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從自己的家 成為所有旅人的家 友意樓

信傳媒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9小時前 • 彰化味
友意樓的修復和再利用,是一段找回家族記憶的美好故事,更難能可貴的是吳家人大方地和全世界的旅人們分享他們的故事。(圖片來源/彰化味授權轉載,下同)

隱身在鹿港市場的喧囂之中,友意樓矗立於時間的門檻上,靜靜述說著過去與現在的故事。這棟位於金盛巷入口處的老屋,見證了世代的變遷,卻始終保持著它獨特的寧靜與優雅,成為令人嚮往的避世之所。步入友意樓,彷彿進入了一個遠離喧囂的寧靜空間,時間在此放慢了腳步,讓每位來訪者都能在這裡找到一絲內心的平和。

一樓門口也特別還原木造的大門與窗戶。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一度傾倒的家族老屋 偶然獲得重生的機會

距今約10年前,緊鄰著鹿港市場的金盛巷一帶的老房子,因為住戶大多早已搬離,長期無人居住管理,加上長年歷經地震與颱風的摧殘,85-2號房子及其周邊的房屋不僅損壞嚴重,更是草木橫生,根本沒有人能夠想像,它們有一天會有機會得到修復,重新成為適合居住的房子。

木造閣樓、梁柱都重新施作,提升結構安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修繕友意樓的契機源自一次偶然的發現,友意樓的現任屋主吳小姐回憶當時,有次和母親回鹿港老家整理時,意外發現對面的老屋有人在修繕屋頂。基於好奇,她下樓和師傅聊聊,得知對方是修繕老屋的專業人士,而且彰化縣政府近期致力於推動彰化縣內老屋修繕補助,附近的老屋獲得彰化縣文化局老屋修繕補助,在公部門的資源挹注之下修復成功,煥然一新。

得知相關訊息後,或許是一份對家族老屋的情感和責任,激發了吳小姐重新修繕老屋的念頭,吳小姐的父母也感受到女兒對這棟老屋的熱愛,於是家人討論後決定著手修復友意樓,用這樣的方式延續這份愛,也為這棟傾頹的老屋帶來了希望。

屋主家人利用其船艙設計專業,自製可拆式含收納空間兼具樓梯功能的爬梯,也為來住的客人增添一些童趣。
為了抵擋強勁的東北季風,需要一片一片組合起的厚實木窗,重現早期老屋的特色。

萬事起頭難,面對千頭萬緒的老屋修繕工程,可說是困難重重,吳家人選擇鹿港當地的老屋修繕團隊來幫助他們修復與整理,團隊也很積極地與吳家人多次討論與進行研究調查,希望能夠恢復老屋原本的模樣與歷史痕跡。

找回失落的記憶 隱藏著早年的榮光

當吳小姐帶著修復團隊踏入這座老屋時,他們發現院中植物藤蔓附近藏著一角幾乎埋入土中的匾額,上面寫著「友意樓」三個字,一旁還繪有「庚寅年」,清楚地標示著這棟建築的年份約為1947年,他們這才意識到,這棟這不僅僅是一棟普通的老屋,而是有著深厚歷史意義的建築。

修復團隊特別保留傳統的花磚,讓室內空間更加舒適。
修復團隊針對木造屋頂結構重新修復,讓老屋延年益壽。

經過修復團隊的深入研究後,令他們驚訝的是,雖然一開始看似每棟房子都屬於不同的家族,但實際上,它們原來在很久以前都屬於同一家人。友意樓的故事始於約1947年,這座位於金盛巷85-2號的老屋,曾經是屋主吳小姐的長輩經營雜貨店的地方,銷售範圍廣泛,從日用家居到農具山產,無所不包,二樓上還有作為倉儲使用的閣樓,可以想見當時生意非常興隆,友意樓門庭若市的榮景。

然而,隨著時空的推移,經濟型態的改變,讓鹿港的商業環境發生了變化,這個一度繁榮的雜貨店逐漸沒落,曾經熱鬧非凡的百貨業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留下的,只有這幢靜默的老屋。

保存歷史同時創新 考驗修復技術

屋主帶著母親和兒女一起回到友意樓,見證老屋的新生。

友意樓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結構安全問題十分嚴重,因此修復團隊首先需要提升建築結構的穩定性,吳小姐回憶起修復過程中的艱辛時說,光要移除屋中的老樹就很危險,但又想保留老屋原有的樣貌,工程非常艱辛。若要全部拆光,雖然重建速度快,但這樣會失去原有的老樣子,這不是他們要的。

因此修復團隊在進行結構檢查後,制定了詳細的修復計劃,他們採用了現代建築技術與傳統技法相結合的方式,對老屋進行了結構加固。他們重新鋪設了屋頂,更換了腐爛的木樑,並對牆壁進行了補強。透過這些努力,友意樓的結構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為後續的修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修復過程中,團隊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在保留老屋歷史韻味的同時,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友意樓的許多部分已經風化嚴重,如何保留這些歷史痕跡成為團隊需要解決的問題,修復團隊決定採用「修舊如舊」的原則,小心翼翼地保留了老屋的原始結構與裝飾,並在修復中盡量使用與原來相同的材料。

埋沒在瓦礫堆中的友意樓匾額也被重新修復掛起,展現往日榮光。
埋沒在瓦礫堆中的友意樓匾額也被重新修復掛起,展現往日榮光。

修復的過程中,處處可見修復團隊透過細膩的手法,讓友意樓的靈魂得以存續,例如,在牆面的修復中,團隊採用了傳統的編竹夾泥牆技法,並使用了與原來相同的土壤與竹子。這種修復方式不僅保留了老屋的原始風貌,還增添了建築的歷史厚重感。

此外,象徵著房子往日光輝的「友意樓」匾額,儘管帶有歲月的痕跡,也被團隊挽救了回來,待老屋修好後終於重新放回原位,恢復友意樓的歷史完整性;屋主為了迎合現代生活需求,經同修復團隊認真研議商討後,決定還是保留先人的智慧保留透明小窗,讓小小的客廳有著微妙的光影變化。吳小姐特別驕傲地說:「現今友意樓的閣樓、內屋隔門、花磚及大面牆壁都意外地得以修復保存下來了!」

友意樓以老屋民宿的形式對外經營開放,也舉辦老屋導覽解說活動,讓民眾認識鹿港老屋之美。

細心修復 找回家族的記憶

如今踏入友意樓的庭院,映入眼簾的是保留得相當完整的六角磚地板,這些細節不僅僅是對過去的一種致敬,更是對老屋特有氣息的精心保留。修復後,吳小姐原先打算將老屋命名為「梅村」——「梅」意指她的母親楊梅青女士,「村」意指她的父親吳曉村先生。然而,在老屋內翻找時,她意外發現了一塊歷史悠久的牌匾,可能是先前家中經營百貨時期遺留下來的,她最終決定沿用這塊牌匾上的「友意樓」這個名字,象徵家族友誼的傳承與歷史的延續。

特別保留早期常見的竹編夾泥牆構造,讓後人了解老建築的構造。
特別重現當年的閣樓空間,欣賞著原木梁柱與屋頂結構入眠,別有一番風味。

友意樓不僅是一棟老屋,更是吳小姐家族的情感寄託。她回憶起早年家人的生活情景時,滿懷感慨地說,這棟老屋承載著她對父母的深厚情感,也記錄了家族的點滴回憶。因此在友意樓修復完成後,吳家人們都對於這棟老屋的重生充滿了感動,吳小姐說當時大家在家門口拍著團體照,非常熱鬧,有來參加的家人們對這棟老屋的愛,一切都將盡在不言中。這張團體照記錄了家人們的喜悅與驕傲,友意樓的重生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和全世界的旅人 共享老屋之美

吳家人原本是預計將友意樓修復完成後,可以做為親朋好友逢年過節回來故鄉的居住空間,但看著精心修復後的友意樓是這麼的美麗,若是只有吳家人能夠欣賞到實在太可惜,因此經過與修復團隊的討論及合作,決定交由他們代管並作為特色老屋民宿對外營運,希望能夠讓更多來到鹿港的旅人,有機會與這棟古色古香的老屋共枕眠,體會老屋的溫度與人情味。

閣樓上方也特別增加天窗,搭配屋內燈光呈現出明亮舒適的採光。

友意樓作為民宿,不僅提供了舒適的住宿環境,還融入了大量的歷史元素與文化內涵。無論是小家庭還是三五好友,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靜謐角落,體驗老屋的獨特魅力。友意樓內部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旅人的需求,每個房間都布置得溫馨舒適,同時保留了老屋的風格。房間內的擺設簡約而不失精緻,每一件家具、每一個裝飾品都充滿了歷史的韻味。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與體驗老屋的歷史與文化,經營團隊也舉辦了各種文化活動與社區參與計劃。例如,友意樓定期舉辦老屋導覽活動,帶領旅人深入了解友意樓的歷史背景與修復過程。此外,友意樓還結合了鹿港夜遊與實境解謎遊戲等活動,讓旅人能夠在遊戲中感受老屋的神秘與魅力。透過這些活動,旅人不僅能夠增添旅行的趣味,還能夠深入體驗鹿港的歷史與文化。

友意樓又重新成為吳家人的情感核心。

永續發展 為後代留下更美好的老屋

在友意樓的經營過程中,吳家人和經營團隊始終堅持著永續發展與文化保存的理念。他們不僅重視老屋的保護與維護,還積極探索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如同其名「友意樓」所蘊含的意義,無論是昔日的邂逅或是今日的重逢,這裡都以最真誠的心意,迎接每一位踏入這個空間的旅人,體驗生活原應有的慢節奏。

看著修復完成的友意樓,吳小姐說,因為歷代長輩們的用心經營,才能將這棟老屋守護至今,得以有幸交到她手上再讓它重見天日,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也是吳家代代相承的情感所在。她也由衷感謝父母讓她能用文化經營的模式,為金盛巷再次讓人駐足,宣揚老屋之美,而不再是過去快速經過的不毛之地而已。

友意樓未來也會持續以別緻的老屋民宿,訴說老屋的故事。

她也感謝公部門能夠持續關心彰化的老屋們,以及一路上協助過他們的承辦人員、修繕團隊以及左鄰右舍的大力幫忙,大家共同創造為地方有利的發展,廣留漂泊的青年回鄉打拼,開創老屋新的希望。

友意樓的修復和再利用,是一段找回家族記憶的美好故事,更難能可貴的是吳家人大方地和全世界的旅人們分享他們的故事,不僅是過去的見證,更是鹿港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期盼隨著每一間老屋的重生,世人得以保留了過去的記憶,也開闢了現代與傳統交融共存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彰化味》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