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寫鏡頭看人生,人生是悲劇。
但用長鏡頭看人生,人生是喜劇。
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1977)
1950年代初期,美國狂熱反共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盛行,不少美國人被指為共產黨人或同情共產主義而遭到壓迫,出生於英國的影壇喜劇泰斗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由於勇於批判現實,政治觀點偏左派,被懷疑傾向共產黨,他也因此淪為受害者。
64年前的今天,63歲的卓別林搭著「伊莉莎白皇后號」(RMS Queen Elizabeth)郵輪,準備前往英國倫敦參加《舞台春秋》(Limelight)首映,當他乘坐的郵輪還在大西洋上航行時,美國政府公開聲明,禁止他再度入境美國,他被迫離開生活了近40年的國度。
美國政府公開聲明,禁止卓別林再入境美國(13:14處)
1910年,來自英國倫敦的21歲卓別林隨著一手提攜他的卡爾諾(Fred Karno)劇團到美國巡迴表演21個月,深受歡迎。1912年6月他返回英國,同年10月再度隨劇團前往美國表演,這也開啟了他的電影生涯:美國「基石影業」(Keystone Studios)的老闆兼導演森內特(Mack Sennett)看了卓別林的表演,決定請他來演電影,卓別林決定邁向新的人生,雙方在1913年簽了1年的合約,開啟這位喜劇泰斗成為偉大導演、演員、編劇的開端。
1918年,卓別林與朋友共同創立「聯藝電影公司」(United Artists),他獲得創作的控制權,並利用這點拍了許多不朽傑作,例如1925年諷刺人性貪婪的經典作品《淘金記》(The Gold Rush)被美國電影學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列入百年百大電影,1931年關懷卑微小人物及其困頓命運的《城市之光》(City Light)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卓別林更將影片當作武器,透過滑稽的表演展現命運的淒涼,擅長描繪下層社會小人物的遭遇,並以喜劇手法諷刺社會的弊端與不公,讓觀眾笑中帶淚,又發人深省,包括1918年諷刺戰爭的《從軍記》(Shoulder Arms),1936年批判工業資本主義無情的《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40年尖銳諷刺納粹主義與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7年的《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藉著小職員凡爾杜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種種遭遇,辛辣地批判美國的軍火商與壟斷經濟的資本家,引起社會轟動,由於這部電影直指美國的許多黑暗面,因此在許多城市被禁。
由於卓別林的政治立場始終左傾,1918年開始,美國政府就開始對卓別林特別「關照」,這一年卓別林拍攝的《從軍記》被美國當局禁止發行;1936年的《摩登時代》甚至被懷疑是卓別林傾向共產黨的證據;《大獨裁者》拍到一半甚至遭到美國政府干涉,因為當時奉行中立立場的美國不願得罪希特勒。
1935年上任的聯邦調查局(FBI)首任局長胡佛(John Edgar Hoover)曾指示建立卓別林的秘密檔案,甚至試圖將卓別林驅逐出境,而當時全美掀起反共浪潮,卓別林在美國的處境日益困難,加上他始終不肯入籍美國,遭到美國人的不諒解,他在輿論與社交都陷入孤立。
1952年9月,他與第4任妻子烏娜(Oona O'Neill Chaplin)帶著孩子登上「伊莉莎白皇后號」,前往英國宣傳《舞台春秋》,美國當局也趁這個時候,公開宣布禁止卓別林再入境美國。
後來,卓別林也下定決心不再回美國,偕妻小定居瑞士。1953年初,烏娜代表丈夫回美國,賣掉卓別林在美國的全部財產,並將他的手稿與影片等珍貴資料運往瑞士。1953年4月16日,卓別林來到美國駐瑞士洛桑(Lausanne)的領事館,交還美國移民證,這天正是他的64歲生日。
1957年,卓別林拍攝了《紐約王》(A King in New York),幽默諷刺5年前導致他被迫離開美國的政治迫害與多疑的人心。事過境遷之後,闊別美國20年的卓別林在1972年終於回到美國,接受奧斯卡榮譽獎,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鐘,讓已經高齡83歲的他好生感動。
1977年12月25日,耶誕節的清晨,卓別林因腦中風病逝於瑞士家中,享壽88歲。大師死訊傳出之後,美國知名諧星鮑伯霍普(Bob Hope)說出了世人的心聲:「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卓別林的時代。」
Edmund.R⭐艾德 一代喜劇泰斗,無人能及的創意與名聲
2016年09月19日08:36
Crespochoue 嫉妒人家才華洋溢是嗎? 丟臉
2016年09月19日11:00
許翰雲 呵呵,不愧是美國。
2016年09月19日08:5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