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膀胱過動症 每20分鐘跑廁所

中華日報
更新於 2021年09月25日21:31 • 發布於 2021年09月25日21:31
醫師林才揚說,膀胱過動症有多種治療法,若單一療法效果不佳,可多種療法合併。(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6歲「小芬」受下泌尿道症狀多年困擾,約20分鐘要跑1次廁所,還有急尿無法憋尿的困擾,常使用護墊避免內褲濕,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醫接受肉毒桿菌素膀胱內注射後,不到1週急尿、頻尿改善很多,上廁所的間隔也拉長到2小時,無急迫性尿失禁的情況。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林才揚表示,該病人的症狀經診斷為「膀胱過動症」,在臨床上相當常見,無論任何年齡或性別都有可能發生。根據國際禁尿學會診斷,病人需要有急尿、合併頻尿、夜尿,或者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狀,前提是找不到其他可以說明的原因,便可以診斷為膀胱過動症。

膀胱過動症的成因,包括不明原因、神經性因(如腦血管病變、老人癡呆、顱內疾病、巴金森氏症、薦髓上之脊髓損傷、糖尿病等)、肌肉性因(如攝護腺肥大後所導致等)。病人除了症狀以外,也必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的原因,如泌尿道感染、結石、泌尿道腫瘤等,避免錯誤診斷。

林才揚說,膀胱過動的病人幾乎都會造成生活品質變差,而且會有更多的焦慮、憂鬱相關症狀及睡眠品質不佳問題。治療方法有保守療法和藥物治療,前者包括生活型態的調整、行為治療(固定時間間隔一般為2.5~4小時排尿)、物理治療(骨盆底肌肉訓練及後脛神經刺激的治療);後者有抗膽鹼藥物與β3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若保守治療與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進一步手術治療,包括植入神經調節器、膀胱擴大術及尿路分流手術;有時單一療法效果不好,可合併多種治療方式,而醫病良好的溝通與耐心是治療成效重要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楊樹國
    選賢與能!能選也能罷才是真民主,人民是主人不是細漢ㄟ!不屈不撓! 綠共黨操弄媒體、網軍,不斷混淆視聽、模糊焦點、轉移焦點、帶風向、喊口號,以欺騙蒙蔽愚弄人民,致使人民逐漸看不清民主的樣子!繼而無法無天為所欲為,恐嚇威脅霸凌人民!公權力在我們自己手上,該是捍衛民主之時,不再對執政黨無可奈何及束手無策! 郭董!你慈悲為懷心繫人民,衷心期望你能帶領人民共同推翻綠共黨!綠共黨為自黨利益,貪贓枉法,視人民如草芥,出賣國家及人民天理難容!罷綠共黨及其側翼立委推翻綠共黨雖然困難,但人民只要團結一心相信沒什麼辦不到的,讓人民公權力得以伸張正義! 中華民國自始至今是主權獨立國家,有自己的國家制度,自己的軍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須任何國家任何人說三道四,我們就是一個民主國家!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享受著藍天、白雲、光與熱!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代表著青天-自由和平,白日-法治平等,滿地紅-民主博愛!憲法三民主義民有、民治、民享,民有民主平等,民享自由和平,民治法治,中華民國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全民團結一心共同抵抗操弄意識形態,製造分裂對立,意圖利用擺佈人民的內外勢力!人民不是棋子更不是炮灰!
    2021年09月25日22:29
顯示全部