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百年茶行第三代跨界手搖!TEA TOP 如何靠「鄉村包圍城市」站穩中台灣?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24年11月15日11:56 • 發布於 2024年11月15日10:00 • 王毓茹

「你相不相信,我們人一輩子做什麼事,都是有跡可尋的。」珍鼎記茶飲董事長楊國珍伸出手,笑著展示自己在 8 歲時製茶被機器弄斷的兩根手指,稱做茶是宿命。身為百年茶廠「長順茶行」第三代,他從小就很有生意頭腦,高中到學校把茶葉賣給教官和老師。

接下茶行後,決定創辦手搖飲品牌「TEA TOP」,把對茶的講究帶到手搖飲市場,堅持用頂級茶葉做基底,在競爭激烈的中台灣成功突圍。近 3 年營收幾乎達雙位數成長,2023 年營收創 2.4 億元,並拓展到香港等海外地區。楊國珍說:「我們在品質的賽道不輸人,很多加盟主都是喜歡我們的茶才來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看見茶行天花板,想用手搖飲做品牌

從高中就開始幫阿公賣茶的他,1990 年正式接下茶行,很快就找到突破傳統通路的方法。他率先進駐大賣場設櫃,「那時候家樂福和全聯的生意很好,一個專櫃每個月能賣到 100 多萬。」創新做法讓營收從每年 3000~4000 萬增加到破億規模,老茶行業績在他手上成長了 4 倍。

然而,楊國珍也發現茶葉銷售的侷限。他觀察到,高品質茶葉的銷售需要專業人員,「要有很懂茶的人,才有辦法賣我們的茶葉。」不僅如此,消費者習慣也讓產業存在天花板,由於台灣人對茶葉是認產地,不是認品牌,大家想喝文山包種、三峽龍井,但很少人會指名茶行。「所以這個產業做到最大,也只是 10 億規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於是楊國珍思考茶產業新出路,當時手搖飲已經很受歡迎,品牌還不多,看準市場潛力,在 2006 年成立 TEA TOP,想發揮老茶行的優勢,從種茶、製茶、銷售到連鎖手搖飲,創造茶飲自產自銷一條龍。

孰料加盟經營隔行如隔山,合約不完善、沒有規範開店選址,加上培訓機制不足,讓 TEA TOP 經歷一段艱辛期,「最大的挫折是很多加盟主退出,大概有十幾、二十家。」

「333 策略」讓 TEA TOP 回血獲利

「一開始不懂,就直接做手搖,也沒有規畫策略。」痛定思痛後,他選擇收購回來直營,並訂出「333」展店策略:房租不超過 3 萬、人事成本和茶葉等原物料各維持 3 成。這樣能就把店租省下來的錢花在原料上,因為講究品質,原料成本會比較高,比方說用一斤 1000 元的春冬好茶做成茶飲。

這個策略讓 TEA TOP 避開高租金的都會區,先在中南部非都會區深耕,加上好茶葉的高 CP 值成功打動消費者,光是高山青茶一年就能賣出 400 萬杯。楊國珍形容這是「鄉村包圍城市」,「像二水、田中這些地方,我們的生意都好到爆。」

不僅如此,身為茶葉專家,他對製茶也很講究。不像一般手搖飲用塑膠容器或量杯泡茶,楊國珍堅持用鐵壺泡茶、鐵桶裝茶,才能幫助熟成和保鮮,還規定青茶和綠茶超過 3 小時或溫度低於 60 度就要倒掉,「茶最重要就是鮮,鮮才會甜,尤其青茶和綠茶屬於輕發酵,如果不這樣做,茶就會變苦澀。」他強調,就算消費者不一定喝得出差異,他仍嚴格要求每一家店都要做到,甚至派神祕客做稽核,為品質把關。

進軍都會區擦亮能見度,研發新品提升客單價

第一階段站穩腳步,拓展全台灣 164 家店,如今開始第二階段轉型,進軍都會區,「現在品牌慢慢大了,要去租商圈比較好的位置,所以到逢甲、西門町開店。」楊國珍表示,目的是提高品牌能見度和形象。

為了提升客單價,也研發新品,過去青茶是招牌,CP 值高但單價有限,現在則朝奶類、加料的方向前進。舉例來說,紅豆粉粿鮮奶就主打萬丹紅豆加小農鮮奶,紅粿竹香鮮奶茶強調是台茶 18 號製成紅玉粉粿,希望藉由產品創新來提升品牌價值。

此外,還透過參加海外展覽,找到合作夥伴,進軍香港市場。有了前車之鑑,楊國珍特別重視培訓,「我們派團隊過去手把手的教學,確保提供的服務跟茶飲都跟台灣一樣。」不同的是,想在海外快速打出知名度,必須借重台灣的珍奶形象。「我們在台灣主打青茶,但在香港主打珍珠奶茶,像竹香珍奶就賣得很好。」他表示,2023 年展店後,今年香港業績成長 2 倍,預計 2 年內要開 10 家店。

楊國珍說,一路以來最大的感想是要有策略,「策略不是什麼都要,是有所取捨。」比方說現階段的目標是實體店數達到中台灣第一,並想辦法提升網路聲量。「與其去攻台北,我想要先站穩中部,底子打穩,把營收做大。」

核稿編輯:王宥筑

延伸閱讀

連消費者也幫忙賣!從 5 千位粉絲到 6 千家通路,鮮乳坊如何讓顧客變成品牌傳教士?
超商巨頭相繼推出手搖飲新品牌!全家、7-ELEVEN 各自運用什麼策略、擁有哪些優勢?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