默接受。
茲看《中華民國頌》歌詞如下: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
喜瑪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
古聖和先賢,在這裡建家園;
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經得起考驗,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
喜瑪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
古聖和先賢,在這裡建家園;
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經得起考驗,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這樣的歌詞是否與台灣人的認知太過遙遠?試問,台澎金馬有哪些高山與河流嗎?為何不以花東縱谷的青青草原取代青海的草原?為何不以玉山取代喜瑪拉雅山?為何不以淡水河與濁水溪取代長江與黃河?孔孟等古聖和先賢又曾在喜瑪拉雅山建家園嗎?照中共史觀,中華民國建立於1911年,結束於1949年,何來五千年歷史?何況國民黨總理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曾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華民國」,那麼這樣的歌曲還能感動人嗎?還值得大家唱嗎?
去年《中華民國頌》這首歌曲也是韓某人的競選主題曲之一,每次只見其造勢會場總是滿場阿歐西紅旗揮舞,感覺很壯觀,其實只不過是一群還懷有大中國情節的韓粉在互相取暖而已,如何感動大多數有主體意識的台灣人,尤其是「天然獨」世代的年輕人?試問,美加紐澳等國的國歌有其「祖國」英法德意奧等國的山川與河流嗎?難怪韓某在今年初大選中慘敗。
天然獨世代的年輕人看得遠比大多數國民黨人清楚,他們知道台灣不可能去統一中國,若一直與中國爭搶「神主牌」,最後只有被統一的可能,屆時他們將失去民主國家最寶貴的言論自由權與選舉權,這樣的權利是近四百年來的台灣從未有過的。四百年來的台灣,一直被一些外來殖民政權所統治與屠殺,完全沒有生而為人的自由與平等。這樣的高壓統治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陰影,已經反映在許多台灣歌曲中。
幾年前,作家龍應台在歐洲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她童年時受的地理教育,都是在講長江、黃河等中國的大山大水。她說:「我們從小被教育,這個小島代表整個中國。我們成長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總是在學習我們不曾擁有的東西,卻假裝你周圍的東西並不存在。」她長大後才發現,這是殖民者的教育方式。她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她大兒子十歲時,在德國小學拿到一張他們所居住的小鎮地圖,興奮地找她一起研究,她卻覺得悲傷,因為她小學在台灣從來沒有得到這樣的一張地圖!
沒有錯,以前國府就是將台灣當作殖民地,「祖國」在海峽那一邊不在此,並長期實施黨國教育,以其黨歌當國歌,將其黨徽當國徽,許多校歌充斥黨國意識形態,在校園說母語要罰錢,打壓台灣文化與藝術,讓人以為這個國家是國民黨的,只有姓蔣的人才能當總統,台灣人只能當奴才,所以有職業軍人在前線投奔「祖國」,有退將到「祖國」去聽訓,還有人說國軍與共軍都是「中國軍」,可說毫無軍人武德。
重溫紀露霞、鄧雨賢、文夏與洪一峰等台灣歌手的老歌,以及葉宏甲的漫畫書與黃俊雄的布袋戲等藝術,可喚回台灣人內在的靈魂與記憶,重建台灣的優美文化,這些文化反映他們那一時代台灣社會基層的心聲,讓我們感受母親對我們溫柔又親切的呼喚。尤其是早期那些年輕女工們,為了幫助家計,國小或國中畢業就去加工區上班,或離鄉背景北上到台北找工作,賺錢寄回去幫助弟妹讀書,也促成台灣經濟起飛,卻犧牲自己的青春歲月,有許多人很晚才結婚或不結婚。
希望我們這一代,在緬懷先人與長輩偉大的藝術創作與犧牲奮鬥時,能飲水思源不忘本,懂得謙遜與感恩,並能效法以色列人,記取教訓,時刻警惕,以智慧與勇氣捍衛我們好不容易所爭取到的自由、民主、人權與優美的文化資產,並能代代相傳下去,讓後代能將此地當祖國,並以當台灣人為榮。
21世紀的台灣人應該努力:「厚植文化力,打造台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只有第一流的文化,才能創建第一流的國度。(推薦閱讀:鄧鴻源觀點:莫非撤離包機成了鐵達尼號事件的翻版?)
*作者為台大物理博士文化大學教授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