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健保藥價蛇年改革一次拆解:缺藥有解?「普拿疼」迷思怎辦?

遠見雜誌
更新於 01月11日19:31 • 發布於 01月10日10:56 • 周彥妤

國人用藥高達七成為進口藥,近年地緣政治因素加劇,缺藥問題頻傳,衛福部推動健保藥價改革,釋出四大利多,有機會改善藥價給付規範,國產製藥共同受惠,力拚農曆年後上路。緊握學名藥商機,生技廠爭相搶市;不過,藥師普遍認為,民眾仍有學名藥矮一截、原廠藥高一等的迷思,這個觀念遇「普拿疼」又轉彎,要徹底翻轉,扶植國產藥發展,仍有一段路要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衛福部指出,「學名藥」與「原廠藥」具相同品質、安全及療效。「原廠藥」為藥廠經過長期研發與實驗、取得專利的新藥;「學名藥」則是於新藥專利期過後,證明品質、安全與療效和原廠藥相當的藥品。

原廠藥更好?衛福部:學名藥一樣好

衛福部表示,學名藥與原廠藥具相同主成分、劑量及劑型,且須透過藥品生體相等性(BE)試驗,證明具相同療效。此外,針對學名藥品質,於我國上市前採用與原廠藥相同審查標準,且其製造廠亦需符合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的藥品優良製造規範。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衛福部健保署2024年11月20日預告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釋出四大藥價優惠改革利多。

藥價改革四大利多,鼓勵國產學名藥發展

首先,健保署擴大鼓勵國內藥廠製造創新藥品,凡在國際上市許可2年內新藥,或十大先進國家核准上市滿5年、但屬國內新成分新藥,將可比照台灣首發新藥,給予優惠核價。

第二,健保署鼓勵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品及時進入市場,提供處方用藥選擇,針對原廠藥逾專利期5年內首兩張取得藥品許可證的國內製造學名藥或生物相似性藥品,最高給予原廠藥相同價格。

第三,國內製造藥品將給予優惠藥價,以穩定供藥,包括採用國內生產的原料藥,或國內安全性臨床試驗獲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且增列於仿單上,以及最早向主管機關為P4專利聲明且獲准核發藥品許可證的學名藥,只要符合這三項條件之一,未來健保核價任一皆可加算10%。

第四,為確保供藥穩定,合理保障藥價,只要同時符合主管機關公告必要藥品、同分組內有國內製造品項、同分組分類未逾三品項等三項條件,當年度藥價不予調整。

健保署擴大鼓勵國內藥廠製造創新藥品。洪毓琪攝

健保署擴大鼓勵國內藥廠製造創新藥品。洪毓琪攝

台灣用藥醫療比重世界之冠原因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衛福部核定今年健保總額預算達近9300億元,是歷年成長金額最高一年。然而,就藥品給付占比而言,去年台灣藥費的醫療比重為世界之冠,約占28.9%、約2300多億元。鄰近日本、韓國則在16.2%至16.8%不等。

他說,放眼美國等先進國家,鼓勵醫師、藥師大量使用學名藥,才能讓醫療資源觸及更多人,連帶讓醫療費用下降;反觀台灣,用藥如此之大,推動學名藥卻遭逢許多瓶頸,學名藥均按政府規範生產,並經嚴格把關,仍不時有醫療人員公開稱原廠藥更好,豈非如「打臉」主管機關,進而讓根深蒂固的迷思,更加牢不可破?

黃金舜舉例,普拿疼是學名藥非原廠藥,因廣告成功打開知名度,就前線藥師觀察,民眾普遍習慣將含乙醯胺酚成份藥物,直接稱為「普拿疼」,「認為頭痛就要吃普拿疼,」但其只是商品名,即使藥師秉持專業提供建議,多年來仍難翻轉認知,這類案例更是屢見不鮮。

他表示,維持用藥穩定,是重中之重,尤其台灣面臨新藥卡關,進不來市場,適逢超高齡社會來襲,整體社會用藥需求恐怕只會提升,醫療韌性若不足,實在不利民眾福祉。他強調,尊重市場民眾自由選擇,但政府推動推動藥價改革同時,應大力宣導,否則單靠藥師力量,就如狗吠火車。

阿斯匹靈等原廠藥曾被迫退出健保

另一方面,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日前也發布聯合聲明指出,隨著全球藥品市場變遷,以及供應鏈挑戰日益增加,時常都有原廠藥揚言退出台灣聲音。2003年起,就有阿斯匹靈等原廠藥抱怨藥價過低,被迫退出健保。

事實上,除了價格因素,專利保護過期、市場需求變化、學名藥競爭、進口成本增加,都可能是退出市場的原因。

聯合聲明指出,觀察世界各國原廠藥在專利逾期後市場占有率,如美國、歐盟、加拿大等先進國家,逾專利期原廠藥市占比僅10至20%;原先原廠藥占較高的日本,在政策引導下,學名藥使用比例在2023年達到80%。各國政府在財源有限的情況下,專利保護期間引進新藥,專利過後鼓勵使用學名藥,成為平衡的兩全政策。

依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藥品及醫用化學品進出口統計金額,2023年出口值17.8億美金、進口值66億美金,藥品貿易逆差達48.2億美金;2022年,受疫情影響大量進口疫苗,貿易逆差更高達67億美金。由此可見,台灣醫藥品依賴進口程度相當大,若遭遇戰爭衝突,對社會防衛韌性是極大挑戰。

聲明表示,因應國際區域衝突不斷,各國近年開始強化短鍊供應韌性安全,美國、歐盟、英國、日本不約而同推出鼓勵藥品在地生產政策,確保藥品供應可近性,保障民眾用藥穩定。台灣處在地緣政治環境下,避免缺藥,維持醫藥自給自足,是重要課題。

聲明提及,減少對外部供應依賴,加強本土製藥產業競爭力,保障台灣人民健康需求,提高整體醫療體系韌性,讓台灣在面對全球挑戰時,更加從容應對。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