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三分之一兒童過重、肥胖!醫師:學童減重成功關鍵其實是父母

Heho親子
更新於 03月07日04:15 • 發布於 03月07日06:00 • 王芊淩

千萬再不要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根據世界肥胖聯盟預測,兒童、青少年的肥胖問題每年以 5 %的速度攀升當中,幾乎每三個小孩就有一位有過重或肥胖。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許多家長擔心若要少吃來減重,擔心影響到孩子發育,兒科醫師分析:「『少吃』強調的是少吃垃圾食物,多吃健康青菜、水果,搭配多運動更為重要。」

肥胖孩子長比較高?研究:更快達到生長高峰

小朋友看起來圓圓的特別可愛,老一輩長輩認為小時候胖,未來才有抽高的本錢,但根據研究發現,雖然肥胖的孩子,在 8 歲之前身高會比其他孩子長得快,但也會比一般孩童提早約半年至一年達到生長高峰,接著就提早走下坡。

肥胖的孩子會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每多胖一個單位的 BMI,男生每年會比其他人少長 0.88 公分,女生則少長 0.51 公分, 到了 18 歲時,肥胖孩子的最終身高,甚至還稍遜一籌。此外,台灣兒科醫學會倪衍玄理事長擔憂:「兒童肥胖有 70% 成年後會繼續肥胖,且有可能也可能造成性早熟、睡眠呼吸中止症、身高和體重不正常發展,未來出現高血壓、糖尿病風險也會提早發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怎麼判定兒童、青少年有過重、肥胖?

唯獨 2 歲以前不用過度擔憂肥胖問題,倪衍玄解釋:「2 歲以前若真的太胖往往都是基因的問題,需要由兒科醫師鑑別診斷處理,2 歲以後則是需要從兒童 BMI 百分位來做判斷是否肥胖。」在臨床上判斷,兒童並不像是成人一樣 BMI 數值大於多少就是肥胖,主要得依據孩子的成長曲線,可以對照國健署制訂的「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建議值」,釐清孩子是否有過重或過胖。

若孩子真的超過標準體重,家長需要協助控制孩子的體重,倪衍玄強調:「小朋友的生活型態仍是以家庭為單位,胖小孩來篩檢看兒科醫師時,通常有其父必有其子,家長同樣面對肥胖的問題,能否減重成功的關鍵其實在於父母,重點在於家長有沒有決心要配合,像是不再買洋芋片。」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另外,若孩子已經進展到國高中階段進入青少年,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提醒:「兒童幾乎都是都會聽家長,但當進展到青少年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必須要說服他們為什麼有需要減重,重點要讓他們心理上願意做出改變。」

「少吃」並非過度控制飲食!三餐正常遠離垃圾食物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會造成孩子肥胖的生活因素,例如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不正常、是否缺乏運動、是否常熬夜以致沒有充足的睡眠、喜歡吃零食和宵夜等等。除非兒童或青少年期相對於家族遺傳身高較矮,並且在體重一直增加的過程當中,身高反而沒有成長,才需考慮是否罹患其他少見的內分泌疾病。

成長中的孩子若想控制體重,醫師強調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少吃多動」,倪衍玄說:「兒童及青少年仍在生長發育階段,少吃不是『過度控制飲食』,而是少吃垃圾食物、含糖飲料、零食、點心等,應增加蔬菜及水果攝取。」

倪衍玄比喻,小朋友放學之後如果肚子餓,這時候要吃點心時,選擇健康的點心、不要吃垃圾食物,以開水或是無糖飲料取代所有的含糖飲料,父母親陪著孩子一起不喝含糖飲料,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成長階段,牛奶的營養價值高、補充不可少。但對於過重及肥胖的兒童來說,2 歲以上建議乳品於正餐時攝取,不建議把乳品當水喝、作為解渴的飲品。

那什麼時候兒童會考慮介入藥物治療?倪衍玄解釋:「雖然 12 歲以上的兒童現在有藥物可以治療,但並不會一開始就用藥,仍是希望以生活習慣的改變為主,除非孩子已經出現併發症,比方說肝功能異常、脂肪肝很嚴重,產生種種併發症則會考慮用藥。」重視身體的健康,從小遠離肥胖造成的危害。

倪衍玄

諮詢專家: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倪衍玄
參考資料:國健署「肥胖100問+」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46%台灣兒童每天吃一次以上甜食!《JAMA》警示肥胖影響兒童大腦發育

兒童肥胖怎麼辦?營養師:節食是最不建議的方法!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