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立冬進補全攻略!40年老中醫教你選擇最適合的「十全大補湯」、增強精氣神

信傳媒
更新於 11小時前 • 發布於 11小時前 • 陳稚華
中醫師表示,冬天最重要就是補氣、補血,最推薦十全大補湯。(圖片來源 / freepik)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代表著秋燥季節過去、冬季開始,今年立冬是在11月7日這天。

「冬天最重要的就是要補氣、補血,我們推薦的十全大補湯當中,川芎跟黃耆主要是補氣,當歸跟熟地主要是補血,這個可以製造精氣。中醫講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也稱人身的三寶,這是很宏觀的。」有40多年經驗的廖中醫師接受《信傳媒》訪問時先指出。

冬季被認為是「藏養」的季節。根據中醫理論,冬天為腎臟主事之時,強調「養藏」的理念,以保護身體的精氣,進補不僅是為了提供能量,更是為了保護內臟,增強體力,避免寒氣入侵。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那麼立冬後開始進補,該怎麼補才正確呢?

整個冬天都要進補!中醫師大推「十全大補湯」

廖中醫師強調,「其實整個冬天都要補,每天都可以喝,以前環境沒有現在好,變成只有立冬跟冬至這兩天才補一下,但其實整個冬天都可以進補。」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他解釋,中藥的成分一般來講,單獨的成分,或是配成一個處方的成分,人類目前只知道1/4的成分,還有3/4是未知的,「氣怎麼產生的、怎麼分類、出問題怎麼處理、怎麼預防,中醫都能做到,最代表性的就是十全大補湯。」

十全大補湯的主要藥材及功效:

1. 人參(或黨參):補氣健脾,增強體力和精神。

2. 白朮:健脾益氣,幫助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

3. 茯苓:健脾滲濕,安神,協助消除體內水分過多。

4. 甘草:調和藥性,補氣和中,緩解藥材的辛辣刺激。

5. 熟地黃:滋陰補血,養腎填精,幫助改善貧血和養顏。

6.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促進血液循環。

7.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幫助改善頭痛和血行不暢。

8. 白芍:養血柔肝,調節肝臟功能,舒緩肌肉痙攣。

9. 黃耆: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幫助預防感冒。

10. 肉桂(或桂枝):溫陽補火,通經絡,改善四肢冰冷和虛寒症狀。

進補反攝取過多鈉含量?中醫:茯苓能「糾正偏差」

針對民眾擔心十全大補湯進補後反攝取過多鈉含量,廖中醫師先解釋,「我們配處方用藥,其實應該是藥食同源,要有君臣佐使的概念,是組織一個團隊,所謂君就是領導人,十全大補湯主要這種觀念就是輔助偏差,譬如說君藥有偏差,君藥裡面含有很多鈉,那我們就用茯苓把偏差糾正掉。」因為茯苓本身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

「嚴格講起來,很多處方用藥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沒有副作用,反而西醫沒有去強調寒熱之分。」他指出,之前有段時間民眾對花青素很瘋狂,提到對眼睛好,有人發現蝶豆花裡面很多花青素,便也為之瘋狂。

「但中醫講性味歸經功能主治,描述藥物的性質和味道如何影響人體,並影響特定經絡或臟腑,因為寒引起的青光眼、白內障,已經導致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剝離,代表身體有虛,你再吃蝶豆花只會更危險,因為它屬性是寒的。所以我們可以大膽講說,中醫處方用藥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沒有副作用。」

另外,廖中醫師也提到中醫理論的三因學說,「以十全大補湯來說,假如你是熱體質,那就把熟地改成生地,再加一點地骨皮(枸杞根的皮);容易嘴巴乾就加一些天門冬、麥門冬,一些滋陰的藥,或百合也可以加;有的人睡不著覺或肝火旺,要加一點柴胡。」

他強調,「十全大補湯本身都是一些溫熱的東西,但是有人帶有熱症、帶有熱或虛,就要加點變化。」

寒熱體質怎麼分?中醫師教你一招輕鬆辨識

至於要如何區分寒熱體質?

廖中醫師解釋,簡單區分寒熱體質就看是否會怕冷,「如果很怕冷基本上就是寒體質、很怕熱就是熱體質。中醫講因人因時因地,是有變化的,中醫的熱也有分『實火』和『虛火』,虛火的人細數脈很細、脈搏跳動較快,虛火者也可以吃十全大補湯,但最好再加上地骨皮,吃起來會比較舒服。老一輩的人如果火氣大會到中藥房買地骨露,就是地骨皮煮水蒸餾過的。」

廖中醫師也提到,若是吃素者可直接喝十全大補湯的湯或是搭配素的食材吃,有些人可以吃肉,適合吃黑毛豬,「你身體哪個地方不好,就吃黑毛豬的那個部位。」除了十全大補湯,也可食用甜湯圓,「湯圓是糯米做的,性味較溫熱,也可食用進補。」

最後廖中醫師強調,立冬進補是為了增強體質、抵抗寒冷、補充氣血並提高免疫力,幫助人們平安度過寒冬,十全大補湯在使用前仍應先諮詢中醫師以確認是否適合個人需求,並調整藥材配比和劑量。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