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英文、法文、俄文,這些拉丁字母都有分大小寫,小寫是主要的書寫載體。那麼,既然大寫字母的功能頂多用於強調與表示抬頭,古代歐洲人為了這點功能特意發明一整套的大寫字母有必要嗎?
其實被「額外」發明出來的字母是小寫字母。拉丁字母的源頭是埃及象形文字,後來輾轉經過腓尼基人的改造,產出了接近拉丁字母的一套拼音字母表,之後被希臘人學去,又經過羅馬人的改造,終於成為拉丁字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最早的拉丁字母其實都是大寫,大寫的筆劃一橫一豎,沒什麼彎彎繞繞,很適合古代人刻寫於石板與木版上;但等到紙張普及後,這些大寫字母寫起來就沒那麼隨心所至了,於是出現了草書體,也就是現在的小寫。現代的小寫字母大約在西元8世紀定型。
其實日文的平假名、片假名很像拉丁字母的大小寫;這兩者都是漢字拼音化的產物,而平假名因為更接近草書體,所以早期被視為比較不莊重的。比如台灣日據時代的《日日新報》只有漢字與片假名,少見平假名。然而,畢竟平假名比較好寫,最後還是打敗了片假名,成為日文書寫的主要構成,片假名只用於拼寫外語音譯,或某些領域的名詞,或用於強調,也給人較為莊重的感覺。
很多人以為@與&是近代電腦科技的產物,其實這兩者早在中世紀就出現了。拉丁文的「在」是 AD,連筆草書ɑd久了就成了@。現代人受到國際語言英語的影響,理解為at。而拉丁文的「與」是ET,草書連寫衍成&,現代人理解為and。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圖片取自 維基百科)
剩羊 長知識了
2017年09月11日02:00
歐陽弘Antonio二寶爸 謝謝報導 增長知識 看完心情都好了
2017年09月11日02:52
韓華萍 長知識+1
2017年09月11日03:02
卜 本日最佳新聞!真的很難得有這種長知識的新聞!
我終於知道了@和&的由來了!
2017年09月11日04:13
NONAME 又學了一個知識!
2017年09月11日04:0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