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性別平權,是把所有人都從「有毒的男子氣概」中解放

換日線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1天前 • 世界看台灣 《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性別平權,是把所有人都從「有毒的男子氣概」中解放

書市上出現了一本「爭議之作」《有毒的男子氣概》,封面拼貼了不同時代的男子群像,還包著一條標語非常聳動的書腰「當男人,是否也有五十道陰影!?」。先「劇透」一下:本書作者不是男子,而是個十分嬌美的女性。而無論你在乍看到封面後,對這本書產生了怎樣的印象或想像,事實都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不相信嗎?

來看看這本書在出版後收到的讀者反饋,有多令人眼花撩亂,包括──有的男性覺得被安慰、有的女性覺得被冒犯、有的男性覺得被批判、有的女性覺得被同理……究竟是怎樣的內容,可以同時挑起兩性的敏感神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男性、女性「缺一不可」

「這是一本西方男性史。」作者無辜地說。

同樣的話,一年前她也對出版社編輯說過。當時書已寫就,只差命名,她拿出歷史學者實事求是的精神表示:「那就叫『男性史』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編輯搖頭,她再接再厲:「西方男性史呢?」

故事說到這裡,相信作者的身份已呼之欲出──她是目前在臺師大歷史系任教的專案助理教授盧省言,專治性別史與法制史;她的另一個身份是《換日線》專欄作者「安妮」。作為創站不久即加入筆陣的「元老級」作者,這些年來她已累積了近百篇文章,其中不乏對性別議題的關注。

盧省言謙稱,《有毒的男子氣概》是「一塊概論性的磚」,期望日後能「吸引更多深度討論的玉」。圖/汪忠信 攝影、換日線編輯部 提供

比如從 BBC 女主播罷工事件談女性在職場上的玻璃天花板、從暢銷書《性、謊言、柏金包》談女性情慾、從維珍航空取消女性空服員「裙裝與化妝」的規定談性別平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恐怕只會加深你的困惑:一個「女權主義者」到底為什麼要寫男性史?

「你有沒有發現,講到性別史,大家一定第一個想到女性?」在學術界打滾多年,盧省言早已習慣被質疑,但比起滔滔雄辯,她拿出教育者的耐性循循善誘,答案就在問題背後。

她接著解釋,女性主義的發展,源於女性起身對抗歷史上長期受到的壓迫;這些壓迫來自男性,及以男性為中心所建構的父權社會。因此當女性主義針對父權體制的研究越趨完整,也連帶激發了人們對於「男性在相同體制下,究竟扮演什麼角色」的好奇心。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 1980 年代的歐美學界,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男性研究。

盧省言第一次接觸到男性史,是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碩士期間所修的一堂「歐洲中世紀的男子氣概史」(Medieval Masculinity in Europe)。男子氣概,指的是一個社會對於「真男人」的定義;換句話說,這堂課探討的便是歐洲中世紀時,社會對於男性的標準與期待。

而如果你以為這和女性無關,你就錯了。舉例來說,中世紀的男性神職人員無法參與戰爭,又被強迫守貞,讓他們難以施展男子氣概的關鍵──支配權,以致男性認同岌岌可危。為了證明自己「比男人還像個男人」,他們主張能夠為了上帝壓抑本能的性慾、遠離女性,才是最具男子氣概、甚至超越一般男性的表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宗教界的厭女情結在 11 世紀達到高峰,女性不僅被視為誘惑的象徵,甚至和男性神職人員做著相同工作的修女們也被剝奪了原本的工作。

盧省言由此開始認識、研究男性史,並深刻地認知到不只是在中世紀,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時代,男性與女性的歷史均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交織,彼此對照。若想完整了解、討論女性的處境,就不能不提男性,「性別史少了任何一個性別都不完整。」她說。

父權體制「毒害」所有人

話雖如此,讀者們還是免不了要問:歷史不就是由男性寫就的嗎?難道過去我們對於男性的關注還不夠多嗎?

「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盧省言表示,過去書寫歷史的人往往是上層階級的男性,對於中下層階級的男性較少著墨。另外,儘管近年來台灣在性別平權的推動上有了顯著的進步,社會上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針對多元性別的討論,但針對男性的研究卻仍付之闕如。細究背後原因,盧省言認為,這是由於社會對於「所有人都受到父權體制影響」這點缺乏體認。

「很多男性還是覺得,做性別研究或者看性別書,就代表你是受害者,所以你不是女性就是 Gay。」殊不知,諸如「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樣子」、「Gay 就是缺乏男子氣概」等想法,正是來自於父權體制。因此她不斷強調,「整個父權體系壓迫的並不只是女性,也包括男性,只是被社會很大程度地忽略了。我們忽略了即便男性很多時候是既得利益者,他也有被剝削的一面。」

年僅 30 出頭的盧省言,是臺師大歷史系目前最年輕的老師。圖/汪忠信 攝影、換日線編輯部 提供

然而,比起正視自己的「受害者」角色,男性往往認為迫害自己的是女性與女權。盧省言舉例,在父權社會,男性被要求負擔家計,也承受著「男人就是要會賺錢」的壓力,網路論壇上因此經常可見男性抱怨「有錢才能交到女朋友」云云。相比之下,女性似乎享受了父權體制下的「紅利」,可以選擇在家相夫教子,而不會被批評是「沒出息」、「吃軟飯」。不過正是這樣的社會偏見,讓女性在職場上經常面臨同工不同酬的困境,當夫妻生了孩子後,請育嬰假的也往往是薪資較低的女性。社會對男性的要求,反過來說也是對女性能力的不信賴──這樣的情況與其說是女性受益,不如說是男性、女性都深受其害。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指的男性與女性並不僅限於異性戀,Podcast 節目《體液週報》的主持人就在訪談盧省言的節目中,以自身經驗分享,「有毒的男子氣概也會滲透到同志的關係裡。」她解釋,儘管女同志表面上是兩個女性的關係,但許多人仍認為兩人之中,必定會有「比較男性/陽剛」的一方,也就是俗稱的 T(Tomboy),而 T 也往往會以社會加諸於生理男性的期待自我要求。

根據盧省言在英國留學多年的觀察,同志受男子氣概影響的現象在台灣特別明顯,在英國同志間並不常見。正因為台灣社會過去缺乏對父權的意識,她更希望透過男性史的書寫,讓讀者不分性別,都能更了解父權體制的來龍去脈,進而反思在當代社會,哪些觀念已經不合時宜,需要被推翻。

改變,從教育做起

除了透過公共書寫推廣性平意識,作為大學老師,盧省言也努力將之帶入課堂。事實上《有毒的男子氣概》便是源自於盧省言剛從英國完成博士學位回台時,在陽明大學開的一門「西方男性史」通識課。

有趣的是,當她在課堂上講到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同性之愛」時,當時修課的醫學系學生問她:從生物學角度,費洛蒙就是會導致異性相吸、同性相斥,難道古代人沒有感覺嗎?盧省言馬上機會教育:「沒錯,很多性別特徵都是寫在基因裡的,但是你記不記得我也說過,除了生理性別(sex),不同的社會情境也會形塑出我們的社會性別(gender)?因為你不是生在那個社會,所以你以當代的眼光很難完全體會古人的心情。」

圖/汪忠信 攝影、換日線編輯部 提供

為了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盧省言在課堂上也會帶領學生深入探索不同時代的政治背景、法律制度等,幫助他們理解「男子氣概」內涵的流動性;同時她更將課程與時事話題、影視娛樂結合,增進課程趣味。比如今年她便把學生帶進電影院,一起觀賞《金牌特務:金士曼的起源》,原因是在一系列的《金牌特務》電影中有句經典台詞:“ Manners Maketh Man “(禮儀成就男人)──而這恰恰呼應了啟蒙運動時期,英國對於「紳士」就該彬彬有禮的想像。

不過不管時代如何變動,不變的是,男子氣概大大地影響了人們的自我認同,甚至很多時候侷限了人們「做自己」的可能。《有毒的男子氣概》的責任編輯在讀完書後便感慨:「男子氣概對每個時代的人而言都是有毒的。」這句心得後來也成了書名的由來。

許多讀者看到書名的第一反應是感到「被挑釁」,但其實全書並無意批判任何性別,或者替任何性別說話,盧省言真正的期許是:所有人都能從各自承受的性別期待裡解放出來,一起推動社會向前。

盧省言相信,這堂課、這本書,都只是開始而已。她坦言基於個人的研究專長,目前她對男性史的研究仍聚焦於西方;但她也展望未來能有更多關於東方男性,甚至是台灣男性的研究,與大眾展開更多深度對話。

至於這個願景哪天可以實現?她引述美國已故大法官露絲‧金斯伯格(Ruth Ginsburg)所言,「真正持久的改變都是一點一滴達成的」(Real change, enduring change, happens one step at a time),說明性別平權無法一次到位,但只要社會願意繼續對話,就有了進步的動能。

【延伸閱讀】

●回答一個常見的問題:「你會考慮印度男人嗎?」
●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身為男性,我所觀察到的「女性觀點」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 LINE 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5
  • 黃金水
    總之 男人不可好色 女人可以愛財 男人承擔義務 女人享受權利 男人陰柔叫娘炮 女人陰柔叫嬌媚 男人陽剛叫男子漢氣概有毒 女人陽剛叫巾幗不讓鬚眉 這年代的男人好難 男人要學會保護自己 女權高漲還跟你說這叫平權 踩著你還告訴你要紳士喔
    9小時前
  • 盟🍀Alvin
    我一直認為男女本就不可能平權 男性無法生育 女性則是大部分天生較為瘦弱嬌小 這是與生俱來的基本原則 所以男女之間應該「互相尊重」才是真正的平權
    1天前
  • RK0661818
    權力是那個魔戒 不是那兩顆蛋丸 女人握權一樣可怕 看柬埔寨女殺人魔 本島那些女綠共吧
    1天前
  • B.G. 仆街
    Homo和母豬特有的比其他人還要平權(惱
    5小時前
  • 但現在的DEI都歧視陰柔氣質 每個女角都做的像女猩猩一樣 這樣不是變相成男子氣概至上? 我覺得真正的平權是 不會因為有女人味、陰柔 而去貶低他人能力 女角奶應該要更大、講話更嗲 但能暴打怪物、壞人 才是重視能力的表現
    18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