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落幕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成為媒體寵兒,在台灣掀起一陣「AI旋風」,讓AI伺服器、AI電腦供應商廣達、華碩、技嘉等,以及晶片、半導體科技公司台積電、聯發科等的股價大幅上揚,電子科技股民獲取不少AI紅利。
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國際大廠紛紛來台設立資料中心,輝達、超微更積極籌劃在台成立研發中心,帶動了台灣另一波的經濟發展。數位科技的進步,短短20、30年間,台灣經歷資訊化、網路化、行動化、雲端化及智慧化的五化過程,去(2023)年生成式AI推出,更進入了AI世代.台灣也因台積電、廣達而成為全球半導體晶片、AI伺服器供應的重心。筆者從事資訊科技相關的學術研究40多年,除了關注科技對經濟、產業的影響,也注意科技對社會所帶來的衝擊。深深感受到社會的貧富落差因科技進步而加劇,富者恆富,貧者愈貧。BBC去年12月的新聞報導「The growing gap between the UK's "haves and have-nots" is in danger of becoming a "chasm"」這貧富差距將變成鴻溝的警示,有與無的落差(gap between haves and have-nots)絕對不限於英國,而是全球性的現象。
經濟學家曾經稱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兩極化」為K型復甦。字母K的上半指金融市場的上漲趨勢,而下半則指實體經濟的衰退,金融面與實體面差距呈喇叭型地擴大。這K型化也反映在新冠疫情後不同產業復甦程度的差距。在這科技發展浪潮中,現實社會民眾的X有與無的落差,也正呈現K型化,X有與無的落差的X可以是經濟面,數位面、或知識面等,如何消弭或縮減兩者之間的差距值得我們關注。
台灣早期的城鄉數位落差是因偏鄉地區電腦硬體設備的不足,學生根本無法進行數位學習。但光有電腦硬體設備還不夠,也需要透過電信業者,強化偏鄉的網路服務及覆蓋率,政府因而推動「班班有電腦,家家有網路」的措施,改善基礎數位環境,以縮短城鄉數位落差。
台灣經歷五化的社會變遷,行動裝置、寬頻網路雖已普及,但「科技知能的落差」亦即數位素養、科技知識與技能落差,依舊很大,在AI時代尤其明顯。大家都會談AI,但AI到底是什麼?該怎麼應用?知與不知的民眾已形成兩個族群,只有少部分人能掌握新科技,大部分人則被排除在外,X落差的K型化,也反映在社會的貧富差距,導致X無的族群成為相對的弱勢,恐造成社會問題。
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攜手創造善循環
要消弭X落差,第一是要富者如科技巨頭、能者如高知識分子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他們受惠於科技發展,更應回饋社會,挹注資金,投入教育,培養人才,落實文化發展。30年前中研院李遠哲院長,號召企業家捐資十億元,創設「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就是一例,對高教之攬才、留才做出很大貢獻。期盼更多有遠見、有愛心的企業家能以身作則投入社會公益,引領社會風氣,塑造公益文化。第二是要全民負起個人社會責任。對科技嫻熟的知識分子與專家,應騰出時間與精力做科技宣導及科普教育,提升民眾的數位素養與科技知能,而科技素養不足的民眾,則有責任要利用時間學習新知識,提升自我能力。縮短X有與無的落差是每位公民的責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塑造助人即助己的善循環。
期盼有權位的政府官員、有資源的企業家、有知能的教育家、行有餘力的慈善家、社會人士,以及一般庶民,在AI、數位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的時代,都能關注社會的X落差,雖然這落差不能完全消弭,只要我們都善盡個人社會責任,由你我做起,至少可以不讓社會X落差持續擴大,或許就是好的開始。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資創中心、資訊所客座講座,曾任中興大學校長。陳品融採訪整理)
Calvin 資訊的取得學習與應用機會的不平等
是當代社會問題的根本來源
佔優勢的族群如果沒有意識到這種鴻溝
如果還是頑固地待在資本主義菁英層的舒適圈內
所謂的第三世界
就會逐漸變成整個國家的現實世界
08月03日19:2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