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台中報導】7旬江姓老翁日前突發劇烈腰痛、腹痛,緊急送醫檢查發現腹主動脈瘤破裂,命懸一線。台中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鄭伊佐帶領團隊緊急施行微創手術,搭配去年9月納入健保給付的血管內錨釘技術,不僅成功救下患者性命,穩定病情,還為他省下近40萬元醫療費用。
老翁體藏巨大腹主動脈瘤 直徑是動脈的3倍
據悉江姓老翁有長期抽菸習慣,曾發現腹部有跳動性腫塊,但因沒有不適感而未就醫檢查。鄭伊佐指出,檢查發現患者的腹主動脈瘤直徑長達10公分,超過正常動脈的3倍,且瘤體上端與腎動脈距離不到1.5公分,屬於高風險的「瘤頸過短」案例。
鄭伊佐說明,這類病人過去大多採用開腹手術,但手術風險高,恢復時間長;若使用微創支架手術,則易因支架固定不足導致復發。考量老翁年紀大且有抽菸習慣,因此採用血管內支架及血管內錨釘的微創技術,只在腹股溝處開2個小傷口就完成手術,讓病人快速脫險。
▲血管內錨釘技術已納入健保,可用於治療「瘤頸過短」的患者。(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江姓老翁在手術過後,恢復情況良好,第3天就順利轉入普通病房並脫離呼吸器。他坦言道,「這次驚險經歷讓他痛下決心戒菸,並調整生活習慣。」
血管內錨釘技術納入健保 減輕患者治療負擔
血管內錨釘技術近年才引進台灣,具備「穩固支架、減少併發症」優勢,過去屬於自費項目,費用高昂。透過健保署與臺灣血管外科醫學會努力,去年9月納入健保緊急給付範圍,大幅提升醫療可及性。
江姓老翁是台中慈濟醫院此技術開放健保後的首例個案,鄭伊佐表示,健保新制讓醫療團隊能積極使用先進技術,爭取最佳治療效果,也為病人減輕經濟負擔。
最後,鄭伊佐提醒,腹主動脈瘤常被稱為「隱形炸彈」,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往往只有在破裂後才被發現,治療難度大幅增加。高血壓、抽菸、糖尿病及家族病史是主要風險因素,建議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若出現腰痛、腹痛或摸到腹部有跳動性腫塊,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 首圖來源/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歲末大掃除當心誘發皮膚病! 全身防護措施務必做確實
▸預防失智症優先顧好聽力! 醫:40歲後應定期聽力檢查
就❤NOW健康:社群│ 影音│ 官網│ 醫級邦│ 健康安妞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