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
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近年,學術界論文造假的事件層出不窮。論文造假的程度究竟多嚴重?可以先看看這些數字:
近期英國知名的學術出版社「約翰威立」(Wiley),因論文造假醜聞,宣布關閉旗下19種學術期刊;一名德國麻醉學家博爾特(Joachim Boldt),被各個科學期刊撤回超過200篇論文;以及,光是2023年一整年,就有超過1萬篇科學論文遭撤回。
去年12月,科學期刊《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指出,學術論文造假的狀況一年比一年嚴重,許多出版商正努力揪出由論文工廠產出的造假文章。而在2023年,單一年度論文遭到撤回的數量,已創下歷史新高。這些大量產出的假論文,很可能會使許多科學領域越來越缺乏有效的研究基礎,發展受到阻礙。
專家:還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Nature》上的研究,去年被出版社揪出、撤回的論文數量創下新高,但學術誠信專家指出,這很可能只是所有造假論文的冰山一角。
《Nature》統計,過去20年中,每一年的論文撤回率大幅飆升。例如在2022年發布的論文中,被撤回的比例超過0.2%,也就是每500篇論文發表,就有一篇不合格。這個數字相較20年前多了10倍,較10年前則增加超過3倍。
過去20年被撤回的論文中,最常出現的研究生產國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其中沙烏地阿拉伯的撤回率最高,每1萬篇文章中就有30篇遭撤回。
若將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會議論文(Conference paper)也納入,撤回率最高的國家則是中國;且所有遭撤回的文章中,有四分之一皆屬於會議論文。其中,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為撤稿數量最多的機構,20年間共撤回了1萬多篇會議論文。
《Nature》提到,目前論文「撤回數量增長的速度,超越科學論文增加的速度」。截至目前,歷年遭撤回的論文共有5萬篇,但據研究人員估計,全球透過論文工廠生產的科學論文可能高達數十萬篇。紐西蘭的誠信偵探比姆勒(David Bimler)警告:
「即使無人閱讀,論文工廠製作的產品也是個問題,因為它們可能和其他文章一起被整理入文獻綜述,甚至洗白進入主流文獻中。」
一年撤下8千篇文章的出版社
去年遭撤回的1萬多篇論文中,超過8,000篇都來自約翰威立旗下的科學期刊出版社「Hindawi」。
根據外媒揭露,Hindawi內部的編輯與誠信專家發現,他們發布的大量文章中存在異狀,包括引用不相關的文獻、用字不連貫等等;此外,多個科學特刊中似乎存在「大規模系統性操作的跡象」(indicators of large-scale systematic manipulation)。
Hindawi展開調查後發現,旗下特刊被論文工廠滲透的狀況非常嚴重,他們於2022年9月首先撤回500篇論文,並在該年年底暫停出版特刊。到了2023年,Hindawi又撤下超過8,000篇論文,然而根據母公司約翰威立的報告,Hindawi的假論文清理工作尚未結束。
為了對抗鋪天蓋地而來的假論文,Hindawi於去年度損失3,500萬至4,000萬美元。且在2023年12月,約翰威立宣布未來將完全停止使用Hindawi品牌,現有刊物將重新納入約翰威立;到了今年5月,約翰威立又宣布關閉原屬Hindawi的19種期刊。
學術出版社的突破口:特刊
《Nature》指出,Hindawi撤回的文章,有些使用了「折磨性短語」(tortured phrases),指為了躲避抄襲檢測機制,選擇怪異、不合常理的遣詞用字;有些論文則疑似使用了人工智慧,卻未明確揭露。
約翰威立也在一份報告中提到,他們審查並撤回論文的指標,包括論文內容與期刊的領域不符、論文敘述與研究內容不符、引用資料不恰當、內文含有無意義或不相關的內容等。然而,儘管這些文章內容錯誤百出,卻仍被引用超過35,000次。
多數遭到撤回的文章出自Hindawi出版的特刊,這些特刊通常會由客座編輯負責監督。然而《衛報》指出,論文工廠很可能賄賂期刊編輯,甚至設法讓他們的人馬成為客座編輯,使大量造假的論文能夠發表。
專門追蹤遭撤回論文的網站「撤回觀察」(Retraction Watch)的創辦人——馬庫斯(Adam Marcus)與奧蘭斯基(Ivan Oransky)——也在《華盛頓郵報》發表評論表示:
「論文工廠似乎利用了大出版社的盲點:高利潤但監管不力的特刊。」
對此,約翰威立表示他們已根據調查結果,禁止數百名有欺騙嫌疑的特刊客座編輯,再度參與編輯作業或發表文章。此外,他們也建立更嚴格的監管流程,以確認客座編輯身分,並對稿件進行更嚴密的審查。
不過雪梨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醫學研究出版與研究誠信小組的負責人波恩(Jennifer Byrne)指出,許多客座編輯的經歷看似可靠,卻可能是由論文工廠出產的論文支撐,即便建立身分驗證機制,仍難以完全確保期刊品質。他推測,隨著論文工廠的手法越來越複雜,製造的論文越來越難以檢測,這個難題還將持續擴大。
造假產業鏈:作者升官、出版社賺錢
事實上,不僅Hindawi面臨嚴重的造假危機,約翰威立的發言人強調,許多出版社也碰到類似的困境,只憑單一機構內部的改進很難解決這場危機。
「撤回觀察」的創辦人提到,這種學術研究的不當行為「顯然正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被工業化」。造成論文工廠興起的原因,包括許多年輕醫生、科學家,為追求晉升必須發表更多論文;在許多國家,學者的報酬會依據發表的論文數量調整;高等教育機構的排名,也會受到論文的引用數量影響。
此外,論文作者或論文工廠為了讓論文能成功發表,可能會付費給出版社。在這種互利關係下,一篇論文能登上科學期刊變得越來越容易。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 University)的教授馬庫斯(Marcus Munafo)點出:
「如果越來越多研究人員,僅為了發表論文而發表,同時越來越多期刊透過這些文章獲利,這就形成了一場『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
需要從根源杜絕汙染!
為解決造假論文的困境,「撤回觀察」的創辦人指出,除了加強審查外,還需從根源開始改變,包括讓研究監管機構擁有更多權力、資金;廢除以引用數量衡量論文份量的機制;而學術期刊本身,也應忍痛停止讓作者付費發表論文的商業模式。
「揪出造假的論文是一項重要的作為,但這就像在河口建造越來越多汙水處理廠,以防止海洋被汙染。建造更多處理廠固然必要,但改變眾人的動機同樣重要——在此即為『發表或死亡』(publish or perish)的模式——讓汙染不會在上游就進入河流中。」
加入 DQ地球圖輯隊 LINE Notify ,一起看透全世界
延伸閱讀:
科學術語太多看不懂?研究:論文術語太多,被引用數也下降砸錢搶佔國際期刊 MIT批中國科學界的金錢亂象「我幫美國人寫論文」——肯亞的「功課槍手」
參考資料:
More than 10,000 research papers were retracted in 2023 — a new record‘The situation has become appalling’: fake scientific papers push research credibility to crisis pointHindawi reveals process for retracting more than 8,000 paper mill articlesAn epidemic of scientific fakery threatens to overwhelm publishers
frank chen 台灣前腫桶菜爛老吉八的假論文,假文憑就是一個最佳代表,哈哈
07月10日09:2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