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情緒很常見,且在不同狀態下會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並且與許多心理健康問題有關。精神科楊聰財醫師在新書《解放焦慮.從心生活》中,教大家認識焦慮的本質、焦慮的特徵又是如何?該怎麼判定自己是否有焦慮症?什麼是「焦慮自我評量量表」等。希望大家透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在身心上都獲得健康與快樂。
「我擔心人生的成績單,因為一個鬆懈就辜負所有人的期待。」
「AI將會取代我大部分的工作,我的價值到底在哪?」
「成家立業看似在正軌,但每天的壓力都讓我恐慌,無處訴說…」
「不停想著下一步,但又無法有結論。」
「人群的眼光讓我好像被觀賞的動物,讓我只想在自己的世界裡。」
「只想喘息一下,但工作與家庭讓我無法停止思考,好掙扎!」
裡面也有你的心聲摻雜在其中嗎?
人從出生就不斷的成長,也會開始不斷思考並摸索,自我、人性、社會、環境等等,都會影響著我們,但我們不知道下一秒的未來會是如何,除了對未來的期望外,也會伴隨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這些焦慮因子是如何影響著我們?
焦慮症的成因
*遺傳因素
根據長期的科學研究顯示,焦慮症在某些家族中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經罹患焦慮症,那麼其他家庭成員患上相同疾病的風險也相對較高。這個結果除了顯示遺傳基因的因素外,也可能與家庭成員間的相似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有關。如果你的祖父母和父母都容易感到焦慮,那你也可能會繼承這種性格,這種模式不知不覺中也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楊聰財醫師表示,家族中有人曾罹患焦慮症,其他家庭成員罹患相同疾病的風險確實較高。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研究數據和比例:
父母罹患焦慮症:
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焦慮症,子女罹患焦慮症的風險大約是普通人群的2-4倍。父母雙方均患有焦慮症,子女罹患焦慮症的風險更高。
兄弟姊妹罹患焦慮症:
有兄弟姊妹罹患焦慮症的人,自己罹患焦慮症的風險也會增加,這個風險比普通人群高出2-3倍。
同卵雙胞胎罹患焦慮症:
同卵雙胞胎如果一人罹患焦慮症,另一人的罹患風險非常高,約為30-50%。這顯示出遺傳因素在焦慮症中的重要性。
異卵雙胞胎罹患焦慮症:
異卵雙胞胎中如果一人罹患焦慮症,另一人的罹患風險約為10-15%。
*環境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外,焦慮症也跟一個人從小生長的環境有關,尤其是早期生活中的壓力事件,例如父母離婚、家庭暴力或經濟貧困等。這些經歷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長期影響,增加後期發展焦慮症的風險。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在充滿爭吵和父母親情緒不穩定的家庭中長大,他可能會變得更加敏感和焦慮。
*生理因素
根據文獻指出,焦慮症患者大腦內的化學物質可能出現失衡現象,特別是與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GABA和多巴胺相關的失衡。它們對情緒和壓力反應扮演著重要的調節功能,一旦失衡就可能導致焦慮症狀的發生,就像一台運轉不順的機器,容易出現失控情況。
*心理因素
一個人的內在心理性格也會影響焦慮症的發展,有些人先天就比較敏感或害怕失敗,一旦出現不如預期或不完美的結果,就容易出現焦慮症狀,嚴重就會出現焦慮症。另外,心理創傷和長期壓力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如親人的離世或重大的生活變遷,這些經歷都可能讓你更容易陷入焦慮的情緒中。
焦慮症的表現形式
楊聰財醫師表示,焦慮不僅僅是一種內心的不安感,也會在生理、心理和行為表現出來,並且會影響日常生活。
*焦慮的生理表現
焦慮在生理上的表現可能非常多樣化,常見的生理反應包括心跳加速、出汗、顫抖、肌肉緊張、頭痛和胃腸不適。案例:國中二年級的小明,每當要在班上發表演講時,就會感到心跳加快,手掌出汗,這些都是他身體對焦慮狀態的直接表現。雖然這些症狀可能只是短暫的,但如果頻繁出現,會讓人感到非常困擾和不適,簡直像身體在開“派對”,但是你一點都不想參加。
*焦慮的心理表現
在心理方面,焦慮的人可能會感到不安、緊張或恐慌。這種感覺就像腦袋裡的煩惱不斷地播放著“無盡的擔憂”劇集,無法按下停止鍵。經常感到萬分焦慮,無法控制對某些事情的擔憂。例如,小麗在工作中,常因擔心表現不佳而感到焦慮,這種持續的心理壓力使她經常感到精疲力盡。
*焦慮的行為表現
焦慮症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導致患者會為避免參加特定情況或出入特定場所,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比如,阿杰因為長期患有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簡稱 GAD),後來都不願參加親友聚餐,甚至好朋友的生日派對,嚴重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
透過上述,我們了解到焦慮可能呈現的多種表現形式,有助我們更加有同理心地看待經歷焦慮的人,並提供支持和幫助。這不僅是對個人的幫助,也是對整個社會的正向影響。焦慮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如何面對和管理它,讓生活重回正軌。
焦慮症的分類
楊聰財醫師表示,「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狀況,它涵蓋了多種不同的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狀和表現。以下是焦慮症的幾種主要分類,以及一些生動的案例描述,幫助讀者更加直觀理解每種焦慮症的特點。
*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簡稱GAD)
廣泛性焦慮症是一種長期且持續的焦慮狀態,患者常感到無法控制的擔憂和焦慮。這種焦慮超出了正常生活中的常見擔憂,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例如,林女士經常擔心極其平常的事情,如家庭健康或財務狀況,即使這些事情並沒有明顯的問題,她也無法停止擔憂,這嚴重影響了她的睡眠和心情。林女士的擔憂範圍廣泛,從小到“今天晚餐要吃什麼”,大到“未來十年的退休計劃”,沒有一件事她不操心,朋友們常對她說:“你想太多了”,但對她來說,這些擔憂就像是一個無法關掉的噪音機器,不斷地在她的腦海中轟鳴。
*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簡稱 GAD)
社交焦慮症涉及對社交場合的強烈恐懼,患者擔心被他人評判或在社交活動中表現不佳。這不僅限於大型社交活動,即便是小型的聚會或日常對話也可能引發焦慮。張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每次朋友邀請他參加聚會,他都會感到異常緊張,害怕自己的行為或談話會讓人感覺笨拙或不足。
張先生在聚會前會反覆練習自己要說的話,但到場後仍然覺得手心冒汗、心跳加速,有時甚至臨時找藉口逃走。對他來說,參加社交活動就像是在表演一場“即興喜劇”,而他總覺得自己是唯一不知道劇本的人。這讓他倍感壓力,每次聚會後都覺得筋疲力盡。
*特定恐懼症(Specific Phobia)
特定恐懼症是對特定物體或情境的強烈和不合理的恐懼,如飛行、高處、某些動物或接受醫療程序等。這種恐懼超出了正常範圍,並且當面對這些恐懼源時,患者可能會體驗到劇烈的焦慮反應。例如,陳先生有極端的恐高症,即使只是在一個較高的樓層工作也會讓他感到恐慌。
哪些人容易有焦慮症?
王小姐是一名四十歲的行銷部經理,每天她不僅要應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還要兼顧兩個孩子的教育和家庭生活。這種雙重壓力讓她經常感到焦慮和力不從心。在參加了公司提供的協助方案後,學會了一些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技巧,這對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現都有顯著的改善。
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品質。根據臨床研究數據及統計結果發現,有一些族群在面對焦慮症時確實特別脆弱:
*青少年(女)
隨著社會環境壓力和學業要求的增加,愈來愈多青少年(尤其是女生)容易出現焦慮症的症狀。這個年齡段的壓力源包括學校的學業壓力、同儕關係的挑戰以及未來前途的不確定性。另外,網路交友及社群媒體的普及,對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和社交互動造成了更多壓力,導致焦慮情緒的增加。試想一下,青少年們每天都在網上看到那些看似完美的人生,這種比較無形中增加了她們的壓力,讓她們感到自己總是差一點。
*中年上班族
職場壓力、家庭責任和經濟負擔是中年人群焦慮症的主要驅動力。隨著職業生涯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威脅。
*其他特定人群
慢性病患者也容易因為身體疾病影響心理,提高焦慮症狀。另外經常搬家、換工作或換學校的人也會因為環境適應不良造成焦慮症狀產生。
自評表(理解自身焦慮狀態)
量表說明:
楊聰財醫師表示,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由漢密爾頓(Hamilton)於1959年編制,是精神科臨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本量表包括14個反映焦慮症狀的項目,主要涉及軀體性焦慮和精神性焦慮兩大類因子結構。
總分計算
總分範圍:
0-56分
評估標準:
0-7分:沒有焦慮症狀
7-14分:可能有焦慮
15-20分:肯定有焦慮
21-28分:肯定有明顯焦慮
29-56分:可能為嚴重焦慮
本文出自商鼎出版《解放焦慮.從心生活》一書,作者精神科楊聰財醫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