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話題》請聽冥界捎來的馬祖卡舞曲:《蕭邦的傳聲者》

Openbook閱讀誌
更新於 05月29日04:15 • 發布於 05月29日03:00 • 陳太乙

2019年,艾力克.菲耶受邀參加臺北國際書展。接風宴席間,一番寒暄過後,把酒言歡之際,出版社的代表們善盡地主之誼,熱情地請初次來臺的作家說說想去哪些地方,想認識臺灣哪方面的文化。我清楚記得,記者出身、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得主,以將真實報導改寫成小說聞名的菲耶,他的回應是:「有沒有什麼荒唐離奇的傳說?我喜歡蒐集各種不可思議的怪事。」

《蕭邦的傳聲者》寫的就是一宗靈異事件:1990年代的布拉格,有一名57歲的女子聲稱自己能與已逝世超過150年的蕭邦通靈,並且在他的口述下,譜寫,彈奏出音樂家從未發表過的「新遺作」,數量多達上百首。世界知名的捷克古典樂唱片公司Supraphon打算請她錄製專輯,當地各大報亦對她進行採訪。暫且不論這些樂曲之真偽,整起事件已引發討論,立場分派,儼然有形成熱潮的趨勢,也就是說,極具新聞價值……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實在是個比菲耶的得獎作品《長崎》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然而,它還真的有事實根據:蕭邦的傳聲者,薇拉.福爾蒂諾娃,其原型為英國人羅斯瑪麗.布朗(Rosemary Brown),而與布朗女士通靈的可不僅蕭邦而已!

英國作曲家羅斯瑪麗.布朗(圖源:wikipedia)

最先找上她的是李斯特,然後,德布西、葛利格、舒曼、布拉姆斯、貝多芬、巴哈、舒伯特、拉赫曼尼諾夫,甚至莫札特及史特拉汶斯基…… 幾乎所有音樂大師都曾借她之手發表他們「生前來不及譜寫的作品」,藉以「證明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970年,飛利浦唱片(Philips)曾挑選她「記錄」下來的17首樂曲,外加她本人的說明,灌錄了一張黑膠唱片《A Musical Seance》(LP Philips 6500 049)。如今,布朗女士雖不致被定調為騙子,但多半被視為心理異常,她的行徑有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平庸模仿,或者在潛意識中利用化身為世人公認的天才來肯定自己的創作。

煞有其事之事,是神?是靈?是鬼?是複雜精神狀態之投射?或者,只是純粹的謊言?

在Seuil出版社錄製的書介影片中,菲耶說,他寫《蕭邦的傳聲者》這部小說,一方面是針對藝術領域中常見的神祕騙局提出思考,另一方面,他更想探討科學的極限,理性與非理性的界線,超現實在現實中的可能。事實上,這兩項動機在他早期幾部作品中已有跡可循。前者,例如貫穿《巴黎》全書情節,那份傳說中足可將蘇聯老大哥拉下臺,但連作家本人都記不清內容的手稿。

而關於科學進步的迷思,《三境邊界祕話》這本迷人的短篇小說合集,分別以神話、寓言、科幻小說等體裁敘事,遊走於虛實之間,深具洋溢黑色幽默的諷刺效果。若說此前在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是憑空消失(disparition),例如講述多起日本平民遭北韓綁架案件的《日人之蝕》,此次《蕭邦的傳聲者》呈現的卻是顯靈(apparition),亦即一種憑空出現的強烈存在。

消失的背後往往有人為意圖操控,是陽謀是陰謀,是尚未被揭發的祕密。但顯靈異象卻直接衝撞人類為擺脫對大自然的恐懼而逐步建構起來的理性思考,不受控制,無從解釋。神祕令人不安,因為理智不容許失常,一切必須有因有果有證據。

菲耶認為文學是描繪及探討靈學奧祕的絕佳工具,他喜歡刻意營造不確定感,將讀者置於脆弱不安,不知所措的狀態,進而產生一種佛洛依德所謂的「怪怖心理」(das Unheimliche)。也就是說,失去家一般熟悉的安全感,隱祕被暴露,親近且深信之事物變得令人擔憂,簡單而言,使人開始疑神疑鬼。

艾力克.菲耶 (圖源:衛城出版)

記得也是在那次臺北書展上,曾有讀者讀了〈三境邊界祕話〉這篇與書同名的小說,覺得一頭霧水,抓不到重點,詢問菲耶該如何理解。他的回應是:「這篇小說不是用來理解的,是用來感受的。我就是希望讓讀者體會與故事主人翁相同的失重感。」

然而,身為菲耶的忠實讀者,感受著真相撲朔迷離,情節膠著難解之同時,我無法忽視這位小說家擅長的「時空大挪移」如何扭轉了整起事件的詮釋可能。冷戰時期的東歐,極權統治下的處境,始終為菲耶提供測試人性的實驗場。而這一次,參數稍作調整,時空界定在1995年的布拉格,《蕭邦的傳聲者》帶我們認識剛經歷天鵝絨革命,和平分立,初嘗獨立自主的捷克共和國。

充其量成為心理分析學研究對象的英國靈媒,若生長在布拉格之春幻滅後的捷克斯洛伐克,恐怕等同中古世紀的巫婆,該被趕盡殺絕。而1989年後,政權雖相對和平移轉,長久佔據人心的恐懼卻難以立即同步消弭。在天鵝絨革命過後不久這段微妙的重整轉型期,陌生的自由或許亦散發著怪怖感,竟是不安的來源,令人不知如何拿捏,彷彿生命中一項不可承受之輕。

1989年12月1日在布拉格集會的人群。(圖源:wikipedia)

故事主軸看似飄忽難捉摸的靈異與笛卡兒理性主義的對決,在我讀來,又何嘗不是曾擁抱唯物論及無神論度日,生存,鬥爭,甚至求上位那群人在新世界裡的焦慮掙扎?對照通靈者薇拉.福爾蒂諾娃的氣定神閒,甚至對於蕭邦找上她一事感到些許榮幸幸福,且看負責查出真相的記者路德維克.斯拉尼,為了不讓自己的理智斷線,搬用了多少最先進的科學理論——從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心理學、精神分析、到量子物理——力求證實……

證實什麼呢?當現實牽強,而虛幻無懈可擊,當界線模糊,真假不分,甚至對調,儘管荒謬也要一個真相時,真相究竟為何?所謂真相又是誰說了算?塑造不可靠的現實向來是菲耶的策略,《蕭邦的傳聲者》一面用類似推理小說的敘事迫使讀者跟著動腦解密,一面也設下陷阱,帶你不知不覺地迷途,茫然,錯愕,掩卷時打個哆嗦,重新睜眼時,換一個視角看世界。

至於為什麼會把理性與靈性的抗爭舞台設在捷克呢?菲耶說,因為他當時在布拉格駐村寫作,這個孕育出卡夫卡、赫拉巴爾、昆德拉、德弗扎克等天才的藝術之都,是他最喜愛的歐洲城市,而且布拉格以傳說多濃霧多聞名,也非常適合這則靈異故事。而我想,既然挑了這個終結專制後選出詩人總統的國家,總能超越時空捕捉靈感的菲耶,早已宣告孰為勝利的一方。●

蕭邦的傳聲者
La télégraphiste de Chopin
作者:艾力克.菲耶 (Éric Faye)
譯者:黃馨逸
出版:衛城出版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艾力克.菲耶(Éric Faye)

1963年生,曾任路透社記者。菲耶著作甚豐,獲獎頻繁,他在1991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隔年出版第一部小說,其後陸續出版散文、遊記、評論與小說等作品30餘部,包括《我是守燈塔的人》(榮獲雙叟文學獎)、《雨海上的郵輪》(榮獲法蘭絲瓦.伽利瑪聯合國文教組織獎)、《我的未來灰燼》、《一段沒有你的人生》、《我的夜車》、《可憐蟲工會》、《不留痕跡的男人》(弗朗索瓦‧畢耶度獎)、《長崎》(榮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臺灣已出版的菲耶作品包含《長崎》、《三境邊界祕話》、《巴黎》、《日人之蝕》等,《蕭邦的傳聲者》為其最新小說力作。

閱讀通信 vol. 283》說好不提《星際效應》

手指點一下,您支持的每一分錢

都是推動美好閱讀的重要力量

  • 定期贊助

  • 單筆贊助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300

  • 500

  • 1,000

  • 成為Openbook贊助之友

  • 陳太乙(譯者)
    2024-05-29 11:00 蕭邦的傳聲者, 艾力克.菲耶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