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美股新聞】特斯拉交車量不及預期,市場高期待引發股價下跌

CMoney
發布於 9小時前 • 廖立人Ren

圖/Shutterstock全文同步載於美股放大鏡

放大鏡短評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特斯拉股價短期內可能面臨進一步的波動壓力
儘管中國市場交車量有所成長,但未能滿足華爾街過高的預期,導致投資者信心受到打擊,股價周三下滑3.5%。此外,特斯拉(TSLA)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採取的多次降價策略,進一步壓縮了公司的毛利率,這也是導致股價下跌的潛在風險因素之一。Robotaxi也將是公司下一步成長的重要動力,10月10日的發表會將成為股價走勢的關鍵。

長期穩定增長需克服毛利率下滑壓力
目前,特斯拉的挑戰主要來自於市場對其不切實際的高期待,以及來自其他電動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雖然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採取的降價和促銷措施短期內有效提升了銷量,但長期毛利率的壓縮可能會影響其財務表現。在即將到來的10月23日財報中,投資者將密切關注其毛利率變動,以確定這些措施是否可持續。

未來展望上,特斯拉將面臨幾個主要挑戰和機會
首先,競爭壓力加劇,尤其是來自中國本地品牌如比亞迪的強勢崛起,可能進一步削弱特斯拉的市場份額。其次,市場對其Robotaxi計畫的高度期待是個雙刃劍,若能成功推出技術突破或低成本車型,有望提振股價,但若發表會內容未達預期,則股價可能會遭遇短期回調。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FED的利率政策也將對特斯拉股價產生重要影響。由於特斯拉的成長性與利率敏感度較高,若未來FED進一步降息,可能為特斯拉帶來資金成本降低的利好,並對股價形成支撐。但反之,若降息的速度和幅度不如市場預期,特斯拉股價可能繼續承壓。

總體而言,特斯拉需要在維持市場份額的同時,保住盈利能力,並繼續推進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其領導地位。投資者可關注10月10日Robotaxi發表會,此次發表會將成為股價走勢關鍵。

新聞資訊

特斯拉第三季交車量略低於市場預期,儘管中國市場表現強勁,但競爭壓力與高市場期待使其未來挑戰不容小覷。投資者對無人計程車發表會充滿期待,但也需謹慎應對潛在的股價波動。

第三季交車量小幅不及預期,股價下滑

特斯拉周三宣布其第三季度交車量達462,890輛,相較去年同期有所成長,但仍略低於分析師普遍預期的469,828輛,也未達成市場普遍的“私下預測”數字465,000-470,000輛。儘管交車量提升,股價當天仍下跌3.5%至249.02美元,顯示市場對該數據不滿意,並反映投資者對特斯拉高成長的期待逐漸減弱。

中國市場成長顯著,但壓力仍存

中國市場對特斯拉第三季交車量的助推效果明顯,該地區的銷售受益於多次降價、政府補貼及多項促銷活動,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相對強勁。然而,來自中國本地品牌如比亞迪(BYDDY)的競爭依然強勁。比亞迪在9月售出417,603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大幅超越特斯拉。由於特斯拉採取了降價及提供低息貸款等措施以提升市占率,這對公司整體的利潤率產生壓力,投資者將關注10月23日財報中毛利率的變化情況。

Robotaxi發表會在即,市場期待高度波動

投資者將目光轉向特斯拉本月10日即將舉行的無人計程車(Robotaxi)發表會,該活動被視為特斯拉未來成長的新動能之一。市場普遍認為,這次活動將帶來有關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重大更新,甚至可能推出低成本的入門車型。然而,德意志銀行的分析師建議對此次發表會保持謹慎,認為可能會發生“賣消息”的情況,即消息公布後股價回調。特斯拉九月股價已上漲超過20%,市場期待的高度讓其進一步上漲的難度加大。

高預期與競爭壓力成為隱憂

近期,不僅特斯拉,其他“七大科技巨頭”也紛紛面臨高預期帶來的壓力。例如,輝達(NVDA)在今年8月儘管其季度財報超過分析師預期,但因未達到市場“私下預測”,導致股價下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身上,其YouTube廣告收入稍低於預期,引發股價回落。對這些企業來說,高期望值如雙刃劍,稍有不慎即導致股價波動,特斯拉的處境亦是如此。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分析】小非農高於預期,特斯拉交車差強人意,美股漲多跌少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FY24Q4獲利狂升,盤後股價飆逾14%,股價將浴火重生?

【美股研究報告】IP大廠Arm 版稅成長恐受限,股價回溫或是迴光反照?

【本週市場焦點】九月非農就業報告、聯準會官員談話、Nike財報(9/30-10/4)

【美股新聞】美9月ISM製造業PMI萎縮延續,降息成製造業反彈關鍵!

【美股新聞】美8月職位空缺超預期,招聘率降至新低,就業前景複雜!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