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AI不是取代人才而是增能 陳柏翰:未來想像虛擬醫師將成醫療輔助利器

Knowing
發布於 11月27日07:00 • 洪嘉鎂

「對未來的想像會有虛擬醫師存在,不是要取代真實的醫生,而是作為輔助人類的工具。AI的目標不是取代人類,而是讓每個人都能因為AI的協助,成為前1%的表現者。」精拓生技執行長陳柏翰於陽明山未來學社爐邊座談《我對2100年的想像》中表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陳柏翰以這句出自《三國志》文字,闡述他對未來科技發展的觀察。他指出,從大型主機到個人電腦,再到雲端運算,科技發展呈現集中與分散交替的循環趨勢,而AI技術的演進也遵循類似的軌跡,預期AI將經歷從「AI Co-Pilot」到「AI Assistant」,最終邁向「AI Agent」的階段,而目前AI產業正值萌芽初期,各界對其潛力多所期待。

陳柏翰表示,未來6至12個月內,AI將能夠自動分析網站架構並整理所需資料,取代以往需要工程師花費數小時編寫爬蟲程式的工作。屆時,各行各業將出現大量客製化的AI應用,即便是非技術人員也能輕鬆駕馭,「你只要告訴AI你的需求,它就能把小程式寫出來。」

面對AI可能取代人類工作的疑慮,陳柏翰特別以日本企業為例指出,日本採取終身僱用制,因此對AI推動是更為擔憂,但他認為AI的價值是提升人類效能,「美國企業的思維是讓每個員工都能借助AI成為top 1% performer」。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柏翰舉例,目前實驗室面臨溫度監控的問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現今台灣許多實驗室,即使是上市公司,仍在人工記錄溫度數據。」他表示,市售自動傳輸的產品昂貴,並且為多年前的舊產品,為解決這個問題,就與團隊開發透過電腦視覺及AI的自動化監測系統,用少量經費大幅提升實驗室效率。

陳柏翰預見AI技術將在醫療領域扮演更重要角色,他以科幻影集《星艦迷航記》中的虛擬醫生為例,說明AI不會取代真實醫師,而是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必要協助。

在人才培育方面,陳柏翰認為,培育新一代人才相當重要,因此辦理實習生計畫。公司的實習生來自多元背景,包括生物科技、電腦科學、商業行銷等領域,其中不乏高中生展現傑出表現。

陳柏翰驕傲地說,有位高中實習生完成公司想做3年,但被推延進度的專案,「現在他的名字已經掛在兩項專利上。」

精拓生技實習計畫從2020年的10位申請者,到2024年成長至800多位,錄取率更低於哈佛大學的2%,達到0.86%。「我們不只重視專業技能,更注重跨領域知識的傳遞,」陳柏翰說,公司邀請作家、導演、催眠師等各領域專家授課,引發學生多元思維,也有學生因而轉換跑道從醫工系轉至牙醫系。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