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水獺保育工作平台會議 強化金門水獺保育策略展行動

勁報
更新於 2020年04月14日18:04 • 發布於 2020年04月14日18:03

【勁報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於本月13-14日抵金巡視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路建置計畫補助金門瀕危物種保育工作現況,同時邀集水獺保育領域專家與相關單位,假金門縣林務所召開109年歐亞水獺保育工作平台會議,會後並至金門縣政府拜會金門縣長楊鎮浯,會談水獺保育策略,一起守護金門的水獺。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處長文水成表示,歐亞水獺曾經臺灣各地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溪流,但是自從民國80年後就再也沒有確切的出現紀錄,只剩下金門有穩定族群。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歐亞水獺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農委會林務局於107年度起補助金門縣瀕危物種保育行動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包括野生動物救傷站整修工程、動物光學警示裝置減緩動物路殺實驗、水獺廊道改善、螢火蟲復育、外來烏龜移除、金門野百合復育、水獺中心設置評估等項目,經費達2,600餘萬元。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縣府建設處說明,自103年起即由林務局、金門縣政府、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臺北市立動物園及相關專家學者組成水獺保育工作平台,針對水獺棲地減少破碎、汙染、湖泊溪流乾涸、道路與車輛增加而提高之撞擊致死(路殺)機率、各類工程施工時直接或間接帶來的干擾以及游蕩犬貓可能會攻擊水獺等等威脅水獺族群生存的因子,訂定「歐亞水獺保育策略與行動計畫」,執行相關水獺保育工作,包含:維護及改善水獺現有棲地與營造更多棲地、降低路殺、減低遊蕩犬貓的威脅、設立水獺保育中心、強化水獺研究教育與宣導等工作。

本次水獺保育平台會議由農委會林務局主辦,並有李玲玲教授、曾晴賢教授、袁孝維教授、李壽先教授、林良恭教授、金門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臺北市立動物園、金管處、金防部、福建省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翁明志執行長、董議員森堡、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特生中心及縣府建設處及工務處等單位參加。

相關單位說明,金門現有歐亞水獺數量,經由臺北市立動物園團隊近年利用遺傳分析方式估算,僅剩約200隻左右;在分布上,以水獺的監測調查及影像記錄分析,金門島中央蘭湖與瓊林水庫水獺活動明顯減少,其餘水域棲地的獺活動大致穩定;古崗湖及烈嶼均再次出現水獺活動痕跡,顯示西半島仍持續在拓展其領域範圍;而沙美、太湖等區域水獺活動太過接近人類水獺活動範圍,路殺的風險仍高,故仍應持續辦理防制作業。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對於棲地環境上,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近兩年更針對水獺之棲地,推動許多改善及友善措施,比如水獺出沒熱區的遊蕩犬貓捕捉,水堤及攔河堰等截水設施或農塘,設置動物生態廊道及水獺友善階梯、在維持基本農業蓄水前提下,打造動物友善空間或介面;或於路殺熱點區域設置動物導引網或動物反光警示器,減少往路面道路穿越,讓水獺免於路殺危機;此外,為了緊急救治歐亞水獺等野生動物,縣府建設處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利用埕下營區既有軍事設施再利用,整修為野生動物之救傷站,目前已進入最後醫療設備驗收階段,而金門縣水獺保育中心部分,則由縣府工務處委託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規劃設計作業。

建設處表示,本次會議討論議題很多,但多數學者對於金門整體水域保育計畫則建議應有系統性的規劃,回到全島水資源利用層面去思考濱水生態系的維持與保護問題,的特別是西半島因開發程度較高,如何建立水獺與人類生存環境間的友善關係更是重要;另外,如何落實各項工程之生態檢核作業及停工準則、檢討水獺捕捉救援、野放追蹤與屍體檢驗處理之流程、游蕩犬貓與疫病之監測與評估、水獺保育中心之功能定位、資源需求與單位分工、金門地區水獺乘載量、個體追蹤辨識、遺傳資料庫等基礎資料之建置與再引入之評估等議題多有熱烈討論。

同時,林華慶局長等人,亦現勘由中興大學張正教授在林務所設置的金門野百合種園圃,也建議未來在社區及野地應有的推廣策略;而金門的螢火蟲復育建議針對路燈進行適合的光譜路燈更換,而浯江溪口的互花米草及海茄苳後續的移除及疏伐工作,也指導可參考林務局在其他林管處的處理方式進行評估。

此外,農委會林務局也利用機會拜會金門縣縣長楊鎮浯,雙方也針對未來縣府的林業及保育政策進行討論,楊鎮浯縣長特別感謝林務局對於金門林業相關工作的支持。楊鎮浯強調,金門林業從早年的荒山造林到近代的環境景觀營造,一直縣府施政的重點,但如何將金門呈現金門的島嶼環境特色及林業技術提升,仍有賴中央的持續支持,尤其未來建立之「金門水獺保育中心」,有在地歐亞水獺緊急收容及處理場所,不僅讓大金小金回家的金門夢得以實現,讓金門水獺留在金門紮根。

林華慶局長則回應,林務局近年林業工作講求適地適木,金門生物多樣性資源特殊,歐亞水獺在中華民國境內更僅存於金門,相關保育政策將持續予以協助。會後由縣長楊鎮浯致贈一對金門水試所製作的大型水獺抱枕,一起守護萌萌的金門水獺。(照片由金門縣政府提供)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