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孩子不想寫功課怎麼辦?回家作業到底是幫助學習還是浪費時間?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20年10月22日02:26 • 發布於 2020年10月22日02:26 • 黛安‧塔文納
孩子不想寫功課怎麼辦?回家作業到底是幫助學習還是浪費時間?

我之前已試過一切方法,想緩解兒子瑞特寫回家作業的問題。我們有獎懲系統,有特別規劃回家作業時間,以及一張計畫表。我也會定期和瑞特的老師溝通,並一絲不苟檢查他的作業。

然而,這些方法都沒有用。事實上,我建立了愈多的方法和系統,瑞特似乎也設法發展出愈多不做功課的伎倆。諷刺的是,我最擔憂的就是他那些躲避行為,舉例來說,他會謊稱沒有回家作業,或是說自己已經寫完了。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因為急切想打破我們的僵局,我決定嘗試自己在頂峰高中使用的策略。如果一個學生沒完成他的回家作業,或是在上課時經常分心、搗亂,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深入挖掘。因此我問瑞特為什麼沒做回家作業。我不是一個常問「為什麼」的人,即使真的問了,通常也只會問一次。但這次,每當瑞特給我一個答案,我就會再問「為什麼」。

要忍住不開口表達意見,以及不和瑞特爭論他所謂的答案,其實非常困難,但是過了一會兒,整個對話變得很自然了。瑞特給我第一個「為什麼」的答案,和後面給出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為什麼」的答案非常不同。後面的答案更有洞察力、誠實,說實在也很有用。

用純然的好奇,深入挖掘孩子的動機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當我一開始問瑞特為什麼不寫回家作業時,他說他寫了。我花了極大的力氣制止自己,不要因為他又說謊而做出反應,然後問他為什麼會這麼認為。他解釋自己真的寫了回家作業,只是不是在家寫,就是在下課和吃午飯時寫,因為老師規定,沒寫完作業之前都不准玩。

這不是我期待的答案。在我心裡,超過繳交時間才寫作業,或是因為被大人緊盯、不能做任何事才寫作業,都不算是「寫回家作業」。但我仍保持好奇心,繼續問為什麼。

在這段對話結束後,我發現自己和瑞特的老師一樣,都不知道他寫作業的動機是什麼,或者他如何去理解這情況。結果,我們不斷做的事,反而得到了跟預期背道而馳的結果:為每個人創造了完全沒有生產力的情境。這段對話讓我納悶:「到底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我從和瑞特的談話中了解到,他不明白自己被要求做的事有何價值,尤其這件事還要用到他(認為是)自己的時間去完成。他明白在學校是「工作」的時間,需要學習老師想讓他學的東西;但是把學校作業插進自己非常珍惜的下課、玩耍時間裡,感覺就很不公平。

很明顯,十歲的瑞特還沒辦法像我一樣,完整表達整個分析歷程,但聆聽他所說的話之後,我很驚訝整個狀況是如此清楚。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我從來沒有真心問過瑞特。

家長的自我反思

我必須挖得更深入,於是從寫回家作業這件事開始思考。為什麼我會覺得,瑞特每天寫回家作業很重要?

瑞特的想法確實有道理,他被交代的大多數作業屬於機械式學習。第一步,老師要他把黑板上的作業抄寫在計畫表上。他覺得這件事很糟糕,既沒效率又痛苦,卻是完成回家作業的第一步。而回家作業被認為要自發做到,還要接受檢查,然後打上分數。我不禁感到疑惑,為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當中的技能是什麼?這樣可以培養什麼習慣?

為什麼我們仍假設每個人都要用一模一樣的程序呢?就像衛星導航,我們難道不該只定義「結果」就好,然後去幫助孩子理解,他要抵達目的地的最佳路線是什麼嗎?在這案例裡,結果似乎是「完成回家作業」,但是當我審視回家作業本身時,發現很難看出它的價值。

完成的作業被打上了記號。老師在那些數學習題上寫了「正確」或「錯誤」;讓全班學生針對單字卡進行隨堂考,卻沒提供關於這些作業的任何回饋。瑞特交出了完成的作業,卻等了好幾天、好幾週才拿回來。那麼,做這些作業的意義是什麼?

情勢出現令人羞愧的轉折,我必須問自己這個問題。我也當過很多年老師,我給所有學生指派了回家作業,再花寶貴的時間收回作業,然後檢查批改並記錄完成的部分。就跟瑞特的老師一樣,我沒有給學生回饋─我哪做得到呢?我收回作業、批改和記錄的時間都幾乎不夠用了。

老師們已經習慣了對學生回家作業完成度的諸多不滿,總是能從自己以前對學生回家作業的表現,曾寫出的一大堆舊評語當中,挑出適合的寫在成績單上。當然,回家作業的完成度也被列入學生的課程成績。

無論如何,我還是無法理解,自己以前竟會使用這種模式那麼多年。可悲的是,我最好的解釋是:好老師給回家作業,好學生做回家作業;父母也認為,回家作業代表老師教了些東西給孩子。至少大家都是如此相信著。

要求孩子做家事,也是一樣的邏輯

當我和史考特討論要求瑞特做家事的想法時,一模一樣的經驗又上演了。我們很容易就能列出一張家事清單,交給瑞特去完成,並且說明我們希望他完成的方式,但是他真正學到的是什麼呢?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要他把床鋪整理得很完美嗎?還是更深層的東西:讓他了解住在與他人共享的空間時,應該如何表現才會順利?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後者,為什麼非要把焦點放在床的整齊度上呢?

父母很常指派工作給孩子做,像是以硬邦邦的規矩擺餐具(餐巾要在左邊,上頭放叉子,刀子擺在右邊,然後擺盤子、玻璃杯);卻很少要求孩子:如何在院子裡種蔬菜?如何規劃玄關旁的置物空間才不會混亂,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想找的東西?規劃暑假時,要怎麼度過父母上班不在家的空閒時間?

我的意思並不是要說,父母應該廢除只要動手就能做好的規範性家務;而是想提醒,我們幾乎不曾停下來問自己,究竟真心想要讓孩子學什麼。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預備教育的未來》,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當老師為孩子創造安全的環境、成為堅強的後盾,超越自我的奇蹟就會發生
向黑暗丟出一顆彈珠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