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擔心無法像母親一樣偉大怎麼辦?凱特王:能夠相聚,就是緣份!

女人迷Womany
更新於 07月10日12:30 • 發布於 07月11日12:30 • 時報文化

文|凱特王

常聽說有「來報恩的孩子」,那麼,有來報恩的父母嗎?

因為從小性格獨立,讓父母很省心,長大後事業有成也算孝順,所以總被稱為「來報恩的孩子」。這樣的稱呼是從父母的立場出發,他們辛苦養大孩子,教育孩子,有恩於孩子,所以孩子知道反哺回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只是最近越來越有感,對孩子而言,「來報恩的父母」其實更加難得。如果孩子的降臨是恩賜,那麼父母孩子之間又怎麼會是單向的報答呢?

小菊於我,就是來報恩的母親。

父親早逝,小菊單親撫養我和妹妹們長大。身為長男的媳婦,我們自小就跟爺爺奶奶同住,換句話說,她除了養育我們,還要侍奉公婆。如此處境,放眼當今,無論落在哪個女人身上都是苦命的劇本。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小菊的 A 面是溫良恭儉讓的傳統婦女,B 面則是獨當一面的現代女性。看著她的身影長大的我,沒有學會賢良淑德,倒是練就了一身獨立的本領。

我從小就愛美,每週的便服日,會要求小菊別綁馬尾,給我編辮子。我坐在椅子上,前面放一面立鏡,小菊如果把分線分歪了,我就會指點她。我想要的辮子,是從頭頂綁到髮尾的蜈蚣辮,很費時,但小菊手巧,編得又牢又漂亮。

有天,小菊帶我們去修剪頭髮,她跟阿姨說,剪短吧,反正過一年她就要上國中了。然後告訴我,從短髮開始學怎麼自己整理頭髮,想要漂亮,以後都要自己弄。

國中制服是白襯衫加藍色百褶裙,為了可以每天穿摺線整整齊齊的裙子,我要小菊幫我燙裙子。她以前是裁縫,有個老師傅才用的專業熨斗,能把襯衫、西服燙得筆挺。她先是幫我燙了一次,然後教我操作,一樣是那句話,想要漂亮,以後都要自己弄。

我手拙,不小心把裙腳燙出了洞,她補了補,叫我繼續穿。直到長了個子,才幫我換了一件新的。

(同場加映: 當媽媽後就沒了自由?母親的真心話:成為媽媽後,我還想是自己!

母親與小孩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小菊不是口頭上說「你就不能自己學會嗎?老是愛麻煩我」的那種媽媽,一邊嘮叨一邊又享受替孩子做牛做馬。她會教你,要你學會,然後放手讓你自己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從小學開始就會做家務,國中開始洗自己的衣服,這些生活技能不是為了幫她分擔,更多是學會怎麼對自己負責。

她從不要求我們學業要多麼出色,必須考多少分,但只要行為出現偏差,就會立刻糾正懲罰。她也不像其他同學的媽媽阻止小孩看漫畫,週末會帶著我們去漫畫出租店挑選喜歡的漫畫,她則是租本小說,然後母女四人在冰果室點兩碗水果冰,一盤黑輪,就著漫畫小說一起享受。

她從來不說期待我們長大能做什麼,也從來不說要嫁個好男人這件事。小菊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個體的發展,很久很久以後我才體會到這有多難得。

我參加推薦徵試,考上了一所頗為知名的美術私校。小菊半夜找我談話,像大人一樣的跟我商量,她說無法讓我念那所私校,因為賺的錢有限,我是大姊,必須考慮兩個妹妹將來也需要學費,美術學校太貴,供你一個就等於要犧牲其他兩個。

她不激動也不怨天尤人,她只是相信我已經長大,能夠體諒並且和她一起承擔家庭的煩惱,即便如此,她還是留下眼淚跟我說了一聲「對不起」。

人生路上,會有幾個關鍵時刻逼迫你突然間了解現實是什麼,像一個開關,啪的一聲打開後你就再也不會懵懵懂懂。那一夜,那一聲對不起,就是我長大的開始。

我們母女四人從來沒有過爭執,她總是能做到不偏袒任何一個孩子,並同時給予關愛呵護,陪伴我們成長,把時間花在我們身上,也同時保有自己的興趣與人際。在她溫暖細緻的愛裡長大,我們姊妹三人內心從來不曾感到匱乏,反而有著滿滿的安全感。

這樣的安全感日後也體現在我的婚戀經驗中,我總是能大膽去愛也敢於放手。

(猜你想看:安全依附型戀人具有超高「戀愛力」!關係心理學:給予適當安全感,感情穩定度大提升

母親與小孩

圖片|Photo by PNW Production on Pexels

20 歲之後,小菊已經不再參與我的任何決定。北上工作,我鮮少打電話回家,她對我的行蹤也從不追問。她要我們做到的不過就是照顧好自己,而她自己也是如此,照顧好自己,不讓我們分神擔憂。

她從年輕時就懂得理財,管理保險,定期全身健康檢查。退休後,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每天忙忙碌碌之餘還抽空去老人健身房健身,和朋友打球。因為人緣極好,所以旅行的邀約總是很多。

哪怕她這幾年才學會玩臉書,用 line 跟別人交流,卻也懂得適度,沒有沉迷於手機交友。

一些同年紀的朋友們多多少少有著父母年邁後越來越依賴他們的煩惱,行為舉止任性無比,俗稱「老番顛」。

長輩用手機

圖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朋友的父親病了,天天哀號,卻始終不去看醫生,好不容易勸他去,回來竟不吃藥,說吃藥沒用就等死吧之類的話。無論怎麼哄也哄不好,把孩子們一個個都折騰得半死。

有些人更是從年輕開始,直到都快奔四、奔五了,還被父母糾纏著不放。天天奪命連環 call,什麼事情都要孩子聽他的建議,要孩子照他的話去做,一直霸佔孩子的人生舞台不肯退出。

聽了太多諸如此類的事之後,我忽感小菊如此「深明大意」,早早便開始佈局,一步步退出我們姊妹的生活,她讓我們得到充分的自由,也等於讓自己解脫。

於是,自由的我們與自由的母親彼此之間的關係才能一直有點黏又不會太黏。

只是這位來報恩的母親,也曾給我帶來困惑,我一直有個心結,就是──我的母親實在是太好了,好到讓我懷疑如果有天換我當媽媽,能不能做到像她一樣?

她的愛像一座大山矗立在我面前,我時時刻刻仰望,擔心自己無法攻頂。

我跟先生說,如果當媽媽就是要像小菊那樣,難度好高,我辦不到。他安慰我說,對啊,她是天花板了,但是妳不用跟她比。父母孩子相聚一場,重點是相互成就,不是比誰能做得更好。

我點點頭,心想,我是來報恩的孩子,她是來報恩的母親,也許就已足夠。

本文摘自凱特王《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 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再不容易,都有意義:從生活到生育,關於女人的生存邏輯》

延伸閱讀:

法國繪本《A Mother Is a House》:從少女變成母親,媽媽我希望你每天開心

法國繪本《A Mother Is a House》:從少女變成母親,媽媽我希望你每天開心

加入女人迷 Line@,好內容不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