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集資網站Indiegogo新任執行長Andy Yang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台灣媒體,是在今年六月底,一款台灣團隊打造的Cubo AI寶寶攝影機在Indiegogo上線,15個小時內就募得了超過1,000萬台幣,創下台灣團隊在國外集資的最快達成速度的產品。
當時,外界讚揚身為台裔第二代的Andy鼎力相挺,將Cubo AI專案放在平台首頁等重點曝光版位,衝高了贊助人數及金額。對於這些稱讚,Andy笑說,那要歸功於台灣團隊在產品創新及執行力上的高水準表現。
今年五月,40出頭的Andy正式接下Indiegogo執行長的職位。在此之前他曾當過攝影分享平台500px的執行長以及「美國版PTT」Reddit的產品總監,並沒有與群眾集資直接相關的經歷。
出生在洛杉磯的他,父母都是台灣人,中文不太行,台語卻講得還不錯。他那帶有一點美式英文腔的台語讓人感到親切。當問到他為何要接下Indiegogo執行長一職時,他最先想到的是他的父親。
「我小的時候,我爸爸開了一家小旅店,自己經營小本生意。我從小就看到自己創業有多不容易,所以我接下了這份工作,希望能為創業家提供更多協助。」Andy說。
然而,對於今年五月才剛上任的Andy來說,眼前最迫切、最重大的挑戰是什麼?Andy說: 「我們要想辦法修復贊助人與集資團隊之間的信任關係。」
募資平台演化一:協助量產、保證遞送
約莫5、6年前,群眾集資蔚為風潮,爆款集資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同時也埋下了一些危機的種子。以2013年在Kickstarter上架的自動化貓咪電動玩具Mousr為例,雖然他們當初順利募集到所需的10萬美元,但缺乏製造端經驗的他們,原本希望隔年就能出貨,最後卻硬生生地拖了四年,到2018年才出貨。
過去贊助的案件,出貨時間卻被大幅延後、甚至出不了貨。這樣的事件在每個集資平台上都層出不窮。許多贊助者不免感到氣憤、甚至覺得自己受騙。為了不讓這種失望、受騙的感覺,被放大成贊助者對整個群眾集資產業的不信任, Indiegogo決定從贊助者與集資團隊的兩頭開始彌補漏洞。
在贊助者方面,Indiegogo將在今年推出一個叫做「保證遞送」(Guaranteed Delivery)的贊助方案。只有部分專案才會提供這個方案,而透過這個方案贊助的金額,直到團隊成功出貨後才會進到他們的戶頭。也就是說,團隊必須事前就有一定額度的資金,才能保證出貨。
這個贊助方案聽起來多少與群眾募資的本質相違背。然而,某種程度上卻也能讓贊助人數達到最大化。Andy表示,Indiegogo將持續與贊助者溝通,讓他們了解群眾集資與一般線上預購商品不同,得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理念的溝通需要時間,對於那些不願承擔風險的人來說,他們也能選擇有提供保證遞送方案的集資專案,讓人們有更多選擇權。
這也意味著,Indiegogo必須要找到更有經驗、更大型的集資團隊。確實,最近有越來越多大公司也開始在集資網站上架專案,但究竟大公司為何需要做群眾集資?Andy表示,很多大公司發現,針對較小眾的產品線,群眾集資不僅是一個很好的 市場調查 方式,同時在 廣告行銷 上也有很高的效益。
最近Canon就有一款可以扣在鑰匙圈上的袖珍版攝影機在Indiegogo上架。專案在這個月11號上線,而首波開放的520台預購相機已火速售罄。
然而無論是讓大公司上架專案、或是開放新的贊助方案,兩者都大幅提升了創業團隊想透過Indiegogo實現理念的門檻。這樣難道不會排擠到年輕新創團隊的資源嗎?Andy說,有熱情的創業家還是能夠找到方法,用理念和毅力來說服贊助人。但這樣的回答,新創團隊大概還是會感到遲疑。
所以,為了更完善地保障優秀新創團隊的權益,Indiegogo也必須做一件事:變得更加多角化。
集資平台演化二:募資多角化、建立生態系
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就是Indiegogo提出的解套方案。Andy說,他們必須長出一整個生態系來,才能更有效地協助那些沒有製造生產經驗的新創團隊順利出貨。由於Indiegogo的強項在於科技新創專案,所以他們找來電子零件廠商Arrow Electronics以及第三方物流商IngramMicro,為沒有資源、人脈的科技新創團隊提供更方便的解決方案。
此外,Indiegogo也正對外向金融單位尋求合作,希望能進一步讓新創團隊的資金來源更加多元。
雖然目前許多合作服務仍在洽談階段,但未來的方向已經定案。集資網站不能像過去一樣,只是一個單純的專案上架平台,它也必須要扮演起協作者的角色,從前期擬定專案行銷手法,到後期協助生產出貨,集資平台都需要介入。
不過,並非每一個服務的拓展都是順利的。今年年初,Indiegogo終止了他們經營2年多的股權募資服務。
在過去兩年內,Indiegogo的股權募資先是踏足了初始代幣發行(ICO)領域,失敗後改發展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最後宣告落幕,Andy表示,股權募資的相關法規複雜,營運成本及專業人才上的要求也高,「我們還是選擇回歸群眾集資的核心業務,」他說。
未來目標:打造一個社群導向的集資平台
至於未來,Andy會希望把Indiegogo打造成一間什麼樣的公司呢?Andy說, 建立一個完善的集資社群,透過多項服務的整合,擴大整個集資生態系 ,是他未來對這間公司的願景。
確實,經營社群,將不同的人互相串連起來,是過去Andy在工作中培養出來的技能。Andy發現的一個大問題是,有很大量的贊助人來贊助了一個案子後就不再回來。他認為Indiegogo需要一個更加社群導向的經營理念,讓贊助人不只是因為特定專案才被吸引過來,而是對於Indiegogo這整個社群感到認同,所以願意留在這個大生態圈裡。
整個集資產業經過5、6年前的興盛期後,如今已變得更成熟,創業團隊和贊助者都期望你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Indiegogo執行長 Andy Yang
所謂更好的服務,他認為應該要讓集資平台能成為資訊的集散地,讓彼此可以互相分享、提供回饋,而更透明化的資訊流通,也能夠防堵有詐騙嫌疑的專案,即時將他們下架。
至於這個社群導向的Indiegogo會長什麼樣?Andy賣了個關子,說:「還不能確定,但這是我們目前的短程目標。」
Andy看台灣集資市場:出貨較有保證、創業文化強韌
而Andy的長程目標,很明確是希望能透過新奇的點子串連整個世界,而他個人也很喜歡去觀察各地市場展現出來的不同個性。說到這裡就不禁令人好奇,他所看到的台灣集資市場又有什麼風貌?
他說,以產業面來看,隨著集資市場變得成熟,台灣有很多可發展的空間,因為這裡有許多專業OEM廠商就近提供協助,台灣新創要達到規模化量產,門檻是比其他國家要來得低的,因此在出貨上相對有保證。至於文化方面,他則覺得台灣有很強的創業家文化,喜歡嘗試新東西,也有能力承擔風險。
「很多台灣團隊給我的感覺是,他們想要確保自己能夠對很多不同事物產生影響力。」 他說。
此外,他也對台灣集資產業的生態很感興趣。他說:「我很驚訝你們去年度集資金額最高的案子竟然是政治類專案(柯文哲teamKP競選集資,集資金額約4,100萬元),這我在全球其他地方都沒有見過。這讓我想更深入去了解台灣的集資產業了。」
雖然比起台灣,Andy有更多機會拜訪的應該是深圳——畢竟Indiegogo三年前在那裡新設了一個辦公室,並在去年為中國創業家們募得了超過1.5億美元的資金,比起前一年成長了75%。
但隨著跟台灣有高度淵源的Andy上台,或許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將能看到更多來自台灣的團隊,在Indiegogo上向世界展現他們獨特的點子。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