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以車為本」的交通規劃思維,近日在交通部長吳宏謀於立法院的宣示中,出現改變的契機。
現行國內道路規劃以車為本,車道寬度極高,卻忽略行人需求。
交通部長吳宏謀表示,為了落實交通安全,計劃將全國住宅區與學校周邊巷道速限調整為 30km/h ,並且將車道寬度自 3.5~3.7 公尺縮小至 3~3.2 公尺,多出的空間則廣設人行道,保障行人安全。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銘鴻稱,從日前與內政部營建署多次研商的結果中,發現車道寬度 3.5 公尺之路段車速容易過快,若縮減成 3~3.25 公尺,則可望減低通過速度,且不影響流量。交通部道安委員會技正林文閔表示,車道縮減使駕駛放慢車速,可望降低至少 20% 事故發生率。
英國推崇車道縮減概念,以圖中倫敦幹道路口為例,雙向採各一條主車道設計,兩旁有公車專用道及停靠站,減少公車切換車道次數,而道路中央還設有英國常見的「行人庇護島」(Refuge Island),搭配兩段式 Z 字過馬路設計 (Staggered Crossing),使得行人一次只需注意一側車流,並可在路中央稍作停歇,也方便兩側駕駛通行,一次僅需一側停下禮讓行人,有效提升效率。
對於交通部縮減車道的規劃,也有專家學者持正面態度。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羅孝賢表示,目前世界上包括日本、香港、新加坡及英國等皆致力於縮減道路寬度以降低車速,車道若減至 3 公尺寬也符合國內車寬 2.5 公尺的公車行駛,尤其英國及香港的雙層巴士也未因車道縮減就增加肇事及塞車機率,反而車道過寬才會造成汽機車並行的危險。
台灣常見圖中車道過寬,卻無人行道的道路設計。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吳昆峯表示,國內長期以車為本的道路設計,往往造成車道雖寬,行人卻難以通行的問題,年長者因此得走在車道,而即使設置人行道的路段,卻也容易被車輛違規停放,車道過寬、車流過快,都威脅民眾安全。接著提到,國內道路有過多車流交織,效率因此降低,而車道過寬也使汽機車衝突點增多,吳昆峯副教授的研究團隊更指出,外側車道過寬易導致擦撞、追撞與自撞等事故。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副教授吳昆峯指出,國內道路有太多無謂交織 (圖中中央車道先顯示可右轉,到路口又僅剩右側可右轉),而人行道也容易被違規停車佔用,威脅民眾安全。
不過也有專家學者與地方政府持反對意見,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副教授李克聰便指出,國內混合車流較國外嚴重,常見貨車、公車與機車擠在同車道,若將寬度縮減為 3 公尺,可能導致行駛不順暢,造成安全疑慮,弊大於利,認為交通部應審慎評估再行修改。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教授蔡中志則表示,支持市區縮減車道,但不支持郊區道路比照辦理,因為市區公車多以 40km/h 以下行駛,即使縮減車道至 2.8 公尺寬也不至於造成太大危險,但郊區大卡車多以 60km/h 以上行駛,容易因稍微偏離車道而肇事。部分地方政府則認為偏鄉道路設置人行道的必要性有待討論,交通部對此表示將與各地方政府於路面重鋪時再做討論。
部分地方政府對郊區道路是否設置人行道持不同意見。
本次交通部長吳宏謀提出的縮減車道概念,可說是將歐洲國家普遍的規劃概念引入國內,甚至向來同樣以車為本的美國,近年也陸續推行 "Road diet" 概念,在馬路總寬度不變的情況下,調整車道應用方式,例如雙向四車道的馬路,可調整為雙向主線各一車道,接近路口時設置左轉專用道,而外側則可劃設自行車道,美國研究發現可降低多達 43% 的意外發生率,值得國內有關單位借鏡。
美國近年推行 Road diet 概念,如圖中所示,將原本寬廣的車道縮減,改作其他規劃。
柏凱 解決臨停 違停與騎樓佔用 才是有效辦法
2018年10月12日05:55
寧 然後騎車沒地方騎,都上人行道
2018年10月12日13:55
🎖️藍布魯斯✨ 又在幹話,縮減只會造成更多車禍 塞車
2018年10月12日12:55
深藍林 工程車輛勒?治標不治本有用?
2018年10月12日13:49
chi_ 有差逆?上次去旅行,發現高雄都開到人行道還會叭行人耶,話說現在交通部長好像高雄北漂來的,高雄經驗冠全台!
2018年10月12日13:3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