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藝文之夏 好戲在台北(台北畫刊113年7月)

臺北旅遊網
更新於 08月08日18:00 • 發布於 08月08日18:00

《父親母親》從布袋戲的發展看見台灣政權更迭下的民眾境遇。
藝術節是城市的一扇窗,不僅外國人藉此看見城市的文化個性,在地人也能從中看見藝術連結起的今昔,刺激出更多思索和參與的動能。8月的台北即將爆發出充滿生機的藝術活力,由臺北藝術節和臺北藝穗節攜手,帶給民眾打開五感、驚喜不斷的身心饗宴。
臺北藝術節 歷史中尋找身分認同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表示,臺北藝術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民眾親近藝術、與藝術對話,同時為外國人打開一扇看見台北文化底蘊的窗,展現首都獨有的藝術敏銳度和視野。
「2024臺北藝術節」以「時間博物館」為主題,原因是「時間」之於人們是最平等的存在,每個人及其生活場域的歷史經時間不斷累積而成,並在歷史的土壤中培養出自己的身分認同,無論國內外觀眾,對此類主題更容易產生共鳴。
今年臺北藝術節邀集來自日本、法國、比利時、泰國、台灣等地的藝術家,其中林人中推薦的亮點之一,是日本劇作家前川知大的經典作品《太陽》,故事於病毒蔓延的時空背景下展開,探討族群分化、刻板印象與進化論的命題。本次演出特別邀請前川知大針對台灣的情境重新編修劇本,帶來獨一無二的台灣版《太陽》,為台日友好留下重要見證。
另一個不可錯過的亮點「台灣鐵三角」,包括劇場重量級導演黎煥雄與新生代導演吳子敬攜手合作重現的《闖入者》、曾入圍傳藝金曲獎的王榮裕及金枝演社所帶來的《西來庵》,以及同黨劇團透過本土布袋戲發展,映照台灣人在不同政權統治下求生存的《父親母親》,邀請觀眾在回望歷史的過程中,共同創造當下。
林人中強調:「我們不是請藝術家來開歷史課,而是經由表演引發更多思辨的機會。」這些看待歷史的多元角度,展現於40場次的演出中,加上首度規畫近20場深度講座,今年的臺北藝術節絕對精彩可期。
臺北藝穗節 打開身邊的藝術驚喜
臺北藝穗節以提供場地讓藝術家自行申請、演出的機制,打造一個多元不設限、具實驗性且能盡情迸發想像力的展演平台。「2024臺北藝穗節」以劇場術語「舞台燈亮,請走」為名,將人們熟悉的日常空間,在燈亮後轉化為表演者登場的舞台,成為民眾與藝術相遇的場域。
臺北藝穗節籌畫團隊表示,工作人員每年走遍台北各大街區,尋找不同類型的展演空間。今年除了有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新北投車站等場館作為表演場地,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計程車招呼站也會搖身一變成為舞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臺北藝穗節的精神是讓表演藝術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生。
籌畫團隊進一步說明,臺北藝穗節不會事先審查表演內容,因此無法於活動前展現「亮點」,希望觀眾帶著「打開驚喜包」的心情,參與近在身邊的表演藝術活動,體驗獨一無二的藝術之旅。對觀眾而言,每場藝術表演都是一次絕無僅有的身心體驗,歡迎民眾踏入劇場、走進街區的展演空間,深刻感受台北的文化脈動。
2024臺北藝術節
📅8/2 (五)~9/8 (日)
2024臺北藝穗節
📅8/24 (六)~9/8 (日)
【文・楊越涵 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