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享受慢生活:11間文青茶館,鬧中取靜尋一壺人間好茶

TRAVELER Luxe旅人誌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01月30日02:00 • text TRAVELER Luxe旅人誌 Minnie Yin/photo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度過繁忙的春節後想要找到一隅寧靜角落?去茶館品茗聊天,好好靜下心來沏一壺茶,細細品味好茶好食。編輯特蒐全台11間特色茶館,一起在茶香中沉澱心靈。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01|ASABAN TEA 大稻埕

選址偏離吵雜都會的大稻埕歸綏街,店名 ASABAN 意為日文中的「早晚」,既是品茶空間,也期望打造如朋友家般愜意、人們不論早晚都能輕鬆喝茶的空交流間。掀起門簾,主理人莊子德以微笑接待,準備親自為人們煮一杯好茶。

店內常駐4、50支茶品,從3,000元至上萬元的茶都有機會喝到,從台灣、日本、乃至泰國、緬甸等東南亞茶品,莊子德不設限風格和預算,將世界選茶獻給客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手執一串糰子,喀嚓點火,火爐暖暖的溫度隨即緩緩擴散在席間,心也更加平靜下來。莊子德駕輕就熟地轉動竹籤烘烤糰子,自信分享道:「我們的烤糰子是招牌喔,吃了一定會喜歡的」。

延伸閱讀:在「ASABAN TEA 大稻埕」牽起茶香的記憶,光影流溢間享受溫柔的茶禪氣息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2|無事生活

拾級而上推開玻璃門,歡迎來到東方茶館「無事生活」。吳氏三姊妹共同創立,並以吳氏諧音作「無事」,也恰好符合禪的韻味,大姊負責策展、二姊主掌茶事、小妹主導花事,而吳爸爸做了一輩子的活字印刷機器也擺在店內,彼此的專長及堅持完美地融合與呈現,冀望彼此與來訪的顧客都能在這座「夢」的堡壘尋找到生活的意義。

店內茶品以白茶、生態茶為主,白茶是指採摘後,茶葉不經過揉捻或殺青,僅經過日曬或文火乾燥所製;生態茶為運用永續及有機栽種方式培養的茶葉,希望無農藥、無化肥的種植讓喝下去的每一口都更為安心;諸如喬木野生白茶、生態紅玉紅茶…。茶具器皿皆為二姊曉貞選自藝術家所做,因此每一套茶具都是獨立的存在,將配合當日天氣、節氣、茶葉等等選擇合適的茶具,希望來訪的人不僅將茶文化帶走融入生活,也讓藝術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信義區隱藏秘境!禪意茶館「無事生活 Letterpress Tea House」,全預約制蔬食茶館、地下展廳、東方花藝課程、活字版印刷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3|清山寶珠

隱身台北富陽街巷弄間的「清山寶珠.人味誠茶 Honestea」,創辦人 Ruby 是來自坪林茶農家族的小孩,過去曾經在上海從事室內設計的她,工作幾年後,開始懷念起家鄉,決定回到台灣為家族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便決定將從小家裡經營的茶事業,繼續承襲下去。

以爸爸名字「清山」和媽媽名字「寶珠」來命名,象徵著她返鄉後以「家」為概念出發的事業外,也讓家族的茶文化傳承下去;而英文品牌名「Honest Tea」則是強調清山寶珠的品牌堅持──以誠心踏實的心,提供來自台灣在地茶農的優質原茶,包含東方美人、文山包種茶、貴妃烏龍茶等品種、製法不一的原茶;此外,也有販售以原茶調飲的茶酒,讓人享受微醺茶香的氣息;不論是醇厚馥郁的茶香,還是尾韻不絕的茶酒,都讓人在清山寶珠這處空間中,伴隨著茶香,感受宛如歸家般的自在。

延伸閱讀:隱身台北巷弄的「清山寶珠」,體驗承襲家鄉茶文化的茶坊選物空間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4|三日月茶空間

依循台灣茶的那抹甘甜足跡,來到隱身都會的現代茶屋,這裡正悄悄上演一場台茶與傳統糕點的文藝復興。過去被視作「老玩意」的事物,現在正以傳統新創的姿態在競爭激烈的午茶戰場掀起浪潮。

靜心坐在溫和蘊藉的日式空間裡,一小口一小口細細品賞這道以「螢」為名的和菓子,一壺沏得正好的熱茶伴隨在旁。

在三日月茶空間,每天都會推出一道全新的和菓子,根據時令節氣創作不同的花卉草植和菓子已是基本款,聖誕節有麋鹿,春天有活躍在台灣山櫻花間的綠繡眼,甚至台灣廟會的熱鬧紛呈也能盡現其中…因此總讓人每日都想點開三日月茶空間的臉書網頁,看看今天又分享了怎樣的菓子。

延伸閱讀:隱身都會的台北茶屋「三日月茶空間」,和菓子裡的台灣故事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5|之間茶食器

淡水由3個山坡地相連構成,因此會出現門口是河,底部為高地的獨特地理環境,踏入縱長型的店鋪可見猶如水波蕩漾的灰白色系牆面,全部是由具備美術、工藝美學功底的團隊親力親為塗抹繪製,就像一幅清雅淡麗的水墨畫,為淡水畫下新的故事篇章。縱長的店面底部有間獨立和室,團隊會邀請各式匠人在此傳道授業,舉凡香氛、茶藝、書法等等課程活動皆曾辦理過,也時常舉行特殊主題的餐會,例如每年在淡水河舉辦一場船舟茶會,在船上分享淡水河曾運送過數萬擔茶葉到全世界的茶金故事,也曾於馬偕故居辦理戶外茶席,帶領與會者從食物回味馬偕博士與淡水土地發生過的故事。

來到之間茶食器絕不能錯過團隊獨家研發的「馬偕茶」,澄黃色的茶湯就像一般茶葉所泡,實際上是將胡蘿蔔像茶葉一樣烘焙至乾燥,直接食用胡蘿蔔乾神奇的有點肉鬆香味,將馬偕博士帶來的胡蘿蔔乾加上台灣烏龍茶之父陶德先生推廣的台灣烏龍茶沖泡,清甜可口且對眼睛好,讓人一口接一口地不斷喝下。

延伸閱讀:走進淡水河畔餐館「之間茶食器」,揉合在地故事的生活餐食美學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6|裏 Ura.219

裏山,2024年在大稻埕打造出一座都市後花園,在古樸的街區藏著一處內斂而充滿設計感的日式複合空間。靜靜欣賞蓊鬱美景、品嚐咖啡茶飲及美食,理想的生活不過是如此寧靜模樣。

隨著「裏 Ura.219」在市區中種下一片靜謐,融合服飾、家居古物、植栽、茶飲、咖啡,一塊都市中的隱逸和風空間,邀請有緣人前往曬曬太陽、閒談品茗。

延伸閱讀:「裏山」從陽明山下來了!大稻埕日式咖啡廳「裏 Ura.219」,結合植栽服飾古物選品的藝文空間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7|小隱茶庵

漫步信義區的喧嘩街巷,沿著象山公園,一個轉角,名為「小隱茶庵」的小店就靜謐地依偎在山腳下,等待客人上門。

「小隱茶庵」以日本大正時期的浪漫風格作為設計主軸,不僅結合了喫茶店與咖啡館的氛圍,幾幅山水畫與古樸的桌具擺設更增添了點復古懷舊。而店內提供的現沖冷熱茶品、中式麵餃、茶食等,都讓往來的人們能在這一隅小天地慢思慢想,度過屬於自己的悠閒午後。

延伸閱讀:信義區隱逸美食「小隱茶庵」!融合喫茶店與咖啡館,帶你穿越時空回到懷舊日本年代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8|三徑就荒

近年台灣茶風潮興起,推手之一的茶館「三徑就荒」。打造三徑就荒的茶人 Vicky 曾師從多位知名茶人,例如紫藤廬的周渝及小慢茶館的謝小慢。有感於年輕世代偏愛咖啡及紅酒,台灣茶卻因不易入門而少有人關注,深諳台灣茶之美的 Vicky 在2016年以其室內設計工作室之名「三徑就荒」創立同名茶品牌,以世界共通語言「味覺」為台灣茶打造時尚新貌。

陳設及使用物件多為有機材質,茶器、榻榻米、草蓆和植栽等,以一室質樸氣息完美詮釋了茶的本質,並呼應了「三徑就荒」一名所隱喻的茶人精神──回歸初心,典出東晉詩人陶淵明之作《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意為君子雖居簡樸陋室,依然不失其松菊般的凜凜風骨。

延伸閱讀:信義區隱逸茶館「三徑就荒 Hermit's Hut」,慢烹茶香氤氳,重啟生活的儀式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09|力野茶陶所

從摩肩擦踵的鹿港第一市場攤位中間竄出,坐落在一條鋪著紅磚的古風小巷內,大隱於市是力野茶陶所的最佳寫照。紅磚牆、綠植栽,古意盎然的老屋把市井喧囂拋在腦後,彷彿穿越過去,回到書本中所記載的,曾經屬於鹿港的靜好歲月。

兩位愛陶也愛生活的藝術家阿思與米特,藝術大學畢業後,回到鹿港再次聚首。頂下文化局修復的百年老宅,自己動手修補桌椅老家具,就連牽線裝燈、架木櫃層架也都不假手他人,結合鹿港老屋、台灣好茶,以及兩人和其他藝術家製作的生活陶,在巷弄中實踐理想的陶人生活美學。

延伸閱讀:彰化百年老屋茶飲甜點店「力野茶陶所」,鹿港下町手感,職人的茶陶語境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10|堀川茶事

堀川,是嘉義日治時期的舊地名。在2022年初嘉義新開幕的「堀川茶事」以此為名,販售台灣在地茶、日本宇治抹茶以及和洋混搭的精緻甜點,正好將復興嘉義在地的精神與日式職人之魂巧妙融合在店名中。

不同於一般甜點店的喧嘩氛圍,進入堀川茶事的瞬間即可感受到明確的衿制風情。全預約制度隔絕了不定時造訪的雜訊,店內音響播放著山林迴聲,連空氣中透著沉靜的木質線香幽香,門口香座隱隱飄煙,吧檯中甜點師傅安靜且秩序地忙碌著,一切都讓吃甜點變得敬肅高雅了起來。以日治百年老屋改建而成的堀川茶事,入內是需要脫鞋、著襪的。一樓鋪著灰藍色調的台式磨石子地板,有便於聊天的四人桌及能欣賞師傅手藝的吧檯;二樓則是木製地板搭配和室矮桌,陳列眾多老件藝品,來訪者能席地而坐,更近距離觸摸木地板的溫潤、欣賞老屋的樑柱結構。

延伸閱讀:嘉義「堀川茶事」靜品杯中浪漫,融合茶道、甜品、職人、昭和、老嘉義元素的靜謐茶屋

圖片版權 / ⓒTRAVELER Luxe旅人誌

11|書店喫茶 一二三亭

建於大正九年(1920年)的「一二三亭(ひふみてい)」在2020年3月時剛好滿100年,這棟曾是高雄最高級的日本料亭,在經歷戰前新濱町的繁華,躲過大戰時美軍轟炸,戰後輾轉經歷船務公司、貿易公司、倉庫和茶館等身分,卻差點躲不過2012年市政府的強制拆除,所幸在「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與在地居民的奔走抗爭下,迫使政府暫緩拆除,免於變成停車場的命運。為了使更多人注意這個地方,進而藉由群眾力量保留文化記憶,開始以各項活動活化周邊氣氛,例如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進行介紹哈瑪星歷史及導覽活動、藝術家進駐舊屋等,其中也包含為「一二三亭」賦予新生。

延伸閱讀:高雄日式百年料亭「書店喫茶 一二三亭」,雋永老屋風華、流露優雅細節

延伸閱讀:

南投「浮生半閑」董紜綺的竹林茶時間,遊走竹林溪壑、廢屋與空地擺設茶席,寫下美學的仛寂休止符

加入 TRAVELER Luxe LINE好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