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當選人賴清德2017年任行政院長時推動雙語政策,如今雙語教育在22縣市校園遍地開花。《親子天下》今(17)日發表最新獨家調查結果,全台3362所公立國中小中,2011校已實施雙語課程,約占總校數6成。9縣市因應校數激增,還催生雙語公校「分級制度」。
雙語政策8年編列逾百億元預算,上路以來倍受親、師、生高度關注。而在第一線推動政策的教育局處,如何看待和評價雙語教育成效?《親子天下》去(2023)年底發放問卷至全台各局處,獨家調查公立國中小實施雙語課程現況,並歸納以下3大發現:
發現1:全台公立雙語國中小達6成,9縣市推動「雙語學校分級制」
調查發現,全台實施雙語課程的公立國中小校數,從2020年的328校,一路倍數成長到今年的2011校,占比已達6成(圖表1)。按縣市分,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已實現「校校有雙語」,無論國中或國小階段,雙語公校數占比皆為100%(圖表2)。
親子天下製表
親子天下製表
不過,各縣市判定一校實施雙語與否的標準不一。高達18縣市認定雙語學校的標準是「補助到位」,亦即「獲中央或縣市政府雙語相關計畫補助」的學校,就是雙語公校,有些則認為「校內有外籍教師」就是雙語公校。
此外,22縣市中,9縣市教育局處還為遽增的雙語公校數,由上而下規劃「分級制度」,如將學校實施雙語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分為A、B、C或初、中、高三級。
各縣市分級方式也不一致。最多縣市按雙語授課時數占比區隔,如基隆市規劃,實施時數達總上課時數九分之一,列「雙語啟航學校」,達六分之一列「雙語遠航學校」,達三分之一則屬「雙語領航學校」。
又如新竹市將「在任何領域實施雙語課程,且每年至少辦一次全校性雙語活動」的學校,認定為最基礎的「雙語揚帆學校」。若一校有在課堂上實施雙語教學,或參與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部分領域課程雙語教學實施計畫」,則可按實施程度,由初階到高階依序成為「雙語啟航學校」、「雙語掌舵學校」、「雙語領航學校」。
發現2:2024年各縣市都盼持續強化雙語教育質量
展望2024年,全台22縣市都承諾持續落實雙語教育。部分縣市喊出「校校有雙語」、「區區有雙語」或「校校有外師」等願景,期待持續提升雙語公校數。
另隨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解封、教育部去年推動為期4年的「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發展計畫」等因素,從台北市、屏東縣,到離島的金門縣,不約而同強調,今年要致力結合雙語教育與國際教育,讓學生在與外國學生交流過程中,自然又自在習慣說英語。
有縣市則聚焦教師增能,並意識到團隊戰的重要性,今年培訓策略從提供研習,變成鼓勵校內成立教師社群,透過跨科共同備課、相互支持等方式提升雙語教學品質。
發現3:近8成縣市指「師資不足是最大挑戰」
師資的確是目前雙語政策最大挑戰。《親子天下》調查各縣市推動雙語教育所遇難題,77%縣市點名「本國師資不足」;約23%強調「第一線教師反對政策」。如何讓夠多的在職教師願意投入雙語,是迫在眼前、不分城鄉的功課。
親子天下製表
還有31%縣市反映「中央補助經費不足」,期待教育部國教署挹注更多經費,幫助各縣市擴充雙語校數。
教育部對此回應,2019年到今年,國教署除原定教育部經費,再獲行政院近73億元前瞻預算支持,並據此新增多項師資增能計畫,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英語教師教學效能提升計畫」,鼓勵有意願且準備好的學校申請。
能教雙語的老師也持續增加。國教署統計,全台已有4755位高中以下學校在職老師進修雙語學分班,另有2873名師資生,正在不同大專校院讀雙語職前學程。
雙語政策下半場,《親子天下》籲從校數增量轉向教學質變
比師資挑戰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教學現場常傳出學生聽不懂雙語課堂,或老師在體育等藝能科,讓英文反客為主,引發學生反感等事。但在《親子天下》本次調查中,沒有任何縣市認為雙語教育減低學生學習表現、學習動機。
縣市問卷沒有提出雙語教育影響學習動機,不代表學生學習沒受影響、動機沒有因此降低,「只是還沒人有空在意,也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檢視和關心,」一位長期在現場陪伴老師和學生的學者分析。
2017年雙語政策上路時,預期2030年能達成若干目標,那今年正是此政策走到一半,將從上半場過渡到下半場的關鍵年。雙語教育讓台灣和世界有更深刻的連結,多數老師和家長都樂見其成。這麼多的教育資源投入,甚至可能排擠到其他教育資源。
迎接雙語政策下半場,各縣市積極提升校數、老師數之餘,更要從學生學習的本位思考,關注他們是否真的對世界產生好奇、能運用雙語能力打開眼界,及如何提升雙語環境中的學習品質。
【註】親子天下「112學年度全台22縣市公立國中小學實施雙語課程調查」說明:
本調查2023年12月20日至28日發放網路問卷至22縣市教育局處,共回收22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100%。
最完整的2024年雙語教育趨勢剖析、全台22縣市公立雙語國中小學校名單,請詳見親子天下最新季刊《選校時代來了!》。
(責任編輯:林胤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