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驗出米酵菌酸的不是砧板、刀具「是廚師的手」!法醫斷言「毒素來源」:縮小至寶林茶室信義A13廚房

風傳媒
更新於 04月02日08:51 • 發布於 04月02日08:51 • 古靜兒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累計31人。(顏麟宇攝)

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知名素食餐廳的「寶林茶室」3月26日爆出嚴重食安事故,截至4月2日止已有31人中毒,其中5人重症、2人身亡,後續調查出這次事件的罪魁禍首為「米酵菌酸」這項罕見毒素,引起全台關注。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今(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是從現場人員手部樣本驗出毒素,而負責協助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也說明始末,更斷言米酵菌酸來源「可縮小規模至A寶林茶室信義A13分店」!

台北市長蔣萬安日在寶林案調查進度記者會上表示,衛生局3月24日前往現場調查,並採集刀具、砧板、現場人員的手部等環境與生物跡證檢驗後,結果驗出米酵菌酸陽性反應。另外,衛生局長陳彥元也指出,稽查人員回報時曾提及「包裝袋上的產品標示抹一下就掉了」、「食物保存不完整」、「粿條放在室溫下」等缺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協助檢驗的台大法醫研究所所長翁德怡受訪時表示,自從3月28日確認第1位死者驗出米酵菌酸後,衛生局就從環境、食材中開始採集檢體,但檢驗結果全是陰性。翁德怡透露,陳彥元這時建議為3月24日採集後用以培養細菌的檢體進行檢驗,因此也將4個檢體,包括廚師的手部檢體、砧板、1把菜刀和1把水果刀進行檢驗,結果從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因此米酵菌酸的來源已可縮小至「寶林茶室廚房」而非端菜者,但因廚師手部只是媒介,如今尚需確認產毒來源究竟是哪個食材。

對於外界好奇為何這次事件爆發的第1例個案最早可是3月19日用餐者,卻在3月24日採集的廚師手部檢體才驗到米酵菌酸,翁德怡則表示,檢測儀器相當靈敏,因此可以定量極限「每毫升0.2奈克」,再加上廚師手部不可能完全清洗乾淨,「1天前存在廚師手上(的毒素)現在還測得到,是很合理的事」,即若中毒食材這段時間還存在於餐廳,則廚師很有機會每天都碰到。(推薦閱讀:人手驗出米酵菌酸…醫揭「3關鍵」:果然是廚師有問題! 為何當下不把所有食材拿回去驗?衛生局長曝原因

由於絕大部分中毒個案都曾在寶林茶室享用炒粿條、滑蛋河粉等使用粿條(粄條)的料理,再加上衛福部次長王必勝過去受訪時也坦言「還是懷疑粿條」,因此產毒來源是否為「粿條」也是外界關注的重點。對此,陳彥元表示,這的確是可能性之一,但仍需有如廚師手部檢體的直接證據佐證,才能呼應當時衛生局和中央的判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3
  • Frank
    所以代班廚師應該知道問題出在那裡了?在毀屍滅跡前沾染到有毒物質?
    04月03日02:19
  • Mr.楓(小胖)Edward🟥
    嗯... 生物學類毒物權威專家說:應該查查腳才對... 會不會因為休息時,手去扣腳、戳腳指縫、手指刮腳指甲縫...所殘留物??? 不過也不太可能才對.. 雖然另外什麼專家說:只要1.5毫克就能致命... 但是往往扣腳行為的人,大多都會習慣性聞一聞 所以應該不可能那麼容易致命.... 是不是有畫面^_^
    04月02日16:18
  • 牧文
    請參考: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1055 「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的食物中毒案爆發以來,除了在14名受害者身上驗出米酵菌酸外,始終未在餐廳食材、器具及環境中驗到米酵菌酸,也讓這起食安風暴陷入迷霧,不過台大法醫研究所卻在1日晚間通報台北市府,首度在廚師手部樣本中驗出米酵菌酸。」 所以啦。廚師既然手上有毒,那麼怎麼不可能下毒給人吃膩?是不是? 既然確定是有毒,環境還是要再確認一下,不是嗎? 如果帶入菌種在食材上發酵產生毒素,然後把食材摸來摸去之後就去作各種食物加工,不算下毒嗎? 那個就叫無差別殺人,好嗎? 這和拿衝鋒槍到校園隨便開槍有什麼兩樣?同樣是不知道碰上了哪個人就會沒命,不是嗎?
    04月02日10:19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