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當史密斯遇見孔子
史密斯在《國富論》中多次談到中國:一個主題是中國比歐洲任何部分都富有,但是沒有進步;另外一個是中國不重視對外貿易,否則會更富有,並可學習西方的技術與產業。
中國自唐代安史之亂陸上交通受阻,對外貨運改走海上,航海事業開始發達,經過兩宋和元代,明初達到高峰。明初鄭和七下西洋(1405-1432),每次出航有大小船隻兩百餘艘,將士卒2萬7、8千人,不論舟師的規模、船隻的大小、航經的海域、造船、航海的技術都遙遙領先世界各國,而所到之處沒有掠奪、沒有侵占,只是宣揚國威、撫慰外邦的友善之旅。
當時的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不僅經濟富裕,而且文化豐盛,泉州和蘇州是中國考取進士最多的地區。泉州第一個進士歐陽詹與韓愈同榜,北宋蔡襄和歐陽修同榜。蔡襄是有名的書法家,蘇軾曾說,北宋四大書法家蔡、蘇、黃、米,蔡就是蔡襄。元明以來,阿拉伯的商人和歐洲的傳教士來此定居,不同族群、不同信仰和諧相處,使泉州成為一個國際性大都會。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於返國途中病逝,明政府改變政策,禁止自由貿易,閉關自守,中國從此自世界舞台撒退,錯失工業革命列車,國力日衰。
鄭和首次出航後87年,即1492年,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西渡大西洋,到達中美洲,史稱發現新大陸,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
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瑪(Vasco da Gama, 1469-1524)繞經南非的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抵達印度。1510年葡萄牙占領印度西岸的果阿(Goa);1511年占領馬六甲(Malacca),控制歐亞香料貿易的通路;1517年進入中國,取得澳門為貿易基地。葡萄牙是歐洲進入東方的第一個霸權,和西出大西洋的西班牙二分新世界。
哥倫布前後進入中美洲四次,第一次只有船3艘,人90名,第二次增為船17艘,人1200餘名。他在加勒比海(Caribbean)一帶,逐島圍捕土著,運往西班牙販售為奴隸,土著聚眾反抗,遭他大量屠殺,倖存者淪為奴隸,辛勞工作至死。
西班牙稱霸海上將近一世紀,1588年它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擊潰,國力從此式微,海上霸權被英國與荷蘭取代。1600年英國成立東印度公司,經營印度。1602年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尼,獨占歐洲與東南亞香料貿易;1618年在爪哇建立巴達維亞(Batavia,今雅加達)作為公司總部;1621年占領班達,盡屠島上居民,只留少數種植豆蔻和肉豆蔻的專業工人。1622年北上攻打澎湖,1624年占領台灣。
16至18世紀是歐洲重商主義時代,以國家力量擴大出口,限制進口,管制國內經濟。那些早期靠勇力犯險從事海上貿易間亦有海盜行為的商人,如今得到政府以國家力量為後盾。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在廣州焚燬英國走私進口的鴉片,引發1840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
1842年8月清廷迫簽《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同意「協定關稅」與「治外法權」。從此列強不斷入侵中國,清政府喪權辱國,國勢日衰。
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遵義在他的《The China-US Trade War and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中大,2019)中引用麥迪森(Angus Maddison)的估算說,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中國的GDP占世界30%,1960年只有世界GDP的4.4%,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只有世界的1.75%,1987年降至不到1.6%的最低點。然後迅速上升,2017年達15.2%。
如今中國大陸按滙率計算已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已超越美國為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因此驚懼,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和科技戰,意圖遲滯中國的經濟發展。拜登任總統後,變本加厲,儼然想對中國發動「八國聯軍」,卻又似希望在適當時機「引蛇出洞」,由中國先動手,然後發起全世界加以撻伐,讓它一蹶不振,美國繼續領袖世界。
不過中國今非昔比,已經「大到不能倒」,各國考慮自己的利益,各有盤算,似乎並無與美國「同心同德」之意。亞當.史密斯說,鄰國富有,戰時可能成為本國的威脅,和平則有利於本國經濟。中華傳統優良的文化,心懷仁義、濟弱扶傾,不以強凌弱,不以眾暴寡,最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
Matt Chang 這本完全沒有想看的想法
2023年10月25日05:4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