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早晨7點整,從同盟國主要四國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用華語、英語、俄語、向戰場上雙方海陸空軍隊和各國人民,透過無線電廣播,播發內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
昭和天皇也透過廣播,向全體國民宣讀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終戰詔書》,故8/15被訂為「終戰日」、同時也是南北韓的「光復節」。不過,日本代表直到9月2日,才在東京灣口的美軍密蘇里號戰艦(USS Missouri BB-63)甲板上,由美軍麥克阿瑟上將(Douglas MacArthur)和2000名官兵見證下簽字投降。
密蘇里號將於8月完成修復工程
《美聯社》(AP)報導,在歐洲即將於6月迎來、諾曼第登陸(Invasion of Normandy)75週年之際,美國也傳出,1945年擔任日本投降軍艦的密蘇里號戰艦,經多年重金修復後,即將於8月份完成最後艦島(Superstructure)部份工程,並等待出席2020年9月份的終戰75週年紀念儀式。
密蘇里號紀念協會執行長卡爾(Michael Carr)表示,
「除1992年退役至今,修復工程中最大挑戰,就是除去外層的鏽蝕。艦上有大片面積的金屬,長年沒有進行噴沙和上漆的防鏽工程,未來將有多達1萬2000多平方英呎的範圍,等著我們處理。」
位於珍珠港的密蘇里號戰艦(圖左上)和亞歷桑那號戰艦遺跡博物館。(圖片取自Battleship Missouri Memorial臉書)
因東京灣受降而歷史留名
屬於愛荷華級(Iowa-class)三號艦、1941年於布魯克林造船廠開始建造的密蘇里號戰艦,1944年下水服役。當時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已進入尾聲階段,密蘇里號僅參與了硫磺島戰役及沖繩戰役,卻因被選為日本投降簽字之處,因此在二戰歷史上留名。
美軍密蘇里號戰艦(左下)和空中巡弋的F4U、F6F戰機群在東京灣海域。(美聯社)
二戰結束後,雖然杜魯門總統(Harry S. Truman)大幅縮減海軍規模,但密蘇里號卻一直未受影響,先後參與韓戰(Korean War)和希臘內戰等戰役。但在韓戰劃上句點,密蘇里號於1955年首次退役封存,軍艦停在西雅圖多年。
在密蘇里號甲板,由麥克阿瑟將軍(圖中央)和2000多名官兵見證日本投降。(圖片取自美國陸軍)
雷根時期二度「重出江湖」
直到雷根(Ronald Reagan)上台後,喊出「600艦隊」(600-ship Navy)的政策,讓密蘇里號在1986年重出江湖,並大幅進行改裝升級,包括裝設戰斧巡弋飛彈及魚叉飛彈發射器,以及方陣近迫武器系統,成為現代化軍艦之一。
韓戰時期的密蘇里號(上),以及雷根時代重新升級、可發射戰斧巡弋飛彈的密蘇里號(下)。(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二度服役後,也曾在兩伊戰爭(Iran–Iraq War)與波灣戰爭(Gulf War)中,擔任美軍要角,直到1992年二度退役為止。
美國海軍在1998年捐出密蘇里號,轉移至夏威夷珍珠港(Pearl Harbor)的亞利桑那號戰艦(The USS Arizona Memorial)殘骸旁,作為博物館開放公眾參觀。
經過總價約35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838萬元)的修復工程後,卡爾表示,「整修後新的密蘇里號戰艦,將會參與2020年9月在珍珠港的二戰終結紀念儀式。」
延伸閱讀:二戰杜立德B-25東京轟炸最後組員逝世 美退役中校科爾享壽10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