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The beautiful, which is perhaps inseparable from art, is not after all tied to the subject, but to the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In this way and in no other does art overcome the ugly without avoiding it.rdquo ndash Paul Klee
ldquo美麗也許與藝術密不可分,但它畢竟不總是與(藝術的)主題有關,而是與圖像上的表現內容有關。從而,藝術總可以面對並克服醜陋(的事物)。rdquo ─ 保羅.克利
阿爾弗雷德.毛勒,《自畫像》Self-portrait,油彩畫布,1897。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藝術家生平
阿爾弗雷德.毛勒(Alfred Maurer, 1868 ndash 1932)出生紐約市,是一位在著名印刷公司Currier&Ives工作的德裔傑出石版畫家路易斯.毛勒(Louis Maurer)的兒子。老毛勒是個對於現代藝術嗤之以鼻的傳統保守人士,從而毛勒基本上是在保守的美學教育下成長。毛勒於十六歲時輟學,之後便在父親的版畫公司中工作。
1884年,他進入紐約國家設計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學習,受到美國重要印象派畫家詹姆士.惠斯勒(James A. M. Whistler, 1834 ndash 1903)和當時是畫家,後來成為帕森設計學院(Parson School of Design)的創辦人威廉bull梅里特bull切斯(William Merritt Chase, 1849 - 1916)作品的啟發甚深,成為他轉型至印象派的契機。1897年,毛勒前往巴黎朱利安學院(Acadeacutemie Julian)學習,由於不滿學校古板的教學內容,他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羅浮宮觀看作品思考自學。他在那邊也加入了在巴黎的蒙帕納斯(Montparnasse),以美國著名印象派畫家羅伯特bull亨利(Robert Henri, 1865 ndash 1929)為首的美國留法藝術家團體。他的印象派風格作品出色,在巴黎和紐約都甚獲好評。
惠斯勒,《Nocturne: Blue and Silver - Chelsea》,油彩畫布,1871或191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惠斯勒,《Nocturne in Blue and Silver: The Lagoon, Venice》,油彩畫布,1879 ndash 188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切斯,《在工作室中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in 4th Avenue Studio,油彩畫布,1915或1916。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切斯,《身著日本服飾的女孩》Girl in a Japanese Costume,油彩畫布,約189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亨利,《Edna Smith in a Japanese Wrap》,油彩畫布,約1915。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897年至1914年間,毛勒常居巴黎,在那裡他結識了被認為是美國的第一位抽象畫家,也是美式現代主義重要藝術家亞瑟bull道夫(Arthur Dove, 1880 ndash 1946),以及著名兄妹收藏家里奧bull斯坦(Leo Stein, 1872 ndash 1947)及格特魯德bull斯坦(Gertrude Stein, 1874 ndash 1946)。這對兄妹有個自己的斯坦沙龍,在那邊時常有美國和法國現代藝術家前往聚會,透過這樣的關係,毛勒結識了亨利bull馬諦斯(Henry Matisse, 1869 ndash 1954)。野獸派(Fauvism)繪畫的強烈色彩和表達自由,令毛勒眼界大開且深感震撼,於是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藝術創作路線。
道夫,《Sails》,油彩畫布,約1911 ndash 191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在1901年卡耐基國際展覽會上,毛勒的作品〈一項安排〉(An Arrangement),受到評審團中包括兩位美國舉足輕重的繪畫大師湯瑪斯bull埃金斯(Thomas Eakins, 1844 ndash 1916)和溫斯洛bull霍默(Winslow Homer, 1836 ndash 1910 )的青睞而獲得一等獎,從而開啟他在美國藝術界的聲譽。據悉這件作品只花了他僅僅幾小時便完成。原先毛勒期待這項榮譽可以改變父親對他從事前衛藝術創作的負面態度,但結果似乎事與願違。
毛勒,《一項安排》The Arrangement,紙上油彩,1901。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埃金斯,《The Biglin Brothers Racing》,油彩畫布,187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霍默,《The Gulf Stream》,油彩畫布,189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P1906年起,毛勒放棄了原先印象派的創作路線,開始採用更為激進的野獸派和源自「原始形式」(primitive forms)的立體派的表現方式,致力於擺脫既存的寫實主義框架,成為首批「正式」將美國藝術帶入現代主義的美國藝術家之一。但很遺憾地,他的轉型雖然為他帶來幾次新的商業銷售機會,例如獲得紐約現代藝術推手的畫廊主、身兼前衛攝影家的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 1864 ndash 1946,重要女性現代主義藝術家喬治亞bull歐姬芙 (Georgia O#39Keeffe, 1887 ndash 1986)的丈夫)所開設的〈291畫廊〉(291 gallery,或被稱為ldquo291")中展出-,並參與1913年所舉辦的國際藝術博覽會「軍械庫展覽」(The Armory Show)。但可能由於作品過於前衛,無法為當時的市場所接受,銷售狀況慘淡,以致他的生活依舊難以為繼,進一步造成他和家人間心理上的衝突。嚴重者,甚至於一戰前夕離開巴黎避禍返家時,都遭父親拒絕。在接下來剩餘的人生中,他一直在挫折與糾結中度日,與他約同時出道的藝術家,諸如前述的道夫、馬斯登bull哈特利(Marsden Hartley, 1877 ndash 1943),和約翰bull馬林(John Marin, 1870 ndash 1953)等,所受到的關注和商業上的成功,也遠遠超過他許多。
歐姬芙,《Georgia O#39Keeffe#39s Series 1, No. 8》,油彩畫布,1919。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哈特利,《一位德國軍官的肖像》Portrait of a German Officer,油彩畫布,191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1916年他入選當時美國本土最傑出十七位現代主義藝術家之一,參加在紐約所舉辦的展覽,但他的作品依舊叫好不叫座。隔年毛勒的母親去世,他的心情愈加低落。之後於1919年,他當選美國獨立藝術家協會(Society of Independent Artists)的總監,1924年起有了代理畫廊全力推廣他的作品,但他的市場依舊沒有太大起色。很遺憾也很戲劇性地,毛勒在他父親去世(他父親活了一百歲)的幾週後便自縊,享年僅64歲。他的死因是否與他父親的去世有關,眾說紛紜,至今尚無定論。而他死後,據傳留下了約600多件作品。
毛勒,《Portrait of a Girl》,不透明水彩,1923。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藝術風格與特色
毛勒被認為是最早在畫作中反映出歐洲「現代主義」影響的美國畫家之一。他的一生經歷過二十世紀初期橫跨大西洋兩岸數個重要的風格,包括寫實主義、印象派、後印象派、立體派、野獸派和表現主義。除了人像系列有種「獵奇」效果外,毛勒其它類型的作品由於主題不甚突出,若非有心,極易被忽略。
毛勒,《Two Sisters》,油彩畫布,約1924。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當仔細觀賞他的其它系列,不難看出這位藝術家的創作有獨到的見解及前衛的觀念。從創作脈絡來觀察,這位藝術家絕不滿足於現狀,他的部分作品或許看起來稍嫌簡單草率,卻也流露出這位藝術家率真又不拘小節的個性。以人像作品系列為例,據說他那些看起來頗為獵奇的大眼長頸女子肖像,是受到義大利著名藝術家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niani, 1884 ndash 1918)的作品所啟發,試圖在莫迪利亞尼所創作的神祕肖像的形態上,加入毛勒所自創更簡化的描繪方式。
毛勒,《HEAD OF A GIRL》,紙上粉彩,創作年份不詳。Courtesy Sothebyrsquos
毛勒,《The Florentines》,油彩畫布,約1929。copyThe Phillips Colleciton Image source: Google Art and Culture
莫迪利亞尼,《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油彩畫布,191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至於其它類型的作品,或許在第一眼看見時的確不怎麼吸引人,但他採用鮮明的色彩,結合刻意大膽扭曲的線條,試圖在抽象和具象之間找到一種最佳的平衡性。這樣的結果,在不知不覺之中,他也為那個時代的美國同儕藝術家,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繪畫領域。
毛勒,《Fauve Landscape with Red and Blue》,油彩畫布,約1908。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毛勒,《Landscape of Provence》,紙上油彩,約1912 ndash 1922。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P自作品創作的時序和脈絡來看,毛勒起初以傳統寫實主義開啟他的繪畫生涯,經過早期立體派和野獸派的洗禮,他開始探索是否能在透過描繪事物表象的同時,表達出主觀的情感,並將這樣觀念介紹到當時美國的前衛藝術圈。他認為藝術必須傳達一種「體驗」,而不僅僅是單純觀察後描繪主題,才能發展出具有強烈現代主義形式與內涵的作品。他甚少為了迎合市場,而回頭創作有原先接受度高的市場性作品。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得出他持續實驗,並探究、挑戰不同於其他同輩藝術家的風格,即使在他看到同輩的成功後亦如是。
毛勒,《Two Heads》,油彩畫布,193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毛勒作品的理論基礎和地位,奠定在美國還是以印象派美感的氛圍下,首先主張在描繪眼下世界的同時,也應喚起觀看者的情感體驗,他的作品努力在顏色、形狀(shape)的形成中,同時兼顧平衡感(sense of balance)和活力(energy)。也因為他在繪畫思維上的實驗精神,為後來的抽象表現主義和其他表現主義繪畫風格奠定了基礎,進而受到藝術史學者們的推崇。在他帶有強烈實驗性質的風景畫作品裡,隱約可以看得出他似乎試圖在現代繪畫之父塞尚所建構起來的現代繪畫中,繼續嘗試那條好像還離盡頭很遠的道路。而他就是原先那個樂觀卻因壯志未酬,受盡人性中、親子關係上最煎熬的磨練,在藝術創作道路上繼續踽踽獨行的孤獨身影。
毛勒,《Landscape》,油彩於木板,約1915 ndash 1920。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毛勒,《Two Heads》,油彩畫布,1929。Credit to AgnosticPreachersKid。 Image source: WIKIMEDIACOMMONS
直到今日,依舊有許多藝術史學家,試圖重新梳理這位銜接美國現代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間的重要人物。著名藝術史學家謝爾登.賴希(Sheldon Reich, 1931 ndash 2002)就曾表示,若毛勒是歐洲人,或當時繼續留在歐洲,或許他今天的地位會大大的不同。
毛勒可說是一個相當典型「生不逢時,也不逢地」的悲劇性人物代表。毛勒盡情地嘗試他所嚮往的藝術烏托邦從早期吸收了立體主義的各個方面,直到成為現代主義的先鋒,在美國收藏家還跟不上西歐收藏上發展時,冒險進入抽象繪畫的領域,正顯示出他是位極少數真正「為藝術而活著」的真誠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