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為什麼網友超推這款小摺疊手機?Motorola razr 50 ULTRA七大特色一次看

手機王
更新於 09月03日03:27 • 發布於 09月01日11:50 • 克勞德

不久之前,摺疊螢幕手機還是個很新穎且高單價的 3C 產品,如今隨著台灣小摺疊手機市場愈來愈熱鬧,簡直就像是進入了戰國時代一樣,然而在眾多新品當中,來自摩托羅拉的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堪稱異軍突起的最佳代表,先前更是在《SOGI 調查報告》獲得近 6 成網友的好評。小編特別整理了 razr 50 ULTRA 令網友感到滿意的 7 大功能特色,接下來就帶大家實際體驗看看!

為什麼網友超推這款小摺疊手機?Motorola razr 50 ULTRA七大特色一次看

特色一:外型設計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首先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最令網友感到滿意的部分,不外乎就是那吸睛搶眼的外型設計,摩托羅拉作為曾經推出「刀鋒機」這項經典之作的手機品牌,對於該如何去設計一台摺疊手機,自然是非常的有見地,而 razr 50 ULTRA 除了提供 3 款經典配色,包括「海軍藍」、「凹豆綠」與「Pantone™ 蜜桃金」 之外,機身架構更是巧妙結合 6000 系列鋁合金 + 科技奈米皮背蓋 + 第五代星軌轉軸,確保手機外型兼具懷舊風格的同時,也能享有高階質感的使用體驗。

特色一:外型設計 - 摺疊螢幕
特色一:外型設計 - 第五代星軌轉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特色一:外型設計 - 背蓋設計

還有就是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採用的雙螢幕設計也很受到網友的喜愛,畢竟說起小摺疊手機的螢幕挑選重點,除了單看外螢幕在日常運用上是否足夠便利,另外則是內頁螢幕的摺痕能否做到愈淺愈好。好在 razr 50 ULTRA 既可以透過 4 吋 pOLED 外螢幕進行各項手機操作,位於內部的 6.9 吋 pOLED 內頁螢幕更是仰賴新一代的鉸鏈設計,使螢幕看起來幾乎沒什麼摺痕,且內外雙螢幕都擁有最高 165Hz 螢幕更新率,操作起來的手感也確實滑順,表現非常好。

特色一:外型設計 - 實用外螢幕
特色一:外型設計 - 內頁摺疊螢幕

特色二:4 吋實用外螢幕

現在的直板手機為了追求全螢幕體驗,以外型設計的角度來說,除了各自的背蓋與相機模組設計有所差異外,光看手機正面其實很難看出個所以然,但是小摺疊手機可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像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擁有高達 4 吋實用外螢幕設計,不僅在操作上不會被工具列給擋住外,平時也能自由搭配多項背景主題,盡顯個人風格特色。此外,razr 50 ULTRA 的外螢幕因為尺寸足夠大的關係,網友們也很推薦在通勤時間觀看影片、瀏覽網頁等操作,實用性可說是相當的高。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可直接透過 4 吋實用外螢幕觀看影片。
除此之外,Motorola razr 50 ULTRA 由於本身具備可摺疊的這項特性,因此在手機處於半摺疊狀態下,除了能搭配 4 吋實用外螢幕查看相機預覽畫面,接著再對 razr 50 ULTRA 外螢幕旁的主相機比出手勢 5 即可完成自拍,體驗上簡直媲美自帶腳架的攝影手機,因此深獲不少網友的好評,如果是熱愛獨自拍照的你,絕對不要錯過這款實用的小摺疊手機!

▲Motorola razr 50 ULTRA 也能搭配 4 吋實用外螢幕輔助自拍使用,操作起來相當方便。

特色二:4 吋實用外螢幕 - 瀏覽網頁情境_1
特色二:4 吋實用外螢幕 - 瀏覽網頁情境_2
特色二:4 吋實用外螢幕 - 瀏覽網頁情境_3

主鏡頭實拍照

特色二:4 吋實用外螢幕 - 人像實拍_1

特色二:4 吋實用外螢幕 - 人像實拍_2

特色三:moto ai

說起生成式 AI,Motorola razr 50 ULTRA 這次也有導入全新的 moto ai 應用,其中搭配「Magic Canvas」功能,只要使用文字輸入就可以產生獨一無二的 AI 桌布圖片,儘管目前僅支援英文,但可玩性依舊出色,推薦大家有機會也能體驗看看。至於「風格同步」則是藉由將拍攝的對象或物件上的圖案,即時產生對應風格的 AI 桌布圖片,可隨時支援不同的穿搭規劃。
另外,Motorola razr 50 ULTRA 也有預設搭載最多人使用的 Google Gemini,基於 AI 多人使用才擁有大數據的系統學習,Gemini 堪稱目前市面上優化速度最快的 AI 工具,而 razr 50 ULTRA 也只需要按住電源鍵就能喚醒 Gemini 功能,網友也對此相當滿意。

Magic Canvas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可透過「Magic Canvas」下達指令生成 AI 圖片。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利用「Magic Canvas」生成 AI 圖片設為手機桌布。

風格同步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利用「風格同步」功能可以將拍攝下來的麻豆照片(其他物件也可以)轉為生成式 AI 圖片。

▲步驟一,先使用 Motorola razr 50 ULTRA 開啟「風格同步」,接著拍下你想要拍攝的物件。

▲步驟二,接著點選紅框標記的「儲存並設定桌布」按鈕。

▲步驟三,最終即可生成 AI 圖片並作為桌布使用。

▲步驟四,另外你也可以將生成好的圖片另存起來,然後將其設定為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外螢幕的桌布使用。

特色四:雙向翻譯

語言不通相信是不少人在出國時會遇到的第二大麻煩(第一大麻煩當然是預算不夠),但是別擔心,因為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可是有具備「雙向翻譯」功能,無論你今天是要去日本還是韓國,razr 50 ULTRA 都可以一秒化身為專業的翻譯小助手,即時在對話的同時快速轉譯雙方的語言,讓你出國不用再隨身攜帶旅遊會話小本本,徹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無障礙。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可搭配「雙向翻譯」功能,方便大家在出國時自由交談。

▲Motorola razr 50 ULTRA「雙向翻譯」實測一覽(中文 > 日文)。

特色五:eSIM

為了能在國外順利上網,不管你是先在國內準備好漫遊預付卡,或是到了海外再購買上網 SIM 卡,反覆插拔手機卡槽,甚至還要保管自己換下來的 SIM 卡,想想都覺得麻煩。幸好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本身就有支援 eSIM 服務,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在手機購買上網方案,除了整體費用相比傳統漫遊更划算外,即便你隨時有更換不同國家的行程需求,也能透過 eSIM 快速切換當地行動方案,不少網友表示體驗相當便利。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支援免插實體卡的 eSIM 上網功能。

▲如果沒有 eSIM 服務,過去在切換海外行動網路時總是需要反覆插拔手機 SIM 卡,實在有些麻煩。

特色六:45W 快充

Motorola razr 50 ULTRA 作為一款小尺寸摺疊螢幕手機,雖然外型確實是小巧,但卻擁有以小摺疊手機來說相當大的電量配置,內建 4,000mAh 電池,可足以應付一整天的日常續航。更厲害的是,razr 50 ULTRA 還有提供 45W 的有線快充,以及 15W 無線充電速度,不但能為手機帶來源源不絕的續航力,看你平常習慣使用什麼充電方式也完全沒有問題。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內建 4,000mAh 電量,滿足正常情況下一整天的用電需求。

▲Motorola razr 50 ULTRA 不僅支援 45W 有線快充,同時還兼具 15W 無線充電。

特色七:IPX8 防水

現在的手機要是沒有防水還真不行,姑且不提這午後陣雨的天氣,要是在工作、讀書期間一個不小心打翻水杯,萬一手機不具備防水那可能就 GG 了。當然這樣的困擾並不存在於 Motorola razr 50 ULTRA 身上,因為它可是擁有 IPX8 防水功能,就算是在淡水下 1.5 公尺也能使用 30 分鐘安全無慮,更別說只是水杯倒翻的程度,完全不用擔心啦。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機身具備 IPX8 防水,可在淡水下 1.5 公尺提供 30 分鐘保護。

▲Motorola razr 50 ULTRA 即便遭遇突如其來的水杯倒翻也不用怕!

Motorola razr 50 ULTRA 產品評價

綜合以上網友們對於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感到滿意的 7 大功能特色,相信大家也能明白為什麼 razr 50 ULTRA 可以獲得近 6 成網友的好評,畢竟這功能給的實在很豐富,日常體驗也相當到位,讓人不喜歡它都困難。
此外,由台灣大獨家販售的 Motorola razr 50 ULTRA 不僅是市面上罕見支援 eSIM 的小摺疊螢幕手機,4 吋實用外螢幕不但尺寸大,又能提供多樣化的功能,甚至想透過不同的 AI 生成桌布搭配穿搭也不在話下。如果你有打算入手一台體驗相當全面的小摺疊手機,那麼這款獲得不少網友好評的 razr 50 ULTRA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推薦給首次體驗摺疊螢幕手機的消費者們。
台灣大獨家販售 Motorola razr 50 ULTRA 指定專案 0 元起 前往查看 延伸閱讀:
[SOGI調查報告]Moto razr 50 ULTRA能買嗎?近6成網友這樣說
Motorola razr 50與razr 50 ULTRA小摺疊手機7月上市 價格2萬2有找起
封面螢幕變更大了!Motorola razr 50與razr 50 Ultra摺疊手機中國發表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