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全方位坐月子攻略:產後照護與飲食調養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1月25日04:37 • 發布於 11月25日01:00

月子期不只有調養身體,也是產婦與寶寶真實相處的起點。

因此,做好照顧新生命的心理準備,以及在與寶寶的互動中,建立心靈交會的默契,也是產婦所要重視的事,當身心靈需求皆被滿足時,相信月子期這一個月將是畢生難忘的Sweet Time!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產後調理|坐月子

產後照護5大重點

生理照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傷口護理與清理惡露,是產婦坐月子時的照護重點。

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傷口應該是愈來愈不痛,若發現傷口有紅、腫、熱的現象,而且變得愈來愈痛,代表可能遭到感染,最好儘快就醫治療,避免讓狀況惡化。

而惡露的顏色應該是愈來愈淡,若顏色突然變深,有可能是出血,應就醫找尋原因。至於懷孕到後期、生產完都容易腰痠背痛,通常多休息就可緩解症狀。

飲食調養

傳統的月子餐,在菜色與份量上,總給人變化少、量超多的印象,往往讓產婦望而生畏。

其實產後的飲食首重均衡攝取養分,一天熱量攝取1,600至1,800大卡,即使是哺乳媽咪,至多增加300到500大卡即可。

然而,在身體大虛的狀況下,如何好好吃以補回耗費的元氣,就變得非常重要!

由於植物部位不同,蘊含的能量也不一樣,調養產後的虛寒體質,應多吃能量高的根類食物,如山藥、牛蒡,以及豆類的種子。

中醫調理

月子期間,產婦不是食用藥膳,就是喝藥飲,無非是想藉由中藥來退火、補元氣。

中藥也是藥物,有其適應症與副作用,因此,若想在月子期服用中藥調理,最好先諮詢中醫師,藉由望聞問切,以了解個人體質後,再決定其適用的藥物種類與劑量,每個人的體況各不相同,沒有一個藥方通用任何人,而是強調「個人化」才是。

另外,產後調養各有不同階段性任務,可服用的湯方也不同,一定要了解其藥物組成與劑量,不宜過量服用。

生活照顧

月子期間,充分休息正是最佳調養之道,加上保持愉快心情,效果更勝食補與藥補,這樣才儘快讓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喚起自癒能力。

不過,為了讓身體復元的狀況更好,需要產婦留意一些生活細節,如不提重物、不過度用眼。

至於面對月子期不洗頭、不洗澡的規矩,不妨用更符合現代人的眼光思考,若整個月子期都不洗,皮膚上的毛細孔無法需要呼吸氧氣,一旦被堵塞,對健康也有不良影響。

母乳哺育

以母乳哺育寶寶,雖是天職,卻也需要學習,更需有支持的力量。期望順利哺育母乳,應以愉快的心情面對種種挑戰。

準媽媽在產前可從媽媽教室吸取關於哺乳的種種資訊,或分享過來人的成功經驗;力行24小時親子同室,隨時滿足寶寶的需求,以快速建立母子默契。

不論未來有任何決定,起碼在月子期間,媽媽願意努力一試哺乳,就是給自己,也給孩子的一個機會!

生理照護重點

經歷辛苦的生產過程後,注意傷口護理與清理惡露,是產婦坐月子時的照護重點,不怕有感染的困擾!

1.自然產產婦溫水坐浴助傷口癒合

自然產媽媽的傷口在會陰處,要注意保持乾淨,避免傷口遭到感染。

台灣的自然產產婦在生產時,多會經歷會陰切開術,因此,會陰處有二度裂傷。

為了加速會陰傷口的癒合,醫護人員會建議產婦要溫水坐浴,一天約進行個2~3次,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如廁後,要用生理沖洗器裝溫開水沖洗會陰處,小便後使用衛生紙以拍乾按壓的方式輕拭,上完大號注意擦拭方向要由前往後擦,以免染汙傷口導致感染。

傷口應該是愈來愈不痛,若發現傷口有紅、腫、熱的現象,而且愈來愈痛,代表可能遭到感染,不要再緊守「月子間不能出門」的禁忌,要儘快就醫治療。

2.剖腹產產婦注意:傷口不能碰水

剖腹產的傷口較大,需要小心護理,以避免感染或留下疤痕。

剖腹產的產婦在腹部恥骨上方,會有一道12至15公分的傷口,傷口約會在2週左右癒合,這段期間要特別注意傷口不可碰水。

所以不要泡澡,也不建議淋浴,若一定要淋浴,可使用防水貼布把傷口嚴密包住,避免碰水。

若是擔心留疤,可使用美容膠帶貼在傷口上,幫助傷口密合,並抑制形成疤痕。也能隔絕空氣與水,避免刺激傷口,約需要使用3~6個月左右。

與自然產一樣,剖腹產的傷口應該愈來愈不痛,若發現傷口有紅腫、壓痛、愈來愈痛的症狀,代表已經發生感染,務必儘快就醫。

3.觀察惡露狀態 換棉片保持清潔

自然產媽咪的惡露較多,除了要注意保持清潔,也要觀察惡露的狀態。

惡露是產後子宮內所殘留的血液、組織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經陰道脫落排出。陳崇萱護理長表示,剖腹產惡露量較少,自然產有餵母奶的媽媽,需要近2個月才能把惡露排乾淨。

剛開始的前4天,惡露量多且色紅,稱為「紅惡露」;之後量會變少、顏色變成淡紅褐色,稱之為「漿惡露」;10天後,惡露的顏色轉為淡黃色,稱為「白惡露」。

要注意上完廁所要沖洗,也要勤於更換棉墊,不可超過4小時還不更換,否則容易導致感染。另外,惡露的顏色應該是愈來愈淡,若顏色突然變深,有可能是出血,應就醫找尋原因。

惡露會有些許腥味,但不會惡臭,氣味改變可能是感染的徵兆,不可輕忽。

4.緩解腰痠背痛 月子期多休息

懷孕到後期、生產完都容易腰痠背痛,通常多休息就可緩解症狀。

產婦容易腰痠背痛跟待產時間較長、生產時過度用力,導致肌肉乳酸堆積有關,只要利用月子期好好休息,約4~6週可緩解。

民間所謂的「月內風」會導致腰痠背痛,陳崇萱護理長認為,因產婦常流汗、毛孔張開,若吹風的確容易感冒,感冒也會導致腰痠背痛!

提醒產婦,月子期間要小心保持身體的乾燥,避免直接吹風,預防感冒。

5.產婦常流汗 要勤於換衣服

產後第1、2天,會發現自己變得更加水腫,然後排汗與排尿量都增加,使孕期遺留的水腫慢慢消退。

產婦因荷爾蒙波動,非常容易「汗涔涔」,此時最適合穿著棉質、透氣的衣物並勤於更換,隨時把汗擦乾。

若有需要外出,要注意使身體保持乾燥,感冒就不容易上身。

飲食調養要點

月子的飲食調養首重均衡攝取各類養分,並注意每日攝取的熱量限制,同時,依據這時的體質,吃對食材部位,讓身體復元到最佳狀態。

1.均衡攝取養分注意每日熱量限制

雖然月子期是補身的好時機,但均衡飲食仍是不可或缺的要點!

在均衡攝取養分的同時,更要注意每日攝取的熱量限制,通常孕前的女性一天大約攝取的熱量是1,600至1,800大卡,但即使是哺乳媽咪,一天也至多增加300到500大卡即可。

由於哺餵母乳容易讓人感到飢餓,建議採用少量多餐方式進食,並且在兩餐之間適量食用點心。

為了不讓產婦對月子餐生膩,更要兼顧均衡攝取營養,建議可擴大食材的選擇範圍,使菜色變化多且富營養,提振產婦的食欲!

2.食用植物的根與種子 補充耗損生命力

植物的根部與種子匯聚高能量的養分,很適合做為產後食用的食材。

「不論用哪一種生產方式,婦女為了懷孕、生產,耗費極大的生命力,而這就是中醫所說的『腎氣』,腎氣掌管泌尿、生殖與神經系統,如果月子沒做好,日後很容易衰老、生病」。

在身體大虛的月子期,如何好好吃以補回耗費的元氣,就變得非常重要!「產後的飲食應以熱量高、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為主」。

「植物部位不同,蘊含的能量當然不一樣」,腎氣對應的是冬天,對應的植物部位則是根部與種子,「根部埋在冷冷的土裡,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都送往根部,因此,儲存了大量的養分,形成澱粉與蛋白質。

同時,也為了能將能量輸送到種子,讓植物開花結果以延續生命」,因此,調養產後的虛寒體質,「應多吃能量高的根類食物,如山藥、牛蒡,以及豆類的種子」。

「產後荷爾蒙的補充很重要,這些根類食物的植物荷爾蒙含量豐富,對女性身體回復的助益頗大」。

3.食用種子油 不高溫破壞營養價值

種子是植物的精華所在,擁有豐富能量,如人的精子與卵子一樣。

根部與種子,不只是能量較高的食物,且植物中的微量元素大多儲存在此二部位,建議食用由種子壓榨而成的油類,如葵花籽油、葡萄籽油,食用這些油品不宜高溫烹調而破壞了營養價值。

另外,也建議以種子為食材煮飯或煮粥,如黑豆粥、黑米蓮子粥,並淋上些許種子油,可補充豐富能量。

4.慎選肉類 避免便秘多吃燙熟葉菜

肉類只該占每餐八分之一的量,最適合產後食用的肉類首推羊肉。

根據人體構造,每天攝取的蔬果量應該大於肉類,肉類只該占每餐八分之一的量,而牛豬鴨雞等肉類,吃了容易讓人體發炎狀況更嚴重,產後傷口未癒合時建議不宜食用。

海鮮則偏涼性,也不建議食用;倒是在《傷寒雜病論》中被用為救逆以及大補元陽、有益氣血的溫熱補品──羊肉,適合產後大虛的產婦食用。

至於雞,是蛋白質含量高的白肉,常用於做月子,不吃到也難,但應慎選沒有打過荷爾蒙、抗生素的雞肉,因施打雞隻的荷爾蒙易致癌,抗生素則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

此外,為了避免肉類吃多而造成便秘,莖葉類食物不可少,莖葉類食材類較涼,可將之燙熟食用,既不會太冷,又能增進排便順暢。

坐月子 中藥

中藥調理原則

以前的生活環境差,讓產婦坐月子並進補,可謂先人的貼心之舉;如今,營養條件好,雖未必需要「補」,但既然要補,方式一定要對!

1.先諮詢中醫師 了解自身體質為何

月子期欲以中藥調養時,應先諮詢中醫師,避免出現「錯補」。

現代人營養好,不一定得像過去一樣,特別在月子期以麻油雞來補充生產所消耗的氣血。

然而,若有心調理,就要用正確方式,且可利用此時期調養身體。但畢竟「是藥三分毒」,使用不慎,中藥也有對人體不好的副作用。

若想要在月子期服用中藥調理,最好先諮詢中醫師,藉由望聞問切,以了解個人體質後,再決定其適用的藥物種類與劑量。

每個人的體況各不相同,沒有一個藥方通用任何人,應該要強調「個人化」才是。

開始服用中藥後,還必須觀察個人反應,避免「補錯」的情況發生,即「吃過量」或「吃不適當」而未能發揮補的效果。

2.產後調養分階段 循序漸進服用湯方

服用生化湯,一定要了解其藥物組成與劑量,不宜過量服用。

產後調養各有不同階段性任務,可服用的湯方也不同:

第一階段(約產後10天至兩週):排惡露

這段時間以食療為主,服用生化湯為輔,喝生化湯應避開與子宮收縮劑同時服用,避免大出血或出血不止。

如果產婦要服用生化湯,應因個人的狀況對藥物組成與劑量進行加減調整,且不宜多喝,剖腹產者約喝5〜7帖,自然產者服用7〜10帖即可,早晚各一次。

第二階段:觀察惡露並調氣血

若惡露的排出狀況正常,大約二週後會排乾淨,是開始吃補的時機,建議的湯方如: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或養榮湯。

第三階段:強筋壯骨

適合服用的湯方如健腰湯,或使用杜仲、桑寄生、續斷、懷牛膝等藥材入菜,若有掉髮現象,可加何首烏。

第四階段:健脾利水

建議以四神湯調養。

若有乳汁分泌過少問題,則「通乳」也是調養目標,除了食用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可加入有通乳功效的通草。

除了第一階段的生化湯是單獨使用,第二至四階段的湯方可交替吃,一天一至二回即可。

3.中藥入膳:食物既美味又可保健

吃藥膳可讓食物具有保健之效,也不用擔心無法接受藥材的味道。

將藥物和食物經過烹調成為具食療作用的膳食,稱為「藥膳」,比起單一吃藥物,藥膳的好處是:除了讓飲食兼具美味與保健之效,因吃進的藥量較少,人體承受的副作用也較小。

月子期常見的藥膳做法是:燉排骨湯、雞湯或魚湯時,放入當歸、黃耆、黨蔘、茯苓或杜仲等藥材,避免肉類吃太多,可在湯內加菇類、青菜,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產後的前一兩個星期,因為還有傷口,料理時不宜用酒、麻油,可於料理中加入乾薑或考慮以苦茶油取代麻油。

4.中藥茶可視個人狀況補充

藥飲比白開水有味道,是補充水分的好選擇,但應少量多次的飲用。

月子期的喝水方式建議「少量多次」,一次喝2〜3口,一口約10〜15c.c.,不要牛飲。

至於是否要喝中藥調製的藥茶,藥膳多是湯湯水水,若攝取量已足,未必要喝藥飲。

不過,藥飲比白開水有味道,產婦飲用的意願較高,對於增進體內的新陳代謝頗有幫助,代謝狀況好,吃進去的中藥才能運化。

建議可飲用杜仲水、黑豆水,改善骨盆腔的循環。荔枝水、養肝茶或觀音串,也是不錯的藥飲。

體質偏熱或有便秘的產婦可喝牛蒡茶或決明子茶,但拉肚子時就不宜喝決明子茶;體質偏虛、怕冷者,可喝以黑糖熬煮的薑母茶,或是桂圓紅棗茶、枸杞紅棗茶;想要補氣者,可用黃耆、甘草和枸杞泡著喝。

※吃藥膳上火的訊號

如果有感冒現象,就暫停藥膳或湯藥。而個人體質是否適合服用湯藥或吃藥膳?

「看身體是否有不適反應就知道」,一般常見的上火反應有:牙齦腫痛、口乾舌燥或嘴破、喉嚨痛、長痘痘、痔瘡發作(如已有痔瘡,問題更嚴重)等,「這時就先停止使用,可喝具有清熱、解毒的綠豆湯」。

兒科醫師線上回覆
爸媽育兒大小事👇

兒科問題|兒科醫師

延伸閱讀

做好產後調理‧幫助子宮復原
產後保養8招,錯過月子期也不用擔心!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