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68%民眾反對「高中以下學生」禁愛令 主張加強情感教育

CTWANT
更新於 2024年09月14日04:54 • 發布於 2024年09月14日04:50 • 李羿璇
教育部曾經要求各校重新檢視相關規定,避免過於籠統地以情感交往和情感行為不檢作為懲處依據。(示意圖/翻攝Google Map)

近年來私立高中推行的「禁愛令」引發了廣泛討論,黃昆輝基金會於今(1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民調結果,有高達68%的民眾反對這項政策。此外,79.1%民眾在成長過程中曾經遭遇排擠或孤立,65%民眾則擔心青少年面對人際挫折時處理能力不足,主張應加強情感教育並將其列為必修課程。

在私立高中「禁愛令」的爭議中,教育部曾經要求各校重新檢視相關規定,避免過於籠統地以情感交往和情感行為不檢作為懲處依據。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調查透過網路問卷進行,調查時間為7月15日至8月15日,共收集了1萬3191份有效樣本。基金會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調查顯示,對這類禁令,68%的民眾表示反對,其中37.8%表示「不同意」,30.2%則「非常不同意」。調查還指出,男性和高學歷民眾對此反對的比率較高。

調查還指出,78.6%的民眾認為青少年在面對人際挫折或關係困難時,情緒管理能力不足;81.4%的民眾擔心當前流行的網路交友模式可能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有79.1%的人表示在成長過程中曾經遭遇排擠或孤立;60.5%的人支持將情感教育納入必修課程。

此外,民眾普遍認為青少年在友伴關係方面表現良好,但與家人的關係較差。家人間的衝突常見於學業表現、交友狀況、沉迷網路及升學就業等方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黃昆輝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指出,各級學校應重視情感教育,雖然台灣尚無專門設立情感教育科目,但這應該納入性別教育的重要內容。郭生玉還提到,家長對青少年情緒的處理能力常常不足,而青少年在遭遇情感挫折時最期待家人的支持和接納,因此教育單位應加強家長的情感教育知能,並從親子教育著手,改善家庭關係。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田秀蘭分析指出,民眾普遍不贊成禁戀政策,但對青少年情緒管理能力的擔憂顯示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田秀蘭建議,可透過寫日記、靜坐等方法幫助學生自我覺察和情緒調節,並逐步培養自律習慣,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同理他人。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teresa
    越是禁止越是引發高度好奇心,現在交友app氾濫,無從防備,如同孩子使用手機的年齡,以我們為例到了高中才有他們自己手機,但這之前會偷偷使用或者不願遵守使用時間,我家大少爺在國中就會說謊騙學校要查資料需要帶手機,反對太早戀愛,他就偷偷交國中至高中,導致他說謊欺騙,全因怕我們反對.不喜歡,告誡虎爸媽,不要像我一樣身受其害,量力而為,孩子本身接受與否,莫勉強,以免孩子怪罪父母,碰撞才會成長
    2024年09月14日05:57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