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抗藥性、耐藥性傻傻分不清? 正確使用止痛藥避免傷身

NOW健康
更新於 2024年12月30日09:46 • 發布於 2024年12月30日10:00 • 陳郁茹 報導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止痛藥是大眾經常使用的藥品之一,常見的市售止痛藥包含中樞止痛藥(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NSAIDs),另外還有一種類鴉片止痛藥(Opioids),受管制需由醫師開立處方使用。食藥署表示,關於止痛藥的使用,不少人心中存有疑問與迷思,像是「吃止痛藥是否會產生抗藥性?」「剛開始痛就要吃止痛藥嗎?」其實這些問題不僅涉及抗藥性與耐藥性的概念,還會涉及止痛藥的使用時機與劑量。

吃止痛藥有抗藥性? 其實你搞錯概念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首先大家需要明確區分「抗藥性」與「耐藥性」這2個概念。食藥署解釋,抗藥性(Drug resistance)通常指的是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的作用下,逐漸變得不受藥品的效果影響。這意味曾經有效的藥品,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療效,導致疾病難以控制或治療。

耐藥性(Drug tolerance)則是指人體在頻繁使用某些藥品後,效果逐漸減弱,需增加更多的藥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效果。與抗藥性不同的是,耐藥性是身體的適應過程,而非病原體的變異。

食藥署直言,當有人問到「吃止痛藥是否會產生抗藥性?」實際上是混淆了抗藥性與耐藥性。尤其是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與抗生素不同,前者並不會直接對細菌或病毒起作用,因此,止痛藥不會導致病原體對藥品產生抗藥性。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類鴉片止痛藥長期使用 身體恐出現耐藥性

然而,食藥署提到,長期頻繁地使用止痛藥,尤其是類鴉片止痛藥(如可待因Codeine、嗎啡Morphine或吩坦尼Fentanyl),確實可能導致耐藥性。隨著身體逐漸適應藥品的作用、對於藥品的反應不像當初那麼敏感,患者可能需要增加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因此,應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此類止痛藥,避免過度依賴。

不同情況下,止痛藥的使用時機可能會有所不同。食藥署指出,當疼痛症狀剛出現時,如果是短暫、輕微的疼痛,可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疼痛是否會自行緩解,在這種情況下,無須立刻使用止痛藥。若是已知的慢性疼痛或特定的急性疼痛,如偏頭痛或生理痛,則儘早使用止痛藥會更為有效。因為早期控制疼痛,能防止疼痛信號在中樞神經系統中進一步放大,可減少後續的疼痛感。

最後,食藥署提醒,止痛藥可以是有效且安全的,但必須在合理的使用情況下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提醒民眾應該依照藥盒或藥袋指示使用。雖然止痛藥不會直接導致抗藥性,但長期頻繁的使用還是有可能引發耐藥性問題,若依照指示使用後症狀依然沒有改善,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人工水晶體問世75周年 國際眼科盛事再展台灣醫學「強」實力
▸怕老了大腦退化? 研究:多吃1食物認知障礙風險較低

就❤NOW健康:社群影音官網醫級邦健康安妞 Podcast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