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更年期不可怕!這些生活調整讓你輕鬆應對身心挑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10月12日01:00 • 發布於 10月29日04:1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經的生命階段,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當卵巢停止釋放卵子,女性月經週期停止12個月以上,即可定義為「進入更年期」。雖然這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但更年期也帶來了多種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甚至可能引發不適。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過程中重要的轉折點,然而更年期並不是一個瞬間的變化,而是經歷一個逐步過渡的階段。這段過程通常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停經前期、停經和後更年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停經前期(Perimenopause)

停經前期是更年期過渡的開始階段,通常出現在40多歲左右,並持續4至8年不等。此時,卵巢功能逐漸減退,體內雌激素和黃體素等荷爾蒙的水平開始波動,導致女性的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則,間隔時間可能縮短或延長,月經量也會有所改變。除了月經不規則外,許多女性也會在此階段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夜間盜汗、情緒波動和睡眠問題等。

停經(Menopause)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女性的月經停止達到連續12個月時,即可確定進入停經期。停經的平均年齡大約在51歲左右,但也可能因個人體質有所不同,範圍通常介於45至55歲之間。在此階段,卵巢停止釋放卵子,女性不再具生育能力,雌激素水平也降至最低。此時,女性可能會感受到更為明顯的更年期症狀,尤其是陰道乾澀和泌尿道症狀等,這些問題往往是在停經後期才變得明顯。

後更年期(Postmenopause)

後更年期指的是停經後的時期,這個階段會持續餘生。在後更年期,許多女性的更年期症狀會逐漸緩解或消失,但因為雌激素水平長期處於低位,健康風險也隨之改變。例如,女性可能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等與低雌激素相關的健康問題。因此,在後更年期階段,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健康檢查顯得尤為重要。

更年期常見症狀

更年期最明顯的變化來自於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這不僅影響會月經週期,也會導致其他身體症狀。

  • 熱潮紅與夜間盜汗:約有80%的女性會經歷熱潮紅,這是更年期最典型的症狀之一。突然的體溫上升,常伴隨面部潮紅及出汗,夜間發作則稱為夜間盜汗。這些症狀可能影響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睡眠品質。
  • 睡眠障礙:由於夜間盜汗或荷爾蒙波動,許多女性在更年期過程中面臨睡眠困難,進而造成白天的疲憊和情緒低落。
  • 陰道乾澀與泌尿道問題:更年期後期,隨著雌激素的減少,陰道壁會變薄,導致乾澀不適,尤其在性交時。此外,泌尿道也可能出現感染或尿頻等問題,統稱為「更年期泌尿生殖綜合症」。
  • 情緒波動:情緒不穩、煩躁甚至憂鬱症狀也是常見的問題。荷爾蒙變化使得一些女性容易出現焦慮和情緒低落,特別是有憂鬱症病史的女性,更可能在更年期再度發病。
  • 其他症狀:還有一些女性可能會經歷關節疼痛、記憶力下降、皮膚乾燥或體重增加等問題。

更年期的處理方式

雖然更年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一定需要治療,但對於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女性,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來緩解不適。

  • 荷爾蒙療法(Hormone Therapy,HT):對於有嚴重熱潮紅或夜間盜汗的女性,荷爾蒙療法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這類療法補充雌激素,能顯著減少更年期症狀。不過,這種治療應在專業醫師的評估後進行,特別是對於有乳癌、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女性。
  • 非荷爾蒙治療:若無法使用荷爾蒙療法,可選擇非荷爾蒙藥物,如抗憂鬱藥(SSRI/SNRI)來緩解熱潮紅。這類藥物不僅能幫助情緒穩定,還對睡眠障礙有幫助。
  • 陰道局部治療:對於陰道乾澀的女性,使用低劑量的局部雌激素是有效且安全的選擇,能夠改善陰道健康,減少泌尿道感染風險。
  • 生活方式調整:保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及適當的壓力管理對緩解更年期症狀有顯著效果。減少酒精、咖啡因攝取及戒菸也有助於緩解熱潮紅及夜間盜汗。

更年期的心理調適

更年期不僅帶來生理變化,也可能影響女性的心理健康。隨著子女長大、職場壓力或照顧長輩的責任加重,許多女性在這一階段感到迷茫和壓力。這時,心理上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 尋求支持:與朋友、家人或專業心理醫生討論內心的感受,參加聚會或心理輔導,都能幫助女性度過更年期的心理挑戰。
  • 保持積極心態:面對更年期的變化,適當調整生活目標,將這一階段視為重新定義自我和增進健康的機會,有助於心理健康。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自然轉折點,雖然它帶來了身體和情緒上的挑戰,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和生活調整,大多數女性都能順利度過這一階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尋求專業醫療建議及積極面對心理壓力,能幫助女性在更年期中保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