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東海大學攜手科博館火星任務4 火星車降落、避障暨科學展覽賽

勁報
更新於 2019年11月10日07:35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0日07:35

(勁報記者張亞痕/臺中報導)火星殖民即將倒數,台灣高中生也跟上腳步!美國火星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最新星艦太空船已打造完成預計最快2024年可以將第一批人類載往火星,火星殖民不再是科幻電影,但在火星生存,我們準備好了嗎?

2019全國火星任務科學競賽在11月9至10日兩天在科博館聚集了來自全國的高中超過70餘隊一同腦力激盪與世界同步解決火星生存問題。火星任務由東海大學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共同舉辦,今年邁入第四年。其中最經典的火星車降落大賽吸引非常多高中生組隊參加,猶如台灣版的鳥人大賽,高中生們發揮最大的創意,想辦法設計降落設備將火星車安全從高空落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今年火星任務首度舉辦火星科展,高中生和大學生們運用地球上的科學知識和理論試圖解決火星上面臨的各種問題,每個隊伍都有精采的展出,非常具有創意以及挑戰性。火星任務另一個重頭戲則是火星避障車大賽,吸引了許多智能車高手前來挑戰,運用不同的科技及設計挑戰主辦單位準備的火星場域,每通過一個障礙,讚嘆聲此起彼落,台灣高中生的智能車設計能力非常不凡。

今年的火星任務除了高中生的各種競賽之外,主辦單位東海大學也首次推出官方精彩展示,有遠距操控火星車,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端操控位在科博館的火星車 ;有幹細胞培養肉,不用把動物送到火星就有肉可吃;有藻類置換大氣系統,企圖用生物力量產生更多氧氣;有火星智慧城市的建置設計;也有火星療癒音樂的演出。現場還有精心打造的全球唯一超逼真火星地表,知名火星景點一次看完,非常有教育意義。

走進科博館火星任務競賽就像經歷了一場火星盛宴,有精彩的比賽也有科學知識的腦力激盪,主辦單位的官方展示更是積極傳遞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無論在地球或是火星,面臨未來的氣候急遽變遷,生存受到威脅,培養學生勇於挑戰議題用知識解決問題則是刻不容緩!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東海大學副校長王立志表示,火星任務邁入第四年,感謝科博館的大力協助。火星任務除了原有主辦的理學院參與,學校更是全體動員,包括5大學院:創藝學院、工學院、國際學院、農學院,及15科系都共同協辦。現場也以跨領域概念合作,展示了火星的地質表面、幹細胞培養肉、水耕系統等實驗。東海大學以一所具有深厚博雅底蘊的創新卓越大學為目標,學校發展程式語言及外語學習,並推廣跨域學習、博雅學習及數位學習,推動生態、環境、文化及社會永續,希望未來學生都能跨領域學習。

自然科學博物館長孫維新表示,火星達到「衝」的位置,即太陽、地球、火星將會連成一直線,是三點連成一線的最近距離,未來前往火星旅行將不再是夢想。他也現場出考題詢問高中生,並介紹當人體進入失重狀態,血液和體液平均分布全身,會導致腳變瘦、脖子和臉變大等人類到達火星後可能發生的身體變化。

火星任務活動發起人東海大學生科系趙偉廷表示,今年火星任務主題有科技和文明兩大項目,火星任務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共同解決生存問題,不但是跨領域合作的最佳詮釋,也是給未來學子一個激發想像力的競賽舞台,未來也將繼續擴大推動火星任務競賽將專業知識與科普教育結合,未來全球的火星任務,台灣不缺席!

本次參加科展的學生團隊針對人類未來若居住於火星將面臨的議題進行解決,其中同一所國中畢業,目前分別就讀台中一中、台中二中、文華高中及台中高工的「火星人」聯隊學生表示,他們花了10多個小時,以3D列印製作完成的模型,作品取名為「2019火星概念1號宅」,利用鎢板合金、記憶合金及火星磚等素材,打造能對抗火星強烈輻射、極端氣候及抗耐性並適合人類居住的住宅環境。同學們表示,「火星概念1號宅」中除了利用太陽能發電將陽光轉換成電能,並設有野菜工房,讓人類能不受移居火星影響,享受在地球的食物。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