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麥卡貝網路電視的總經理廖啟璋(Eric)談《木曜4超玩》的爆紅過程,感覺就像看他在玩不斷打怪的遊戲,最後解鎖任務,等級提升,往下一關邁進。
麥卡貝旗下節目的包含《木曜4超玩》、《Co-Living同居時代》、《現在宅知道》以及棒球賽事轉播,其中人氣王《木曜4》自 2015 年 3 月開播以來,創下嶄新台灣紀錄,2018 年 8 月原創節目總觀看次數突破 1000 萬、2018 年 11 月台灣第一個訂閱人數破百萬的網路實境綜藝節目。目前《木曜4》累積超過 200 支原創影片、維持 151 萬人的超人氣訂閱數、最強影片《一日系列》市長柯 P 更有高達 1445 萬次瀏覽,創作能力驚人。
「我們 3 個走過地獄!」Eric 說的 3 人,除了他自己,還有《木曜4》節目製作人李俊傑(陳百祥)、主持人邰智源(邰哥)。 地獄,是不被外界看好、沒有人願意下廣告、觀眾覺得你不有趣,這些都是做節目的致命傷。
從直播到做綜藝節目:沒原創就滾
麥卡貝背後的公司是隨身遊戲,主要業務是做行動網路串流平台(streaming),起初是有平台技術,和其他電信商、娛樂內容商合作提供用戶下載內容,但做一做卻發現,台灣影視內容在網路上缺乏競爭力。「那時候年輕人在網路上都在看土豆、優酷網的東西,」Eric說,台灣從前明明有很強大的影音內容生產,現在大家都在看外國的節目,於是產生自製影視內容的念頭。
2013 年麥卡貝上線,從電玩直播做起,因為一開始想到吸引網路觀眾,最大的利基是電玩族群,Eric 分析,麥卡貝有直播技術,而且台灣的電玩族群是第一波開始看網路直播的人,結果卻發現,除非有很強的內容,不然平台再怎麼做,用戶只會被更大的平台吸走。其次,雖然他們說服了一些台灣當紅的遊戲實況主加入,但最後廠商會認為,「我為什麼不直接找實況主下廣告,何必要透過平台商?」
這也是促使他們往內容自製邁進的一個原因,「 你沒原創,就不要跟人家玩;你拍不出好東西,就滾。 」只有好自製內容,誰主導平台就一點也不重要,大家 follow 的是好內容。
網路收視群需慢慢培養,被酸過氣藝人也沉住氣
2015 年《木曜4超玩》開播,做實境綜藝,一開始也嘗試直播,但馬上就碰到幾個問題。第一,藝人不習慣直播節奏、表現不好笑,「我告訴你,藝人做直播真的沒有很厲害。」
Eric 解釋,台灣多數節目是預錄,拍完後可以後製,「觀眾看到的可能是他被剪出來 20% 好的地方,其他的 80% 都不行,」但上直播的時候,一個人是 100% 被觀眾看到,藝人容易被比下去,「那些實況主很會講,直播的時候沒有冷場,你根本沒有辦法跟這些人比。」
後來他就想,「不行,我們要讓邰哥回到他擅長的戰場,不然會死得很難看。」所以他們是第一個在直播裡面放 VCR 的節目,先讓邰哥做好一些 VCR 再剪精華,播出時討論拍攝中間發生什麼事情,讓藝人回到他比較習慣的模式。
Eri c說,他們摸索了快 3 年,才慢慢走出地獄,找到最適合的節目手感,養出固定觀眾。他也表示,那段時間不少人喜歡酸邰哥,網路上甚至有「過氣藝人」等言論,但邰哥反而拿這些當做調侃自己的素材,慢慢贏得觀眾緣。
廣告主只看收視率,沒人知道流量代表什麼
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當時的廣告廠商也不敢相信他們提供的流量數據。以前沒有一個網站有公信力,大家都有自有平台,號稱每天的到訪人數有多少,所以廠商基本上不相信流量數據,直到近幾年單一平台 YouTube 逐漸掌控市場,訂閱人數、觀看次數等數據較公開透明,整體網路影音廣告市場才開始好轉。
Eric 感慨表示,剛開始那樣的環境找廣告商也很痛苦,所以《木曜4》團隊特別感謝願意合作的廠商,節目中的業配廣告台詞,常常可見到「感謝XX廠商,讓《木曜4》多活 X 天」,這的確是團隊的真實心聲。
一日系列爆紅原因:有梗才拍,不拍開箱文
「柯 P 是個核爆,一爆就兩倍、3 倍翻上去,」Eric 表示在《木曜4》的一日市長那支影片之前,他們一支影片已經從幾萬人點閱,做到 70、80 萬的水準,但那支影片之後更是連環上爆。
他們很早就接觸過柯文哲,第一次提案的時候被拒絕,但幕僚留下他們的聯絡資料,所以第二次是柯 P 幕僚主動聯繫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多人引起共鳴?「我覺得那時候大家看到柯 P 的報導都是很零碎的,沒有人像我們那麼長時間跟拍。」
拍完柯 P 後,當然吸引不少政治人物找上門,他們最後都 say no。Eric說,他們在乎的是在網路上有沒有梗,而不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他們不怕政治人物在網路上有爭議,但不能是一面倒的負評,所以之後再拍的政治人物,只有台北市議員呱吉(邱威傑)。
當然,除了政治人物,企業也找上門。他直言,有的企業主覺得工廠自動化、生產線的畫面很美、很好看,但這是老闆對自家產品有愛,以一個外人來看卻很無聊。「我們會告訴他們,我把你的東西拍成一日,不會有人看,但我會問有沒有別的工商形式。」 他認為的「好看」,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普世價值,這個工作背後辛苦或新奇,讓觀眾能感動或感同身受 。
他也嚴格禁止底下的企劃人員提出 YouTuber 都在拍的內容,「我都說,你敢給我拍開箱你試試看!」他會告訴同事,YouTuber 能拍的東西,他們不拍,那是紅海,不要去碰,要做就要去找藍海。
終極目標:要做Netflix等級的節目
問他麥卡貝下一階段的目標,或他看得見的競爭對手是誰?他認為跨國平台 OTT 崛起後,作品的國界就消失了,作品界線也模糊,因此, 要看你推什麼產品,競爭者才會被定義出來。
例如你將來推出戲劇作品,競爭者會是其他產製戲劇作品的內容商,所以他的眼光就不僅是台灣的電視行業,而是所有優秀的內容產製者。他看齊的標準是 Netflix,他希望麥卡貝的作品,國外也看得懂,「如果能跟優秀的作品競爭,是一件很榮譽的事情,那也是麥卡貝想要走的路。」
一路走來,從無人相信到廠商主動找上門詢問合作,他不想以賺不賺錢來衡量成功這件事。「我今年已經 51 歲,這家公司明年就 25 年,我也做到 EPS 快 5 塊過,」但他最想做的其實是做一家讓人感動的企業。
「賺錢的企業很多,你比不完,但有什麼企業你提出來,大家會很愛你。台灣被愛的企業其實不多,可是我覺得我們有被愛,我覺得這件事就還滿好的。」
延伸閱讀
2019 台灣百大網紅榜單公布!這些人你認識嗎?你跟上時代了嗎?
為何要做「阿滴日常」?阿滴談 YouTuber 的轉型與延伸:我沒有失去初衷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