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屬於哪一世代的人?如果是在 1995 年前出生,你的童年很可能是放學後跟同伴一起在外面,玩到天黑才回家。然而,Z 世代(書中定義為 1995~2010 出生的人)以後的青少年,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更多時候是沉浸在社群媒體,你覺得這樣的童年差異,會造成什麼影響?
這是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讀完《失控的焦慮世代》後的思考,他認為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童年對未知事物的探索,他不禁好奇,如果在科技中長大的孩童,還會有這樣的結果嗎?
童年大重塑世代:從在戶外玩耍,到室內滑手機
美國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曾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後來觀察到智慧型手機對青少年影響很大,進而著手研究,2024 年推出《失控的焦慮世代》一書,登上《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即時暢銷書榜冠軍、華爾街日報 2024 年 10 大書籍。
書裡提到的「童年大重塑」(The Great Rewiring of Childhood)現象,正好能回答蓋茲的提問:Z 世代以後的年輕人,童年從在戶外玩耍逐漸過渡到以手機為主,會間接影響他的社交、認知和情緒能力。
數位活動對人類的負面影響
1. 社交剝奪:互動時間縮短,影響青少年社會化的可能
數百種針對哺乳類的研究顯示,人類會透過玩耍促進神經元的連結,想想看孩子的成長過程,先是蹣跚學步,接著開始能玩更高階的遊戲,例如鬼抓人、躲貓貓;學會辨識同伴的情緒、解決衝突等,再更大一些,換成口語遊戲,如聊八卦、揶揄和開玩笑,這些過程讓孩子們社會化,懂得自我管理、培養出韌性。
美國調查機構監控未來(Monitoring the Future)調查發現,青少年與朋友相聚互動的時間在 2011~2018 年約下降 40 分鐘。海德特發現,這些數據背後的原因,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這樣的社交剝奪,對於青少年社會化、大腦神經元有負面影響。
2. 喪失睡眠:使用 3C 會使人晚睡、入睡時間變長
數位活動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還有另外 3 種。失去睡眠是一種,為了滑手機,青少年會變得更晚睡。社會心理學家珍.特溫格(Jean Twenge)的研究發現,大量使用 3C 產品,會讓睡眠時間變短、入睡需要的時間變長,被剝奪睡眠的青少年,在注意力、專注力等方面表現,也會不如睡眠充足的人。
3. 注意力破碎:思緒不斷被打斷,難以專注
再來是注意力碎片化,手機平均每天會收到 192 則通知,等於醒著的時間,每 5 分鐘就會收到一則通知,會使人思緒中斷、注意力下降。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期刊(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Journals)研究,讓大學生將手機放在實驗室的不同地方,並接受與專注力有關的測驗,結果發現,看不到手機的學生表現最好,而能看到手機的學生,表現最差。
4. 網路成癮:App設計使人上癮,難以戒斷
最後是成癮問題,科技公司在設計手機應用程式時,會盡可能吸引消費者使用,例如運用鉤癮模式,鼓勵消費者在上面付出心力,比如發文、留言等,讓他們跟其他人互動,進而花更多時間在上面。當使用者離不開手機,就會有成癮問題,就像毒品上癮一樣,不用就會出現戒斷症。
除了上述影響,社群媒體造成的比較心態,也會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位名為艾莉西絲.史班斯(Alexis Spence)的女孩,在 10 歲那年註冊 Instagram 帳號,演算法為她推送的內容,從最初的健身、模特兒照片,再到節食建議,看著那些精美的照片,讓她的價值觀受到影響,出現容貌焦慮,在電腦寫下「去死、醜陋、自殺」等字眼,後來罹患厭食症與憂鬱症。
海德特發現,不只史班斯,全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變差的時間點,正好與手機應用程式蓬勃發展的時間重疊。2010~2020 年,美國國高中青少年重鬱症患病率成長超過 100%,焦慮症發病率成長 139%,而女孩的自傷次數成長 188%(英國研究發現,女孩花在社群媒體的時間愈多,愈容易患有憂鬱症),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加拿大、英國、澳洲、北歐等國。
社交媒體的「社會量表」,加深手機世代的焦慮
數位活動會傷害青少年,但卻很難完全禁用,因為這是一個集體行動問題(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指的是因為沒有彼此協調,大家各做各的,導致最終結果對所有人不利,例如沒有規範青少年禁用手機,最後大家都在用,讓學習效率下降。
為了解決問題,海德特建議父母們彼此協調,比如說好不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當一定數量的家庭這麼做,孩子就不用擔心被排擠,也有一起玩耍的夥伴。
除了使用者本身,科技公司也應負起道德責任。2021 年一份從 Meta 流出的檔案,被發現臉書針對青少年進行深入研究,了解他們容易受到情緒、獎勵等大腦顳葉中的系統主導,進而設計出能吸引用戶長時間停留的介面和系統。
然而,數位活動的負面影響可不只針對青少年。即便是成年人,也可能因為長時間盯著 3C 產品而輾轉難眠、注意力下降,甚至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社會心理學家馬克.李爾瑞(Mark Leary)提到,人類會在大腦裡建立社會量表(sociometer),提醒自己在社交圈的人氣與排名,就算是成年人,看著其他人在社群媒體上展現精彩生活,也會受到影響,懷疑自己不夠好。這本書讓人看到自己是如何走入應用程式設計師的陷阱,對數位活動愈陷愈深,也警惕自己,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不過度使用,避免成為「焦慮世代」。
### 書籍介紹
書名: 《失控的焦慮世代》
作者: 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湯瑪斯・庫利(Thomas Cooley)倫理領導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2018 年出版《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探討美國高等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被選為《彭博商業周刊》年度好書,2024 年再推出《失控的焦慮世代》,聚焦科技對年輕人的影響。
出版社: 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 2024.11.29
ISBN: 9786267063866
核稿編輯|林庭安
延伸閱讀
放下手機還不夠!5 項暖心指引,幫你找回專注生活的樂趣
比爾蓋茲 2024 年度推薦書單!怎麼看待 AI?用4本書拓展視野與格局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Steven 人類變笨了!?未來AI普及化後會更嚴重。
8小時前
黃小榮 現在真的一堆「社恐」…人與人有溫度的對談都不會用了…科技發展帶來的「無溫度交流」
7小時前
Pan 用手機。都是看的。不會思考
7小時前
婷媮 我不用社交軟體
除了聯繫必須用的,手機對我來說微型電腦而已
我電話都不接,不可以的人我就是拉黑
8小時前
fulong 先進的神明創造人類,人類進化後毀滅神明,爾後進化人類創造AI機器人,AI機器人進化毀滅人類,這就是地球未來的宿命,未來的宇宙如同電影中所展現的星球大戰。
8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