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胃痛「做1事」後果慘烈!醫喊:會罹癌、貧血 很多人中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很多人常吃胃藥來減少胃酸,以減輕胃部不適,但醫師李思賢表示,長期服用風險大。(示意圖/台中慈院提供)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很多人常吃胃藥來減少胃酸,以減輕胃部不適,但醫師李思賢表示,長期服用風險大。(示意圖/台中慈院提供)

很多人常吃胃藥來減少胃酸,以減輕胃部不適,但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長期服用風險大,會引發貧血、胃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胃食道逆流,且會影響消化功能,使人腹脹、腹瀉、便秘與口臭,甚至罹癌。因此,若要真正改善胃痛、胃食道逆流,應改善生活與飲食習慣,例如減重、不菸少酒、增加日常運動等。

李思賢在其臉書表示,很多人會吃胃藥來降低胃酸,似乎胃酸應該越少越,但事實上,胃酸相當重要,是人體消化食物、殺菌的重要來源。胃分泌的胃酸除了幫助吸收重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消化蛋白質外,還有殺菌的功能,能對抗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蟲。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許多人以為胃痛或胃食道逆流是因為胃酸過多,但隨年齡增長,人體器官通常會退化,分泌功能減弱,為何胃酸還會分泌過多?他表示,很多時候胃痛、胃食道逆流並不是因為胃酸過多,而是胃酸分泌不足所致!

他說明,胃酸不足會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例如影響碘、甜菜鹼、鋅和B群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骨質疏鬆、感染,甚至胃癌。有研究指出,60歲以上者約30%已罹患萎縮性胃炎(胃幾乎無法分泌酸),而胃酸不足可能引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IBO),進一步影響消化功能。這些會讓人腹脹、腹瀉或便秘,還可能在糞便中發現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此外,細菌過度增長會引起口臭,進而影響生活品質。

李思賢提醒,長期使用酸阻滯劑(如質子泵抑制劑,PPIs)可能帶來風險。研究顯示,此種藥物可能引發貧血、維生素B12缺乏、胃內和小腸細菌過度生長、增加食物過敏的風險。雖然酸阻滯劑在短期內能緩解胃部不適,但長期依賴這些藥物可能對健康造成更多損害。

需注意的是,正常濃度的胃酸還能幫助賁門(食道與胃的交界處)更緊密地關閉,防止胃食道逆流。當胃酸不足時,食物無法順利排空,可能在胃中停留過久並發酵,讓人感到喉嚨「酸酸的」。其實,酸味不是胃酸,而是食物發酵產生的酸。

至於改善胃酸逆流的方式,他表示,胃藥只能解決急性問題,真正改善胃痛、胃食道逆流,還是得處理根本原因。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是關鍵,以下是有效的方法:

1. 調整飲食與習慣:避免可能引發敏感的食物,尤其睡前不要吃大餐。嘗試抗發炎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助緩解胃食道逆流。減少飲酒、吸煙,並避免過量攝取會放鬆括約肌的物質(如咖啡因)。對有些人而言,少量蘋果醋(無糖,稀釋20倍)可能有助改善。

2. 支持消化功能:可補充甜菜鹼、消化酶,幫胃分解食物;鋅、益生菌有助於修復消化道健康。此外,洋甘菊茶、生薑和鎂等也能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

3. 生活方式調整:減重(若有輕中度肥胖)、增加日常運動,並在睡覺時將床頭稍微抬高,都可以有效減少夜間胃酸逆流的情況。

▼【祝你健康】"吃肥肉"長膽固醇?抗癌權威醫曾嶔元「破迷思」:錯!正好相反「膽固醇」來源曝光!多吃肥肉才會瘦!(影片來自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2
  • 良利生物科技
    無論化學合成藥品還是天然中藥,只要是以毒攻毒藥療,都不宜過量使用。 許多慢性病患者聽西洋醫建議不敢看中醫吃中藥,只有每天用西藥,幾年後仍開始從腎炎蛋白尿高到腎衰竭。
    11月28日11:24
  • 小吳
    記者又再斷章取義了! 確診胃炎,本來就要吃胃藥 上腹痛,自以為胃痛, 沒診斷之前, 本來就不能亂吃藥
    11月28日09:3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