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學校有開設客語課程,不過要如何將客語應用到學生的生活中,從日常對話、課程設計等,總讓老師絞盡腦汁,21日由客委會主辦的客語教學論壇,邀請幼兒園、國中小教師,交流第一線經驗,專家也建議,要讓說客語成為日常用語,詞彙更新也要跟上腳步,以增加學生學習、應用的意願。
「接下來我們一、二、三年級,現在我們可以用的科目,我們全部用沉浸式的客語教學。」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分享著在國中階段,推動客語的實際情況,高雄市南隆國中教務主任張治文,指出青少年容易受同儕的影響,因此要在國中推客語,就要想辦法讓說客語,變成很酷的一件事。
高雄市立南隆國中教務主任 張治文:「特地要說客語,有人會覺得說你很假,所以我就變成不敢說了,我主任帶頭用客語來說,我要做的事情,所以就讓學生覺得說,其實主任說客語很帥、很好聽,現在我也來說客語。」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在這裡,他會說他在這裡喔!」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針對不同年齡,也有不同的方式,有與會的幼兒園老師,則融合手作課程,讓小小孩輕鬆接觸客語。
幼兒園教保員 徐鳳梅:「讓他們自己練習做繪本,畫裡面的圖,我們有時候會自創那個繪本的故事,讓他們說,事後再用讓他們去用演戲的,演戲的 讓他們去表演。」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各式生活用語、專業術語,日新月異,如何適時將新詞彙加入教材,讓客語跟得上潮流,也很重要。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教授 洪馨蘭:「如果客語沒有新的詞彙去用的話,他們就只能用其他語言,比如說我們一般說的華語,除了日常生活的客語之外,更多現代生活的字彙,就要融入這些內容跟教材中。」
另外學者也建議,可以透過客語家教,線上對談或實體的方式來學習客語,作為另一種鼓勵開口說客語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