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0.3秒一瞬間 科學家從上百段影片找到河馬「飛」的證據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於 07月25日02:31 • 發布於 07月25日02:31 •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賴晁翔 編譯;陳文姿 審校

翻遍河馬奔跑影像,一再放慢速度檢視,科學家終於在0.3秒內,找到河馬會「飛」的瞬間!

科學家從169個河馬步態影片中研究河馬騰空的現象。圖片來源:Johan Vermeulen/皇家獸醫學院(CC-BY 4.0)

成年的河馬體重約1500公斤、較大的可超過3000公斤,是陸上最重哺乳類之一。平常不是懶洋洋泡在水裡、就是低頭吃草。很想像這麼龐大的動物快跑時,會有一瞬間四隻腳同時離地。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根據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Royal Veterinary College)演化生物力學教授哈欽森(John Hutchinson)的研究,動物體型與體重會影響行進。超過100公斤的哺乳類動物速度會變慢;超過1000公斤時,連走路的方式都會改變。舉例來說,大象的四肢與地面接觸的順序是左後、左前、右後、右前,所以牠們沒辦法四腳離地。

曾有研究認為,河馬跟大象走路的方式是一樣的,所以無法四腳離地。但這類文獻缺乏實證,所以哈欽森決定從影片中找答案。哈欽森告訴《衛報》,這項工作並不簡單,河馬非常危險,也很難接近。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中,晚上才是最活躍的時間。

哈欽森的學生前往北約克郡的紅鶴度假村(Flamingo Land resort)拍攝河馬追逐的影片,並在YouTube上收集。他們分析了32隻河馬169個步態影片後發現,河馬被同伴追逐時,步態週期(stride cycle)15%的時間,約0.3秒左右,四隻腳會離地奔跑。不僅如此,河馬「飛」的時間比起同樣巨大體型的動物更長。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步態週期是指在行走時,同一隻腳的腳跟接觸到地面,到下一次同邊的腳跟再接觸到地面的瞬間。

這份研究於7月發表在科學期刊《PeerJ》。哈欽森表示,這項研究有助了解大型動物體型與行走奔跑的關聯,也可協助獸醫檢查在行動上有問題或是跛行的河馬。科學家也能藉此重建大型陸地動物行進方式的演化,甚至追溯至遠古恐龍。

河馬體型巨大,過去認為它走路的型態無法加速到四腳同時離地。圖片來源:皇家獸醫學院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8
  • Terence Yeh
    腳地面離開0.3秒叫會飛,那人類也會飛了
    07月25日11:11
  • Stark
    跳:am I a joke to you?
    07月25日11:06
  • 淡漠青衣
    🙄想請問狗子飛奔時離地幾秒,貓在飛奔時離地幾秒?
    07月25日09:48
  • 阿孝
    這叫跳.. 讀點書吧。專家咧 專門騙人家
    07月25日14:24
  • Mark Chen
    對飛的新定義⋯ 4腳同時離地0.3秒?
    07月25日05:1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