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作為台灣史上首座建城的城市,300 多年來隨著文學、藝術、飲食等文化發展,慢慢積累成豐富多元的城市風貌,這些屬於地方的美好,被一代代作家以筆墨書寫成篇,如今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所長李知灝,也從長年地方觀察出發,選出 5 個嘉義文學關鍵詞條,邀請人們按「字」索驥,感受流淌於城市裡的文學血液。
01 桃城:橫貫 300 多年的精神基石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座標,正如「桃城」之於嘉義這般重要。嘉義古時名為「諸羅山」,康熙 43 年(1704 年)時,諸羅縣於今嘉義市所在地興建木柵城,讓嘉義成為台灣最早建城的城市,後來增建為土城、磚石城,城池形如桃狀,因此諸羅城又被稱為「桃城」。自此,「桃城」成為清朝、日治、戰後直至如今的嘉義代稱,也是文人創作中常見的關鍵詞。
02 嘉義公園:現代化的城市象徵
相比於清領時期達官顯貴悠遊社交的園林,向所有人開放的「嘉義公園」儼然成為日治時期,城市邁向現代化的重要象徵。坐擁神社、花壇、水池、噴泉、草坪及樹林的「嘉義公園」也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前來,因此在日治時期的古典詩文、繪畫作品中,皆能看見許多以嘉義公園為背景的創作。
03 新高阿里山:從林業到觀光想像的濫觴
日治時期,嘉義仕紳提出將阿里山森林鐵道轉型為觀光鐵道的計畫。隨著《國立公園法》通過,嘉義仕紳更將嘉義視為「新高阿里山」必經的登山口,並廣邀招待畫家、詩人、文學家上山遊玩,盼望他們以阿里山美景為靈感,創作詩詞文學與畫作,也因此留下不少關於阿里山的傑出之作。只可惜雖然「新高阿里山」在1937 年時正式被核定作為三大國立公園預定地,卻因戰爭爆發而告吹。
04 張李德和:嘉義藝文的重要推手
擁有「詩、詞、書、畫、琴、棋、絲繡七絕」美譽的張李德和,交友甚廣,常有詩書畫琴棋各路好友登門造訪,足見其在藝文社群的影響力。1929 年,夫婦倆將醫院舊居重新改建,在自家成立「琳瑯山閣」藝文沙龍,可說是當時嘉義文人社群網絡的最佳場所,無數文人雅士在此聚集,共譜嘉義最為輝煌的藝文篇章。
05 木材:無盡藏的寶藏
日治時期,隨著殖民政府發現阿里山上那「無盡藏」的林木資源,活絡的伐木業也帶動山腳下嘉義城的繁華榮景。在此時代脈絡下,經濟發展蓬勃的城市景況,讓更多人有餘裕贊助文學與藝術活動,也間接推動嘉義文學及藝術領域的發展。
文章節錄自《+1+1+1=嘉義式》vol.002
出版單位|嘉義市政府
編輯製作|平凡製作 studio ordinary
成為平凡嘉義 LINE 好友,隨時獲得更多資訊!
平凡嘉義 Instagram:@extraordinarychia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